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奇迹!绍兴这处陵园考古大突破,历史迷雾渐渐拨开……

绍兴宋六陵二号陵园——现标记为“孝宗陵”保护区,经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考古人员在遗址内发掘出一处规模比去年一号陵园更宏大的宫殿建筑基址。这一考古成果引起了人们关注。宋六陵二号陵园考古到底有什么突破?仅仅是二号陵园比一号陵园面积大吗?昨天上午,记者再次到宋六陵考古现场采访,深深感到考古发掘正逐渐拨开宋六陵历史的迷雾。

不仅面积大

而且标准高

一个个正方形的磉墩柱坑,坑里一排排细砖侧立。这样的磉墩柱坑在二号陵园有28个,目前已发掘完成24个。考古现场15个探方排列得整整齐齐。考古人员正在现场仔细清理探方内的细碎砖片、石料。

“磉墩下面是用砖砌的,上面有石板,然后再做柱础,这是非常讲究的做法,这种现象以前还未发现过。一号陵园大殿有200多平方米,而二号陵园的大殿约有600平方米。”宋六陵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晖达说。

“二号陵园考古的最大成果不仅仅是面积大,还有标准高。这一发现让人们对宋六陵格局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原来人们总认为,宋六陵是攒宫,其结构草率。去年一号陵园发掘时,其结构完整清晰,相对简单。但二号陵园考古发掘发现,其规模宏大,整体形制也不一样,是高等级宫殿建筑结构。这让人们对南宋的宫殿建筑形制有了新的认识。它布局大,体量大,结构精巧,营造方式复杂,标准高。”李晖达说。

直到现在,考古人员尚未在二号陵园发现园墙,也没有发现“石藏子”。

目前,考古现场的探方,每个探方都是四四方方的。考古现场还在大殿两侧发现了疑似连廊之类的建筑遗址并延伸出去。这说明了二号陵园建筑的复杂性。

二号陵园遗址呈立体式

遗址完整堪称奇迹

一般而言,每一个皇陵均由两部分组成,即上宫和下宫。其中上宫是由享殿和墓葬组成。

李晖达说,二号陵园现在的考古现场,他一直怀疑是下宫遗址,而顺着这个遗址,可以找到上宫。他认为,二号陵园之大,远远超过一号陵园。这也表明,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一号陵园发掘时,发现了10个磉墩,但没有发现砖石结构的遗迹。这次则已发掘24个磉墩砖石结构完整的遗迹。一号陵园没有发现具体的石条石块,二号陵园则发现多处,而且有保护相对完好的条石。记者在现场看到青青的石条和又厚又宽的石块。在考古发掘的大殿周边,都有明显的厚石板包边的痕迹和遗存。

“从现场看,二号陵园遗址呈立体式,遗址完整堪称奇迹,而一号陵园是扁平式的。从考古现场看,二号陵园的宫殿面积大,而且有‘残缺’的完整。千百年来,经过这么多次的土地平整和改造,还保持着现在这么丰富的原生态遗址,这也算是一个奇迹。”李晖达说。

拨开宋六陵迷雾

揭示陵园风貌不是梦

从位置来看,一号陵园和二号陵园相对是平行的。

一号陵园的古松树几乎长在陵园的边界上。二号陵园有三四株古松,松树的布局和排列似乎没有什么规律。但从考古现场看,目前二号陵园的发掘位置,落在遗址核心范围内。

李晖达认为,宋六陵在历史上遭受过无数次风雨,但宋六陵遗存遗迹保存的情况比预期要好。它打破了人们对陵园的固有认识,揭示出了陵园的整体风貌,这为建立遗址公园提供了确切的依据。它还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比如当时的石、砖、瓦从何而来,当时的周边究竟如何等。

目前,遗憾的是,考古现场还没有发现有文字的标识,也没有发现陵园所属的与身份相关的文字材料。因此,考古人员还需要梳理陵园帝陵之间的排序和对应的关系。

据悉,二号陵园目前考古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今后还将向南边作考古发掘,计划于今年年底前结束。明年,省市文物考古部门还将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继续对宋六陵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高家陵,孝家陵,鳞骨尽蜕龙无灵。唐义士,林义士,野史传疑定谁是?玉鱼金粟俱尘沙,何须更问冬青花。”宋六陵一直在历史中流满泪痕,如今,宋六陵开始从历史深处走出,拨开宋六陵的历史迷雾已不是梦话。人们正在寻找着“山原互起伏,井邑犹成聚”的宋六陵历史。而加大力度保护宋六陵周边地区的环境和遗迹,保护好宋六陵的山水风貌和宋六陵的遗迹遗物,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历史赋予这一代绍兴人的责任。

当班小布:屠妍婷

越牛新闻首席记者 周能兵 文/摄

Hash:d5ca7eb434ae7c9b5bcc5663802a3f1d2cff1d3a

声明:此文由 绍兴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