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八女投江”的英雄史诗,充分体现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所凝聚的民族精神。本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蹲点采访第一阶段第五站,记者来到林口县,追寻抗联先烈的足迹,传承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蜿蜒的乌斯浑河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蜿蜒东流。这里是“八女投江”殉难地,冷云、杨贵珍、安顺福、胡秀芝、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李凤善八位女战士,在打光子弹后,毅然选择手挽着手走向乌斯浑河,为国英勇捐躯。如今,乌斯浑河仍然奔流不息,滚滚河水不断地冲刷着流逝的岁月,但却永远不能冲刷掉人们对英雄的怀念。

林口县有许多革命遗址遗迹,这里是中共吉东省委诞生地、抗联武装发祥地、吉东抗日游击根据地、抗联各军战绩地、抗联二路军指挥部所在地,是吉东与北满联系通道、吉东与南满联系通道、中共吉东省委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联系通道,还是日寇投降后的剿匪主战场……这些遗址遗迹已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鼓舞着40万林口人民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本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蹲点采访活动第一阶段第五站,深入到这片英雄的土地,追忆那段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

用生命谱写英雄赞歌 树起不朽的历史丰碑

6月的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西北的柞木岗子山东麓,山林在几场雨水的侵染下,透着青翠的新绿。道路两旁的庄稼地里,人们正忙碌着,欢声笑语在田间回荡。本次蹲点采访活动,记者首先来到这里--“八女投江”殉难地遗址,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耸的纪念碑,碑上“八女英魂光照千秋”八个大字格外庄严肃穆,让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八女投江”的英雄壮举……

“八女投江”艺术作品

1937年冬,日本侵略者陆续增兵北满和吉东地区,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三江大讨伐”。为了冲出日伪军的包围圈,1938年7月,由抗联四军、五军等部队组成的一千余人西征部队,踏上了艰苦卓绝的西征之途。经过几次战斗,跟随部队行动的妇女团成员原本有二三十人,这时也仅剩下冷云、杨贵珍、安顺福、胡秀芝、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李凤善八人。

1938年10月的一天夜里,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遭遇。战斗打响,抗联战士们交替掩护,向着柞木岗子边打边撤,万分危急的关头,日伪军的侧后方忽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八位女战士开火了,但仅凭她们八人之力,根本不可能对千余人的日伪军形成有效的打击,主动开火的目的,只是为了转移敌人的注意力,给主力部队换来突围的机会。经过一番战斗,女战士们有人负伤,有人打光了子弹,火力越来越弱。面对日伪军逼降诱降,她们放弃隐蔽,誓死不屈,挽臂涉入乌斯浑河。但敌人仍没有放过她们,炮弹、子弹向着乌斯浑河倾泻着。八位女战士在奔腾的河水中、在炮弹掀起的浪花里,时隐时现,最后消逝在汹涌不息的乌斯浑河中。

“八女投江”是世界反法西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林口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在乌斯浑河右岸大小关门嘴子西山坡,公路东30米处建立一座由花岗岩雕琢而成、刻有“八女英魂光照千秋”的纪念碑。“八女投江”殉难地遗址1999年被黑龙江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地,2010年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省委命名为第一批黑龙江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冷云、胡秀芝、杨贵珍、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八名女战士被中宣部、中组部等11部委评为百位感动中国英雄人物,并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被纳入到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

“八女投江”的英雄史诗,充分体现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所凝聚的民族精神,也鞭策着当代人继承先烈遗志,弘扬“八女精神”,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做好保护开发和利用 “以用促保”形成良性循环

离开刁翎镇,记者来到三道通镇。三道通镇是一类革命老区,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在距四道河子村西约10公里的一座高山前,抬头仰望,此处山高林密,又有陡壁悬崖。据介绍,这里是抗联五军密营遗址所在地,是抗联五军建立的最早的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密营,大约建于1934年底与1935年初,密营为木制结构,有数座,每座间数不等,大至十几间,小则五间。密营分设军部、秘书处、军需处、医院、修械所、被服厂、营房等。

