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一个文化里氤氲稻香的地方

舒兰,满语“果实”之意,1910年设治,1992年撤县设市舒兰市设治时间不长,但它却是一个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文化大县。一江松水绕三镇,两张名片亮荧屏,三条大路跨古今,四座重镇谱华章,五带文脉润舒兰。这句话将舒兰的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舒兰市凤凰山秋色

一江松水绕三镇

“一江松水”是指松花江,它流经舒兰市西部白旗、溪河、法特三镇。永舒灌区引松花江水为这三个乡镇提供了千顷水稻灌溉的水源,使这三个镇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成为舒兰市知名的鱼米之乡

奔流不息的滔滔松江水从吉林市奔流进入舒兰,她的乳汁不仅哺育着三镇儿女,还以不同的风情展现她迷人魅力。

登上溪河镇的三百余年宗教圣地凤凰山,远眺松江水浇灌千顷稻田尽收眼底,近看水渠呈草书的“天”字与蓝天相映。著名画家魏国强在他的画作《“天”水醉舞千顷碧》中赋诗到:凤凰山下天外天,稻花香里田外田。汉唐风骨乌拉事,旧日边关新舒兰。

松花江流过白旗镇前江村时呈大江弯弓状,天然形成了一片美丽的沙滩,被称为前江湾。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百顷沙滩,纯朴自然的一湾江水。每年都会举办沙滩文化节,沙滩骑马、沙滩飙车、水上摩托、沙滩排球、江上捕鱼等项目格外刺激、热闹,是夏日理想的度假旅游圣地。

特镇黄鱼村村西有一山名为珠山,驻立在松花江旁,此山是西团山文化遗址,山脚下是清代黄鱼圈遗址,被称为龙泉渚。站在山顶,松花江浩浩荡荡向北流去,江对岸并列着九台区和德惠市,江的同一侧是舒兰市毗邻榆树市。正所谓:一山观四县,脚下黄鱼圈。

吉林雪乡·舒兰二合村貌

两张名片亮荧屏

“两张名片”是指“舒兰大米”和“吉林雪乡·舒兰二合”。这两张名片是举舒兰全市之力重点打造的成果,先后多次中央电视台亮相。

舒兰产好米,但好米也要卖上好价钱。这是舒兰大米品牌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成立舒兰大米协会,并注册了舒兰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另一方面,成立舒兰大米品牌宣传办公室,政府每年出资200万元作为舒兰大米品牌宣传费用。与此同时,开展各种推介宣传活动。每年新大米上市,北上广杭等各大城市都留下舒兰大米推介展销的身影,并先后策划开展了“稻乡舒兰插秧季体验之旅”“舒兰大米形象代言人选拔大赛”“舒兰金秋稻米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特别是2018北京国际摄影周“白山松水稻花香,吉林舒兰好风光”专题展受到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杨元惺等中国文化名人的高度赞誉。不仅如此,舒兰市还邀请国内外媒体来舒兰采风、调研,在国内外各大媒体上宣传舒兰大米,其中央视《生财有道》节目制作播出了《生态育出稻花香》,每年春节前后在央视播出近10秒的广告。“舒兰大米”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地域符号风物奖;2018年舒兰市被命名为“中国生态稻米之乡”。

“吉林雪乡”两年内成为全省知名旅游目的地,上演了“二合速度”“二合奇迹”。2016年11月,舒兰市利用二合屯独有的气候环境和冰雪资源,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和旅游投资公司,重点打造“吉林雪乡·舒兰二合”旅游品牌。2016至2017年雪季,经过简单的包装就开门营业,当年雪乡游客约1万人,收入100万元。初见成效后,第二年,投资4000万为整个雪乡安装上下水和室内卫生间,大力开发滑雪场狍子互动观赏园、黄金玉米屋;邀请小沈阳《猛龙过江》摄制组、《黄大年》剧组来雪乡拍摄;邀请摄影家以艺术家视角建言献策、设立赵春江环长白山摄影文化带工作室……特别是在2018年的小年到元宵节期间,二合雪乡7次登上央视新闻频道。当年游客达10万人,旅游收入达1000万元,彻底打响了“吉林雪乡·舒兰二合”品牌,成为舒兰市第二张白金名片。

三条大路跨古今

“三条大路”是指清驿路、拉滨铁路、吉黑高速公路

清驿路在舒兰南起溪河四家子北止法特农场的202国道段。1686年在法特哈设驿站,后因金珠驿站与法特哈驿站间距离较远,后在溪河镇设置舒兰河站。舒兰设治由此得名“舒兰”。康熙年间,为防御沙俄沿松花江入侵,驻军于距吉林城100里外的大白旗屯,自此沿驿路形成了法特、白旗、舒兰站等村镇。

拉滨铁路纵贯吉、黑两省,是我国东北部南北交通干线之一。这条铁路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进一步侵略我国东北、疯狂掠夺资源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于1934年竣工。铁路穿越舒兰全境。拉滨铁路与龙舒铁路交汇处的四家房站,随着铁路的日渐发展成为当时的重镇。1940年,伪舒兰县公署由朝阳迁至四家房,即今天的县城所在地舒兰。

