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竟藏在武汉的这个地方……

如果说旧址是城市厚重历史的记载,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会给一座城市增添些许神韵。

12月2日,《认识武汉》公选实践课上,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80余名大学生来到了新洲区三店街,走访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并观看新洲传统吹打乐表演——牌子锣鼓,旨在了解老区三店的红色印记,增强对武汉历史文化的认识。

溯非遗,牌子锣鼓在三店街铿锵奏响

三店老年学校艺术团热情地欢迎同学们的到来,12位艺术团的成员们身着红黄相间的传统服饰,站成圆弧拱形,为同学们表演牌子锣鼓。乐队以大鼓为中心,辅以大锣、大钹、唢呐乐器,十余人你吹我打,层次鲜明,曲声悠扬,现场热闹非凡。

牌子锣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唐玄宗将民间锣鼓音乐引入宫廷,依宫廷诗词歌赋作曲,书于木牌上,故名“牌子锣鼓”。所谓“牌子”,是一种具有固定名称和格式的民间音乐曲调,用于填词演唱或者乐器演奏。新洲牌子锣鼓是“曲牌”与锣鼓的合奏音乐,被誉为“新洲民间交响乐”。

“民间的牌子锣鼓伴随汉剧发展,大约有三百多年历史,其乐器总分为文武二类,武类为锣、鼓等,文类为唢呐、箫、笛等……”牌子锣鼓的传承人黄功孝来到现场,为同学们讲述牌子锣鼓的历史。从1964年就开始学习牌子锣鼓的黄功孝今年已经72岁,他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发扬老一辈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牌子锣鼓表演让我觉得很震撼,也很亲切,我小时候在老家见过类似的表演,之后就很少见到了。”18级医检专业的谭杨卓珏是武汉本地人,牌子锣鼓让她把记忆带回了年少时,她表示这节实践课让自己收获颇多。

寻旧址,大学生实地走访刘邓大军司令部

随后,在三店街社区教育学校校长徐元桥的带领下,大学生们前往位于三店街坨坑村徐王湾王氏宗祠的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进行参观。1947年10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驻扎在此。

“王氏宗祠建于民国初期,前后三进,中间有一个天井,院中有三棵百年老槐树。”社区教育学校的万福希老师是本次活动的讲解员,他详细地为同学们介绍了旧址的功能分区,“部队借用这间祠堂作为指挥部,刘伯承、邓小平则住在主殿右厢。”

“这个区域在当年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为什么当年刘邓大军司令部会选址在此?”在参观旧址的过程中,不少大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万老师探讨,万老师一一作了解答。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记录着今天的所见所闻。

据悉,《认识武汉》公选课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开课以来,大学生们反响强烈。本次实践课带领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访老区三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让他们实地感受到老区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武汉市的厚重历史。

“很有幸能看到刘邓大军司令部的旧址,我觉得那是的一种精神象征和一种寄托。原来武汉市还有这些宝贵的红色财富,今天的牌子锣鼓表演也让我大开眼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张澜欣如是说。

Hash:329e1035112eb812757c6b937fafbaac5ef36228

声明:此文由 九派新闻_discard1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