资料片:抗联密营

根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三道通战斗过的队伍有:抗联三军、四军、五军、八军、九军和抗日救国军。1937年3月14日,吉东地区抗日游击区党组织,在四道河子村张家大房山召开扩大会议,成立了中共吉东省委。目前,在三道通镇四道河子沟里、五道河子沟里和锅盔山上,有中共吉东省委(抗联二路军总部)遗址1处,抗联五军密营遗址10余处。密营文化是东北抗联的特色,也是战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东北抗联相关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时至今日,这些留存下来的革命遗址是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不可再生的资源。2010年,林口县重建了“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文化碑廊、水上公园、环山抗联路及雕塑、抗联密营等。

“修建‘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那段光辉的历史,弘扬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林口县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工程项目的建设符合中宣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培育和发展历史文化产业、拉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安置社会就业等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林口县将统筹做好全县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本区域内的红色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形成“以用促保”的良性循环。

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打造独具特色红色文化品牌

在本站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记者来到位于莲花牡丹江西岸、柴河林业临江林场大夹皮沟13号林班剑石山上的“将军洞”,这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山洞,当地人称“黑瞎子洞”。1938年11月至12月间,以周保中为首的抗联第二路军总部人员被几千名日寇围困在夹皮沟中。他们凭借夹皮沟中的这个山洞,巧妙地与日寇周旋,成功的保存了自己,打击了敌人,因此这个山洞被称为“将军洞”。

“将军洞”遗址

近年来,林口县致力于红色旅游区的综合开发,着力做好“红色”文章,充分利用以八女文化、抗联文化为主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刁翎镇、三道通镇、莲花镇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构建林口红色旅游区。一期完善“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景区,包括建设全景画声光电演示馆,再现八女牺牲壮烈场景;恢复殉难地原貌、扩建抗联小路,增加战争设施景观;建设以青少年军事训练、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拓展训练基地。二期还原三道通镇抗联五军密营遗址,建设木克楞军营,复原密营医院、修械所、宿营地、粮仓、被服厂、联络点、印刷所等设施建筑。三期在莲花镇建周保中将军纪念馆、修复 “将军洞”遗址等,打造集红色旅游、剿匪文化、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记者蹲点采访

此外,林口县还开发了极具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从牡丹江开始,参观“八女投江”雕像、“八女投江”纪念馆,前往朱家镇赏梨花、采摘金香水梨,然后到柳树镇(或中山阳)采摘沙棘果,到林口镇参观文博馆、兴林阁、盛林塔南山二十四孝、兴隆寺、绿色食品展厅等,在莲花镇参观将军洞、杨贵珍故居(八女英雄之一)、电站大坝等,在三道通镇参观抗联密营遗址、烟筒砬子遗址、白虎哨古城遗址望江台遗址等,到刁翎镇参观3A级景区“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景区……现如今,红色旅游在林口县旅游发展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正逐步成为推动当地发展的重要引擎。

记者手记:让红色基因融入每个人的精神血脉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一定离不开那灿烂的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些关于弘扬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积淀,那股豪迈的精神力量正穿透历史,激荡在我们的胸膛。发展传承红色文化,就要用活用好现有红色资源,利用新载体讲活红色故事,既要入耳,更要入心。同时,还要创新开展传播活动,接地气聚人气。新时代,八位女战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八女精神”,早已融入到牡丹江人民的血脉,潜移默化中,“八女精神”和她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透射给每一个从她们身边走过的人,在每个人的心中留下深深烙印,也为牡丹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陶华)

↓↓↓扫码观看H5↓↓↓

文字:冯春涛 记者 陶华

图片:记者 刘鑫 摄 牡丹江日报资料片

Hash:7f7ff61a5d0e3795aacc05e498acd20b9cbf9a71

声明:此文由 牡丹江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