吉黑高速公路历经3年1000多个日夜,于2018年10月31日竣工通车,结束了舒兰不通高速的历史。走吉黑高速公路,舒兰至吉林需40分钟、至长春需1小时50分钟、至哈尔滨需两小时。舒兰作为哈长城市群规划的重点城市之一,随着吉黑高速的开通,舒兰将更加充分地发挥“两省三市中心”的区位优势,带动全舒兰市经济实现新的发展。

四座重镇谱华章

四座重镇是指舒兰、吉舒、上营、平安

舒兰,现在已成为舒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经过历届舒兰领导班子辛勤的工作,带领舒兰人民把一座普通的小镇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

吉舒是因煤而兴的城镇,并有“百里煤城”之称。舒兰褐煤发现于1815年,上世纪60年代初成立了舒兰矿务局。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舒兰市的经济支柱。近50年的开采,以煤炭为代表的资源已经枯竭,舒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对转型和接续替代产业,舒兰市抓住舒矿转型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内外两个机遇,利用舒矿集团闲置工矿用地,规划建设煤机和矿山机械制造产业园区。

上营镇,上营即上棒槌营,是清末时期采参的营地。舒兰的整体地貌曾经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上营镇的山水和森林资源最为丰富,上营森林经营局为舒兰创造了财政收入、生态保护等多方面优势。“吉林雪乡·舒兰二合”、鹭岛桦林湾森林公园、百里红叶长廊等景点景观的打造,更凸显出上营镇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助力舒兰的经济发展。

平安镇与黑龙江五常市接壤,拉林河支流细鳞河、呼兰河流经全镇,因而有更加优质的水源和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使平安镇成为“舒兰大米”主产区。平安水稻种植、耕作和田间管理都有其严格的标准,以保证大米的绿色生态品质,造就了“舒兰大米”的绝佳品质,也让“稻香小镇”平安誉满国内,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五带”文脉润舒兰

“五带”文脉是指舒兰境内的5个文化带。即以法特黄鱼圈珠山遗址新安石棺墓群等为代表的西团山文化带,以嘎呀河古城完颜希尹家族墓地等为代表的辽金文化带,以法特鳇鱼圈、法特哈门、舒兰驿站等为代表的满清文化带,以上营镇太康村、二合屯等为代表的闯关东文化带,以冯占海珠会议遗址和老黑沟惨案遗址等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文化带。

西团山文化是吉林大地上独具特色的原始文化遗存,是2000至3000年前,农业由“刀耕火种”进入锄耕的阶段。在舒兰市境内,西团山文化的代表主要有法特黄鱼圈珠山遗址、新安秀水石棺墓群、青松四滴石棺墓群和小城镇保合村果树园遗址等,目前共发现遗址72处。这些遗址的共同特点是逐水而居,高岗向阳,前有水后有山,说明舒兰在2000年前就特别适合人类居住。

舒兰市新安秀水北山石棺墓群

新安秀水石棺群位于舒兰市新安乡秀水村北面的山岗上,南距秀水河约0.5公里,西为成片田地,北接大山区,东连起伏的岗地。2018年8月13日,吉林省考古学会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现场调研,根据已清理的4座石棺墓的结构和出土遗物,初步认定为西团山文化墓葬,属西团山文化晚期,年代约为战国时期。同时发现该墓葬与以往发现的西团山文化比较,存在一些差异性。如首次发现双人合葬墓;石棺墓石材经过人工修凿、用料讲究等,专家认为这批石棺墓群是深化西团山文化研究的重要材料。

从远古的西山团文化走来,舒兰先后为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国涑洲辖地。宋代时,东北地区正是辽金时代,辽金文化在舒兰境内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存,形成了辽金文化带,最具代表性的是嘎呀河古城和完颜希尹家族墓地

舒兰市噶呀河城遗址

嘎呀河古城位于舒兰市白旗镇嘎呀河村东南嘎呀河南岸,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辽代,金代加以延用,为辽代的军事据点或金代的谋克村寨,也是研究辽、金两代城池建筑的实物资料。

舒兰市完颜希尹家族墓地

完颜希尹家族墓地位于舒兰市小城镇东北,是金代开国元勋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完颜希尹及其家族的墓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舒兰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2017年,舒兰市启动了完颜希尹家族墓地保护工程,投资1500万元修建了完颜希尹家族墓地遗址公园。

满清文化带。清王室定都北京后,视满族兴起的辽东、吉林东部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和“龙兴之地”。为保护这一区域,于是在兴起地的西部边缘修浚边壕,沿壕植柳,谓之柳条边。它的 “新边”从舒兰市亮甲山北麓的马鞍山下走向辽宁威远堡,从南而北设有四个边门,其中法特哈边门(今舒兰市法特镇)是“新边”最北面的一个边门。法特域内还有两个边台。边台是管理维修柳条边台丁的驻地,在法特镇东有头台村,是沿柳条边起点第一个边台而得名。

