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座!建在桥上的湖南吉首美术馆,艺术又魔幻!

美术

The art gallery

生活与艺术

吉首市里有座4000年历史乾州古城

榕江从古城中流过。

2013年,就在万榕江上建设了一座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美术馆。

由非常建築 Atelier FCJZ 设计

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吉首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2019年4月,

建筑面积达3600㎡的美术馆落成了,

它的样子有点像吊桥,

上面是混凝土桥,作为挂画的展厅

下面是钢桥,可以让乡亲们步行,

所以这个美术馆实际上是以桥上桥的形式构成。

“桥的设计难度也是这座桥的最大亮点。”据介绍,该桥桥梁总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以“桥馆合一”为设计理念,全桥由混凝土系杆拱桥及双层钢桁梁简支梁桥两座桥叠加组成,结构十分复杂。

▲桥身立面筒瓦遮阳系统 ©田方方

▲钢结构桥局部 ©田方方

▲三楼拱桥内部画廊 ©田方方

▲步行桥层 ©田方方

建筑共包括三个部分:上层混凝土桥作为小型展览厅,钢桁梁顶部桥面作为大型展览厅,内部设有画廊。钢桁梁下层桥面为公共人行桥,同时也可用于疏导洪流。两桥之间是一个由玻璃幕墙和筒瓦遮阳系统围合而成的大展厅,用于举办临时展览。这种上下两个展厅和公共人行桥“三合一”的多重造型叠加结构,属亚洲首例。

一座“看上去很老”的新房子

桥和实用空间结合,国内外倒是有先例:湖南、湖北浙江都有风雨桥

乾州古城里也有这么一座风雨桥,桥顶盖瓦,桥上有栏杆、长凳,老人小孩常在上面歇脚,还有不少小贩在上面摆摊。

但把美术馆做到桥上面去,着实罕见。

▼ 风雨桥上

这个“桥”是插在两条街上的。这两条街都非常地生活化,有些餐馆,有点旅游纪念品店,还有些小的客栈,美术馆跟旁边的房子完全是紧紧地挨着。

“我们有一个很清晰的期望,就是我们的桥,是这两条非常有生活气息的街道的一部分,尽管可能稍微高一点、大一点。”

▼ 街道上的西侧入口

实际上,设计师是建了两个桥摞在一起:

下面是一座钢桥,古城的居民、游客都可以步行走过;

上面是一个混凝土拱桥,有屋顶、有墙,里面是挂画、放雕塑的展厅。

▼ 钢桥与混凝土桥构成桥上桥

从气质上,设计师也想跟传统的建筑有个对话:

围合桥头的高墙,都是当地的水刷石;

再一个就是用瓦;

还有外形上,整个建筑体有一点点像吊桥旋转桥,因为上面有个弧度,两头微微翘起,有点像传统房屋飞起的檐角。

“它看上去既老又不老,既新又不新,让这个建筑跟周围的关系,有一个特别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钢桁架的步行桥

▼ 混凝土拱桥下的大展厅

一层:摆摊,乘凉,钓鱼 | 二层、三层:看艺术

桥的跨度大约60米,下面钢桁架的步行桥通行长度也是60米。

视觉上看,向上翻折的屋顶围合起来抱住上面的混凝土桥,形成了一个大展厅空间。

上下两座桥,叠合出三个主要空间:底下的步行桥,围合出的大展厅,和最上面混凝土拱桥承载的细长展厅,面积加在一起大约3600平方米。

步行桥的桥面大约400多个平方。钢桁架用的是耐候钢,看上去红里面透点黄。

桥架设的位置,按照万榕江50年发一次洪水的警戒线设定。如果遇上洪水通过,桁架桥两侧的腹杆还有切断大水中大树枝的作用,防止河道的淤塞。

▼ 东侧入口大厅

人一进来实际上不能先进到展厅,得往上一层,所以设计师就希望把“上”的过程做得更吸引人。

“把这个楼梯的造型做得稍微花哨一点,让人慢慢地有一个期待。”

▼ 混凝土拱桥下的大展厅

在步行桥设计上,设计师考虑的是城市居民使用上的便捷,到了楼上二层和三层的美术馆空间,设计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光线的研究上:

“美术馆的空间,会展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如果展雕塑,自然光就挺好;如果是绘画作品,就不希望自然光直接照在画上。”

二层展厅的整个立面上,把瓦片纵向排列,可以调节室内光线。除了瓦的遮阳之外,以后还有窗帘,窗帘关上后就是一个半透明的界面,光透进来一点,但是非常柔和,非常均匀。

▼ 三楼混凝土拱桥内部画廊

三楼的屋顶有若干个天窗,这里是一个专门展画的空间,天窗的光并不直接照下来,有一个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结合。

这不是一个精致的建筑,但是个好建筑

在设计师看来,这个建筑它不是一个精致的建筑,可是它的空间、它的结构、它的光跟环境的关系,又完成得很准确。

▼ 东侧大厅楼梯间

▼ 从街道看吉首美术馆

老百姓每个人来,都会觉得这地挺好玩,这美术馆怎么在桥上。你看这个空间地面也不是平的,然后在美术馆的肚皮底下还可以过河。这是让我们满意的。”

▲ 万溶江上的吉首美术馆 ©田方方

▲大展厅 ©田方方

▲玻璃墙幕 ©田方方

美术馆的服务空间如门厅、行政办公、商店和茶室则被安置在两端的桥头建筑内,人们可以从任意一侧河岸街道进入美术馆。

▲混凝土预应力锚索紧固件 ©田方方

▲楼梯间 ©田方方

▲街道入口 ©田方方

该桥总体造型由黄永玉大师设计,该设计与建设充分展现了民族特色与建筑艺术的融合。其室内设计的创意来源于当地晾晒扎染土布)的印象,通过伸缩与位移的展墙可使空间产生不同的变化与趣味,满足多功能全方位的艺术展演需求之余,可让人充分领略设计的本土化与室内外的关联度。

▲俯瞰

▲美术馆总平面图

▲效果图

设计师认为美术馆不应该从区位上脱离受众,因此将其嵌入到现有的城市肌理中,将两岸的桥头部分与万溶江畔的民居建筑紧密相连在一起。这些建筑包含了店铺、餐馆、小旅馆,以及楼上屋主的居所。因此,吉首美术馆位于河两岸的入口都可以被视作混合功能街道界面的一部分,从而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去。

转 载 须 知

公众号转载需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Hash:3fa60ce7f02c3c0a75133b551953a8e2564f2763

声明:此文由 空间设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