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太行山下造店清真古寺

造店清真寺太行山山阳古城西南郊的清真古寺之一,早在公元1931年(民国20年)前后,造店村仍称为"造甲店"。公元1999年被《中国文物报》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6月,府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村北是宽阔平坦的新济公路,村南是直达山西郑焦晋高速公路,村西是焦温速公路,村东与全国十大考古文化遗址(公元1999年被《中国文物报》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6月,府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周时代的府城为邻.这里距离繁华的焦作市区仅仅有几公里的路程

古往今来,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一代代信仰伊斯兰虔诚的穆斯林同胞。(现在全村全部是穆斯林)。 他们以虔诚的信仰,坚强的意志,宽阔的胸怀,勤劳的精神和善良的品质,扎根在这边肥沃的土地上。在悠久的岁月里,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敷衍,为了交流同时也为了他们人生精神需要------他们兴建了清真寺,穆斯林的心脏跳动起来了。 据史籍记载: 早在公元1931年(民国20年)前后,造店村仍称为"造甲店"。 在 《修武县志》、《河内县志》书中,均记载有: 此村古有一条通往怀庆府(今沁阳)、怀宁(今修武县)东西官家大道。周武王伐纣,清代皇帝康熙、乾隆月山,都经过此村。据传说:早因在此官路上,开设了留住过客的店铺,并给官家造甲(即武官和士兵的服装),因而取名为"造甲店"。解放前后,因公路改至村北二里处,原官路过往行人渐稀,不再被多数人关注,人们简便口语,造甲店变成"造店"了。 处在半丘陵地区的造店,现属于朱村公社(中站区府城办事处)所辖,北与店后,(因在造甲店北而取名)为邻,东与古雍城、府城接界,南与北敬村相望,西与南朱村接界。全村均为回民,解放初期,曾是"回族自治乡";造店(造甲店)舍建筑呈东西走向.官道由村西延伸到村的东北角.村西头有一座清真寺.寺门口有客栈.饭铺,当年生意兴隆.村东北角有几个大的车马店,过往行人在此住宿,当年山西人来河南做生意,或河南.山东一带的人到山西拉煤,这里是必经之路.

造甲店原系修武县管辖,在1950年归焦作管辖后改名造店. 此村北古有一条北起太行山,南入运河的季节性的大石河,据史籍所载;公元1900年夏秋时节,山洪暴发,造甲店和府城一带"平地三尺余"。 造店村和清真寺的历史渊源,可靠的资料是几块[文革]中幸免遇难的碑记,古迹、文物等已荡然无存了。曹家立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的《增创清真寺大殿碑记》载"经云:吾教以礼拜为本,而礼拜以地址为先。余村之清真寺,数百年来风剥雨蚀,殿宇业已秃坏,且生齿日繁,斋穆之日,人稠地狭,前途几难进步。余先父子正公,先兄仪斋公尝倡此举,惜和者寡,又为村事所阻年事限,以至停议迄今。曹风扬风梧二兄弟又与村中诸君子商议再三。约言,余家创大殿五间,其他(它)工程村人共修。于是余兄弟率子孙共创此殿。又于其他(它)秃坏者补之茸之。岂敢谓继先志述先事,亦聊为提倡。庶免地址狭镒,而报主恩千万一也,时值工竣,勒诸石珉,以重不朽云。杨老阿訇泰贞督工......文中"数百年来"之说始于何代?

据造店曹家后世孙曹守经于明朝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立碑石记载,曹高(始)祖曹公相传于明成化晚{初}期二十年(大约1485年左右)自山西洪洞县迁徙来定居是也,迄今已传十九代了;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山西洪洞县回族人曹太荣一家四口迁到焦作造甲店(造店),成为焦作(怀庆府)一带最早的伊斯兰教信徒之一居住地.

清顺治六年(1649年)清朝政府为防止回回人民的反抗,将山西洪洞县、在此之后的几百年中.沁阳大郎寨、孟县桑坡、博爱县阳邑等地的一部分回回农民迁入焦作造甲店。在此之后的几百年中,博爱大新庄、武陟小麻村、王李庄、圪垱店、老德寨、辉县甘肃的一些回民农民也相继迁入造甲店(造店).(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到朱棣永乐十四年(1416),近50年间,这样大规模的移民,前后竟有18次!涉及8000余姓氏,上万个家族,包括汉、蒙、回三大民族。)造店村中望族马家氏庆祥、庆和兄弟二人于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为其始祖母所立碑石刻有:"高祖有尧公,原籍河内县大郎寨,早逝世,高祖母丁孺人母子五人迁居于此,云云。"时间大约于清康熙四十五年---五十二年间(约公元1706----1713年),迄今已传人十二代了。

相传村中拜家最先定居造店。故而推测,造店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成化末年至明弘治初期(约1490年左右)。据《修武县志》载:造甲店村在1931年时,有222户,男性680人,女性596人,共1276人。村上有姓马、曹、丁、闪、买、沙等姓,其中姓曹的已传18代,35户,328人,此姓是由山西洪洞迁来的,后迁至武陟丁(王)理庄、沁阳城西关、清化镇西关(今博爱县)等地;姓马者,已传8代,83户,642人,是由沁阳县大郎寨迁来的。现在,全村已有829户,4175人,耕地2740亩。

造甲店原系修武县管辖,在1950年归焦作管辖后改名造店.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造店有穆斯林,到公元2008年以有616年的历史了.在616年的历史长河发展中有最初的一家四口人到现在的穆斯林有8000左右!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众所周知,大凡有一定数量的穆斯林在某地定居,他们就马上把创建清真寺事宜提到议事日程,穆斯林就在各地修建清真寺可以说是当作自己的当外务之急,同样也是一种普遍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可以说凡是有回回或其他各族穆斯林居住的村镇都有清真寺,当然(造甲店)造店也不例外. 为了礼拜和与信仰息息相关的事务,在明朝初期,造店曾建与一座清真寺,当时仅有寺房三间,只能容纳十几个教徒做礼拜.随着穆斯林的人数的增加,在明代万历五年(公元1577),时任教长的程文荣阿訇、社首马文斌、曹风周主持下在造店西又建一座清真寺,当时已初具规模.公元1916年,在教长杨太贞阿訇的主持下,对清真寺又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扩建后的清真寺占地八亩,有房屋96间,约1700平方米。后又经例任教长扩建,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格式.

公元1982年清真寺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到1995年清真寺的建筑全部结束. 公元2008年清真寺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和大殿的整修.在2008年的斋月前全部结束。

Hash:3a6fab673f5b71061375c99d9c83e94385b6481a

声明:此文由 焦作在线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