1683年在雅克萨之战前夕,康熙皇帝命人着手设置从吉林乌拉向西北经伯都纳(今扶余)到黑龙江卜奎(今齐齐哈尔)的驿站。从吉林哈什驿站出发经金珠驿站(今金珠乡),第三站就是法特哈驿站。公元1727年因金珠鄂佛罗驿站与法特哈驿站间距较远,在舒兰河设驿站,后称舒兰站(今溪河镇舒兰站村)。清代文人方式济在流放卜奎路过法特哈边门的时候曾留诗一首:山口严扃月照营,等闲客过待鸡鸣。此身已在重边外,不怕阳关第四声。

舒兰市鳇鱼圈遗址

在法特镇西北五公里左右的黄鱼村,有一处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建造的鳇鱼圈。在初夏时,打牲丁趁鲟鳇鱼溯江河而上产卵之际进行捕捉后,立即运送到鳇鱼圈中喂养,待到冬季再破冰打捞上来,挂冰冻好,于指定日期派专人护送到京城内务府供皇室专享。

1698年,康熙帝第三次东巡,从伊勒门(今吉林市金家乡伊勒门村)直驱法特。农历9月17日,康熙帝驻跸法特哈鄂佛罗(今舒兰市法特镇)4天。

闯关东文化带。随着清朝封禁政策逐渐失去作用,同时朝廷开发舒兰平原三十万亩官荒,大量的关内百姓进入舒兰境内,西部、中部地区逐渐繁荣起来。随着人口的增多,需设治以便加强管理。

宣统二年(1910年),舒兰县被正式批准设治,县公署设在抢坡子(今朝阳镇),第一任知县是廖楚璜。他发出了舒兰最早的戒烟(毒)令,为百姓扫除烟害,他鼓励民众开荒,筹划水利建设,修筑道路桥梁,兴办教育……他治舒兰两年,其间锐意吏治,惠及民生,治事勤恪,政绩斐然,深得民心。

清代末期,大批的汉族移民开始涌入东北。山东的壮士、河北的好汉、辽宁的有识之士相继奔向舒兰。在上营镇马鞍岭村二合屯,多数村民都是山东和河北闯关东过来的移民,他们的生活习惯既保持了山东、河北等地的民俗风格,也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热情和质朴。在上营镇太康村,多数村民是从山东而来的移民,至今人们仍保持着山东口音。

爱国主义文化带。九一八事变”后,吉林省临时行政长官熙洽叛国投敌,吉林省卫队团上校团长冯占海带领所部官兵以舒兰为根据地举起抗日义旗。驻舒兰后,先后收编了在舒兰东部山区的宫长海、姚秉乾的抗日队伍,并于1931年12月初,在开原龙王庙屯(今开原镇小龙王村),打垮了来围攻两个连的日伪军,打响舒兰抗日的第一枪。

舒兰市老黑沟惨案遗址

舒兰市老黑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开始筹划修建拉滨铁路。驻扎在呼兰川、珠琦川、拉林川一带的宋德林率领抗日救国义勇军,有组织、有计划的对日伪所建设的拉滨铁路线的南段(蛟河的新站至五常的山河屯)进行袭击和破坏。日本关东军对舒兰域内的3条川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讨伐。1935年5月29日,日军38联队第3大队3个中队,先后从呼兰岭上头和腰呼兰岭直接进入老黑沟,对舒兰东部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光、抢光、烧光。日军从老黑沟上头桦曲柳顶子(今长安)一直杀过了老黑沟的八台子,在老黑沟连续屠杀10天,设立6处杀人场,共屠杀平民百姓1017人,这就是“老黑沟惨案”。“老黑沟惨案”不仅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是舒兰人民不屈不挠进行抗日斗争的有力证明。

1945年12月17日,东北人民自卫军辽南第3纵队第2支队(田松部队)发起向舒兰老县城(今朝阳镇)的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我军终于从南门外打开了一个缺口,镇内敌人被我军分割包围。12月18日凌晨两点左右,战斗胜利结束。朝阳镇战斗后,部队乘胜向15公里的舒兰进军,去解放舒兰县城。1945年12月18日,舒兰人民喜气洋洋,纷纷走上街头欢庆自己的解放,庆祝自己翻身当家做主人。

舒兰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历代生活在这块土地的各民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舒兰人民解放用鲜血染红这块土地,先祖们留下的文化瑰宝,英烈铸就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舒兰人民砥砺前行的动力。

吉林日报记者 李婷 丁美佳

参考资料:

《牢记使命任务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县域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浅析媒体融合运用在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中的作用》《吉林省省域网络小镇建设研究》等。

专家简介:

肖模喜,男,1975年生人,现任中共舒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长期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舒兰任职期间,带着对舒兰土地的热爱,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钟情……走遍舒兰大地,深度调研挖掘,形成历史、文化、风土民情的文史随笔。

图片来源:本版图片由舒兰市委宣传部提供

Hash:3bc988f6e5ea3e145ae3b97dd18c2f67af5fd55b

声明:此文由 大东北V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