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地名中的清廉故事㉚ 磐安县双溪礼府村: 清白家训传千年

地名,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名字,更是久远文化的非物质载体。

八婺大地物产丰饶、钟灵毓秀,许多地名的来历、含义,从不同角度生动地反映了我市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特别是那些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老地名,背后有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其中不乏历代名人的清廉故事。

金华市纪委市监委、金华市民政局、金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金华晚报联合推出 “清廉金华·映象2021”金华地名中的清廉故事,着力挖掘八婺文化精髓,讲述小邹鲁神韵,讲好为官做人道理,传播清廉文化,弘扬新时代地名文化建设成就,引领提升社会风气,打造“清廉金华”映象。本期推出

磐安县双溪礼府村:清白家训传千年

“髫龀夙孤,不尽家训。”在磐安县双溪乡礼府村,傅氏家族的清廉遗训,穿越历史长河,在寂静的山村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昂扬的精神姿态。

开礼府村《仑泉傅氏宗谱》,“清白相传,永遵先世,颠沛匪亏,造次勿悖”,跃然纸上。《遗训谕》,便是该村傅氏族人遵循千百年的家训。

礼府村原名仑泉,北宋元祐戊辰年(1088),宋朝四朝重臣傅钦之孙、东阳儒学名士傅孟示到此游览,因爱其山水优美,卸职后就徒居于此。《遗训谕》与其孙傅泾有莫大的关系。

傅泾(1171-1238),字允俊。嘉定辛未年(1211)赵建大榜进士,丁丑年(1217)授刑部员外郎。傅泾学识出众,握瑜怀瑾,两袖清风,襟怀坦荡。嘉定十七年(1224),他因疾奏请归养,用平生所学教化乡里,“往往得所传以,获蔗于有司,不可数计”。宝庆元年(1225),傅泾升任福建按察佥事时,更是得到重臣、廉臣乔行简撰文送行。傅泾为官期间清正廉洁,抵制贿赂,拒绝排场,深入民众,一思一言一行都以百姓为本,清廉之风名噪一时。他的行事作风、为官之道,也深深影响了三个儿子,即长子青田县主簿傅太由、次子山荫县县尉傅太亨,以及幼子常山县县令傅太奕。三子以其为标榜,清廉为官,造福一方。

“太由公在首纂《仑泉傅氏宗谱》时,感怀父亲为官经历和先贤清廉做派,作《遗训谕》告诫后世。”据傅孟示的第二十七世孙傅方贤介绍,傅太由作训中的“先世”可追溯到傅泾的高祖傅尧俞,乃至更早。

傅尧俞(1024-1091),字钦之,未及二十岁即举进士,为官三十载,为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重臣,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司马光曾称赞他“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

宋仁宗嘉祐末年,傅尧俞任监察御史,为官清廉正直,他认为民富才能国强,极力反对聚敛,且多有建树,内侍都很怕他。有一次,英宗赵曙问他:“朝中官员众多,谁忠谁奸?”傅尧俞说:“大忠大奸,固不可移,一般人则要靠皇上教导。”赵曙听后,认为其答得恰中要害,非常得体。

宋神宗时,傅尧俞奉调进京,因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而受到排挤,被贬至黎阳县草料场管理仓库。郡太守顾及他曾任御史,要找其他官吏代他处理草料场的事务,傅尧俞却说:“担任什么样的官职,就要尽什么样的责任,怎能荒废职责?”他每天都去仓库处理公务,十年来不论酷暑严寒从不间断。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评价他说:“傅尧俞清廉而不炫耀,正直而不偏激,勇敢而又温和。

受傅氏先人“优良廉直”家风的影响,“清白相传”一直记在《仑泉傅氏宗谱》之中。

第十四世孙傅仁宏,明万历丁丑年进士,授辽阳郡侯,在辽阳戍守边疆期间屡次击退金辽之敌,每每战役都身处一线,亲自登上城楼指挥杀敌。他为官清正廉洁,多行德政善举,深得民心。后世傅氏族人为纪念他,于清朝光绪年间集资兴建堂,取名“积庆”,寓意积德行善,必有余庆

第十九世孙傅大甫家境富裕,乐善好施。据传,清道光年间,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他常以私财济贫救急。第二十三世孙傅显扬广有田产,常常投身于兴办学校、造桥铺路等,热心公益。他一身浩然正气,深受赞誉和信赖……

“颠沛匪亏,造次勿悖。”即使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要问心无愧;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能违背良心和道德。傅氏族人繁衍千年,“仑泉”的村名受清白家训代代洗礼数次易名,“金鹅鲤浦”“里浦”“里傅”,直到民国中期,以时任双溪乡乡长的第二十五世孙傅宝其为首的有识之士,集思广益更名为“礼府”。

在礼府村中,积庆堂、兆庆堂、明德堂等古建承载了傅氏先世清白遗风,巍然屹立数百年,如灯塔般指引、勉励后人要遵先世,传清白;环村而过的西溪依旧奔涌向前,代代礼府傅氏族人谨遵遗训勤俭立身业,书礼齐家国,共振“福地乐府”之美誉。

( 图/文 卢明)

Hash:a18660cc25b84f9433072d10a51f5bf56a6fcf4f

声明:此文由 金华生活手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