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金寨长岭乡这一家四代人,85年来默默守护红军烈士墓园

郑以清和孙子郑醒正给革命烈士纪念园内每位长眠在此的烈士墓碑进行擦洗。

郑以清、郑为栋、郑醒、郑雨凡(从左到右),现在的四代人依然守护这里。

清明节即将来临,在革命老区六安金寨县长岭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户姓郑的全家都在为红军烈士墓忙着除杂草,祭拜。这一家四代人延续85年至今,义务守着一座长眠在此600多位红军烈士的墓,他们修墓、守墓、护墓。昨日,郑为栋告诉记者,“将来他、儿子、孙子都要接过接力棒,继续守护这片红军墓,把这个使命代代传承下去。” 85年前,乌凤沟曾发生过一场异常惨烈的战斗。1934年12月3日凌晨,红25军82师共800多人向根据地进发,当行至乌凤沟时,遭到国民党军队伏击。当时仅200多人突围,其余烈士全部壮烈牺牲,82师师长周世觉阵亡。 郑以清的爷爷郑长林那时年仅13岁,亲眼目睹了战事的惨烈。郑长林和山民们乘着夜色偷偷挖了几个坑,将烈士们的遗体分别掩埋在乌凤沟的几处山坡上。从那以后,郑家人和红军墓结了缘。85年间,郑家四代接力守护着长眠在金寨长岭乡乌凤沟的革命烈士。 从第一代守墓人郑长林,到第二代守墓人郑学才,然后是郑以清、郑为栋。2002年,他们又自筹资金,为烈士修墓。他们的义举感动了许多人。 郑以清告诉记者,爷爷去世前交代郑学才不要忘了红军墓。解放后,郑学才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将大大小小20多个烈士坟堆砌成了现在的简易石头墓。 郑学才72岁那年,孙子郑为栋把他接到山下的自己家中,想让老人享享福,但老人又悄悄回到山上老屋,说放心不下烈士墓。2003年,郑学才老人去世,儿子郑以清正式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 2002年,回乡省亲的洪学智将军得知了郑家为红军义务守墓几十载的事迹,提笔为乌凤沟的红军墓写下“红军烈士墓”的碑名。 现在乌凤沟的红军墓已广为人知,经常有人自发前来祭拜。2007年,这里被金寨县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当地政府在此建造金寨县乌凤沟革命烈士纪念园。 “我父亲郑以清年岁不小了,他现在是专职守墓人,将来我也要接着守下去。”郑为栋说,祭扫、守护红军墓的传统通过爷爷、父亲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融入了他的血液,“父亲现在年纪大了,将来我、儿子、孙子都要接过接力棒,继续守护这片红军墓,把这个使命代代传承下去。” 来源:金寨热线

Hash:19be16fffccf513d97d7b895d33457050b667609

声明:此文由 六安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