清明,致敬英雄守墓人[安徽好人在身边]

【导语】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守护着烈士墓地,以凡人善举谱写一曲忠诚守信、无私奉献之歌,传承着爱国主义情怀。

实况:快点个老伴

刚吃过早饭,赵贤君就催促着老伴一起去清扫烈士陵园。陵园在自家屋后不远处,埋葬着淮海战役灵璧战场牺牲的387名烈士。清除杂草落叶,擦拭纪念碑上的灰尘……赵贤君拄着拐棍打扫一趟下来,早已累得气喘吁吁,而这样一天打扫三次的活儿,他硬是风雨无阻地整整坚持了47年!

【同期声】宿州泗县大杨乡杨集村村民 赵贤君 我五祖父也死在异乡了,也找不到尸骨了,我本人又是个当兵的,在部队又残废了,1969年退伍来家就认定这个主张了。

本来可以拿着抚恤金清闲度日的赵贤君萌生义务守陵的想法,家人不支持,村邻不理解,老赵却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地开始整修陵园。1970年,赵贤君在陵园里树起了第一块“墓碑”。

【同期声】宿州市泗县大杨乡杨集村 村民 赵贤君:我自己弄一块独木片,写“革命烈士”几个字,1973年发大水又冲跑了,越冲走我心里越不踏实。

后来,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陵园建成了烈士纪念碑,成为继承革命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由于世事变迁,当初在埋葬时留下的387名烈士名单早已遗失。

【同期声】宿州市泗县大杨乡杨集村 村民 赵贤君:今年徐州机场开三辆车来找的,什么都吻合,就不知道哪一个是的,也是我的遗憾,说明我的任务还没完成。如果我有一口气能坚持到底,我一旦死了,我和儿子已经沟通过了,他说俺大,交给我就管了。

丹心一片护英灵,浩气千古育后人。在安徽各地,像赵贤君老人这样默默坚守着烈士墓的人还有很多。为了让长眠在定远县仓镇观寺村的700多名新四军抗日战士安息,从1945年开始,当地人杨文秀、梅发胜、刘玉云等几代人自发接力为革命烈士守墓。2014年,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下来的朱世文开始接过“接力棒”,义务加入到守护烈士墓群的行列。

【同期声】定远县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 守墓人 朱世文:人不能忘本,没有烈士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既然我接过这份担子,对我来说就是一份责任。

马鞍山和县香泉中学的学生们也一届接过一届的接力棒,守护着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张智锦烈士墓。

【同期声】马鞍山市和县香泉中学 副校长 麻泉:1973年我升入香泉中学读初中,当时老师带领着我们每一天打扫烈士陵园,保持烈士墓很清洁。

【同期声】马鞍山市和县香泉中学 学生 周杰:我们从他身上看出一种对学习的渴望和对祖国的热爱,我们会永远铭记这种精神的。

他们寂寂无名却甘于奉献,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红色墓地守护人怀着对烈士的崇敬之情,守护着民族的气节之魂。清明节,让我们向英雄和英雄的守墓人致敬

Hash:28b8ebeb448c5ca0d75bfcc49d16d869c857b842

声明:此文由 中国安徽网络电视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