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逄国贵族墓地—刘台遗址

刘台遗址,又称逄[páng]氏墓地,位于山东省济南济阳县曲堤镇姜集管区刘台村西约150米处,系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处地处鲁北黄河冲积平原南端,东南距黄河10余千米,北邻徒骇河2千米。墓地坐落在龙山文化至商周时期遗址上,呈高台状,高于地面约2.5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

遗址只是一个高出地面2.5米的土台子,周围还都是一大片庄刘稼地,但遗址下面却隐藏了三千多年前西周时期位于济阳的诸侯国—逄国的历史风云。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山东省、德州地区、济阳县的文物考古工作人员 在1979年、1982年和1985年对该墓地进行了3次科学发掘,清理、发掘4座西周墓葬,出土大量铜、陶、玉、石、骨和蚌器。六号墓是当时山东地区所见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铜器组合最全、玉器种类最多、保存程度完整的西周早期墓葬,共出土33件青铜器和大量玉器,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有极大学术价值,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刘台子遗址虽然经过3次考古发掘,但2万平方米的遗址范围内,应该还有其他墓葬,为了防止盗墓贼,对遗址进行远程电子监控,确保遗址安全。

三次清理的古墓除1座为汉墓外,其余4座为商末周初的遗存,规模结构基本相同。

如3号墓长方形土坑竖穴,一棺一椁,有二层台;墓口下一层席,上有朱砂,席下为棺椁,棺外壁有红、黑彩绘,色泽鲜艳,棺内也有朱砂,尸骨架仰身直肢;随葬小件玉饰,棺椁间出土铜器、原始青瓷、蚌饰等39件;墓底有椭圆形腰坑,内有殉狗1只。

2号墓无腰坑。4号墓为二次迁葬墓,有棺椁,随葬品很少。

这4座商周墓保存完好,出土文物共300余件。青铜器大多有铭,如“作厥文考宝阝尊彝”、“季作宝彝”、“逄彝”及“王季作宝彝”等,为研究古代河水济水间的商周古国、族属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曲堤镇文史办 王瑞亮曾撰文记述此遗址:

1968年秋,那年笔者12岁。当时刘继爱、刘化爱、刘金同和我,是要好的小伙伴,有一天我们四个提着竹篮,拿着镰刀,上坡挖野菜。

当我们走到“平顶山”东的一个生产队脱坯的湾沿时,刘化爱首先发现了一个小铜人。我们都惊呆了,哪里来的小铜人呢?我们几个在捡到小铜人的地方用镰顺便乱钩,可不得了了,黄黄的铜器:铜猪、铜龙、铜狗、铜蝉、铜锣铜鼓……青青的玉器:玉人、玉龟、玉羊、玉马……搅得我们眼花缭乱,都你争我夺起来。我挖了一个大陶罐(后来用来喂小猪,不几天就被小猪拱烂了,太可惜了,后被埋进地栏,找不到了)和几块玉石条(当时已挖断),抢了20多个绿贝,连铜猪、铜龙等弄了半竹篮子,有40多斤。

正当我们吵着狂挖时,第四生产队看场院的王风德老人拿着镢头和口袋走来,他是想上冢子上的自留地里刨地瓜去,一看到我们几个小孩挖出铜器、玉器等慌了,赶紧说:“小孩,小孩,快闪开,碰着头,我看看是什么东西?”看了看又说:“快闪开、闪开,要不神会附你身上,让你得大病!”我们吓得让开来,让他挥舞大镢头,一镢刨一个大铜鼎,一镢刨一个大铜鬲,大件全让他挖去了,弄了半口袋……那时不知道什么叫文物,谁也没拿当好东西,就连换布什套子的串乡货郎也不要。后来,我把我刨的铜器按每斤一元二角的价格卖给了曲堤供销社,共卖了60多元,一家人很高兴,这几乎是一家人全年的劳动工分钱。再后来,那几个小伙伴的也陆续卖了。至于玉器、贝一类的小东西都哄孩子玩了,多年后也都不知去向了……

十多年后,就是到了1979年,县考古队知道了此事。考古队长王尔俊带队进村挖掘,由此挖出了一个神秘的周代古墓群。王风德、王俊财挖出的五个大鼎被王尔俊以国家文物收走,他们每人得到了国家500元的奖励。

刘台遗址先后挖掘古墓六座,出土文物5000多件,计有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骨器、串珠六大类。铜器造型奇特,种类繁多,有甗、鼎、簋、鬲、尊、卣、盉、盘、觯、爵、戈等,纹饰多以云雷纹作底,上有龙凤饕餮、乳丁等造型。甗与方鼎足部饰之象鼻纹,格外生动。玉器造型典雅,制作精美,有璧、琮、璜、鱼、蚕、兔等。串珠中,有玉串珠85粒、玛瑙串珠583粒、绿松石串珠20千粒。最令人瞩目的是微串珠,制作精美,堪与今人相比。该串珠分白、赤、黄三色,珠面光亮,珠壁呈管状,直径不足一毫米,经考证确认为陶串珠。这种陶器在国内出土文物中系首次发现,对研究我国陶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出土文物中原始青瓷罐和玉质“俏色玉鱼鹰”已载入《中国文物精华词典》,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据《济阳县志》、《山东古国考》记载,商末周初,济阳一带,是逄公封地。逄公是周文王之父季历之表兄弟,即周文王之表叔或表伯。在这里出土的铜器铭文中,反复出现“逄”、“逄彝”字样,证明刘台遗址便是逄公家族之墓。

1987年5月13日《大众日报》第四版撰文称:刘台遗址及出土文物,已引起国内外关注,新华社、美联社先后报道了这一消息,台湾专门出版了一本画集,刘台文物由此走向世界。

版权归原版权者所有

Hash:63edddc90eee2c5b5a553ac304ac6a86c37a51e2

声明:此文由 考古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