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街| 长山碉堡群:一次美与丑的心灵震撼

铭记历史时刻

碉堡,是日军侵略中国的铁证,也是当时敌强我弱的耻辱性标志物。在中国很多地方,如今还遗存有不少曾经的侵华日军留下的碉堡。 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在萧山境内曾发生过多次战役、战斗,目前尚存的抗战遗址遗迹有很多,其中残存的碉堡遗址有不少,在咱们新街还有昔日碉堡等抗战工事的遗迹。

从一个个形状各异、张着黑洞洞炮眼的碉堡群中,依稀可感受到当时的烽火和硝烟,无声诉说着日军的累累罪行,它们是新街峥嵘岁月的见证者。

现存荏山碉堡遗址

今天,小新带你探访 长山碉堡群

让更多人了解历史,勿忘国耻

追问

日本兵为何建了这么多碉堡?

1940年,日军发动钱江战役,改变了2年多来与中国军队隔江对峙的局面。1月22日凌晨,日军第22师团第86联队数百人在四堡(今钱江二桥附近),以大雪为掩护,在汉奸带领下,在盈丰六百亩头偷渡成功。日军突破防线,并迅速南进,在抢占了荏山制高点后,马上开始建碉堡、筑壕沟等防御工事。

▲日军入侵萧山路线图

近年来抗战片拍得比较多,碉堡炮楼往往是标配。事实上,在抗战时期,基本上有日军的驻地,都会有碉堡的存在。可以说碉堡炮楼,是日军一个特色。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军的武器装备,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凭着船坚炮利、飞机轰炸,他们起初计划在三个月内把中国拿下。没想到,这场侵略战役打了八年之久最终以日军无条件投降而告终。

军事专家分析,日军热衷建碉堡炮楼,一方面是借自己强大的武力占据制高点,还有一个原因是受中国军队夜袭战术掣肘。因为常常受到骚扰,他们又抓不住,日军不得安宁非常难受,所以建造这种炮楼,既可以有效防御,甚至还可以进攻。

▲日军史料中的荏山碉堡

有了这种建筑工事之后,日军的作战威力得以增强。那时候,中国军队仅凭几杆步枪,哪抵得过居高临下炮火轰击的日军火力呢。因此,白天战场上正面对敌战胜的机会很小,我军就以夜袭的传统战术,趁着敌人对当地情况还不太熟悉,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就发动夜袭来搞一下日军。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就是凭借着夜袭战术才从日本人手中夺回一个个阵地,一座座城。虽然那时我军的武器装备比不上对手,但是在黑暗当中,我军英勇无畏。打游击战、打持久战,中国终于用小米加步枪成功抵御住了日本的侵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创造了中国新纪元,新历史,新时代。

因此,碉堡炮楼遗址成了现代中国人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之一。

实锤

长山碉堡群修缮工程已启动

萧山区文旅局获悉,今年萧山有20个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列入年度修缮项目,总投资3300多万元。其中,杭州市级文保点长山碉堡群遗址7月份已开始启动修缮。

长山碉堡群遗址位于萧山区新街街道长山头村长山山巅,由长山头碉堡和荏山碉堡组成,建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日本军队为长期侵占萧山,控制长山四周一带,在长山山巅建起钢筋混凝土碉堡。东西两座碉堡之间则由壕沟相连,由西至东绵延约1公里,占据了整座山脊。

▲长山头碉堡

出生入死潜敌营,声东击西炸雕堡,类似这样的场景,对于现代人来说,大多只能从银幕上看到。长山碉堡群长啥样?修缮规划如何、进程怎样?8月12日,我们顶着37度的高温,启程出发,一探究竟。

口述

亲眼看见日军刺杀无辜村民

车行入新街长山社区,只见沿路都是腾空的拆迁房。同行的新街街道文化干事何枫介绍说,长山一带实施城中村改造,整村拆迁,涉及2000多户人家和企业。这里将建设崭新的现代化居住小区。

上山前,我们走访了几位老长山人。说起日本兵建碉堡一事,老人们各个义愤填膺。71岁的胡汉祥,是位退休医生。走进他位于长山街上的诊所时,老胡正在给几名村民看病取药。听说我们来采访碉堡群的事,他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他说,日本人占据长山后,驻扎在现在的长山大庙、小庙,以及富家墙门。他们占据了国军建造的方碉堡后,决定在海拔更高的长山东山头再修筑一个碉堡,然后在两个碉堡间挖通战壕。天寒地冻物资紧缺,日本兵就叫村里的老百姓挑建筑材料去山上。胡医生母亲那时候才16岁,为了贴补家用也去了,剃了光头,打扮成男人模样。后听说,有天早上邻居一个妇女上茅厕,被一个日本兵撞见了,可能日本兵觉得晦气或者不开心,就一刺刀把那个妇女捅死了。听了这事后,胡医生母亲后来就再也没有给日本兵去挑过建筑材料了。

“日本兵在村里随意杀人和强奸妇女的事时有发生。”一旁坐着等药方的曹炳奎插话道。今年88岁的他,在日军进村时还是个7、8岁的孩子,但日军的斑斑劣行,还是在他小小的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说,光听邻居们说,就有3个人是被日本兵用刺刀捅死的。

徐福根今年79岁,他老母亲在世时经常给他讲山上碉堡的事。“山上驻守碉堡的日军经常把山下的百姓当靶子,新盛村的朱裕强就是在卖枣子的时候被山上的日军当靶子打死了。”徐福根讲述,当时有一支20人左右的队伍,在一个凌晨从长山东面向圆形碉堡发起突袭,但被居高临下驻守在碉堡内的5、6个日本兵击退了,死了好多人。

村民们的口述,更坚定了我们上山探访碉堡群的决心。

规划

长山上将建抗战文化公园

顶着烈日,登海拔只有100多米的长山山头却实属不易。因为山路陡峭、荆棘丛生,稍不注意,手上脸上就会被划出血来。

爬到半山腰,我们遇见两名老伯各自挑着10块青砖艰难上行。原来,山头上的碉堡群修缮工程,需要用青砖修复,因为山道难行,机械设备都上不了山,只能靠人力将工程用的材料挑上去。“每天挑上去4趟,每担50斤重,一般的年轻人也是吃不消的。”这两名来自绍兴的老伯说,因为修缮工期比较紧,所以大热天也要赶工期。

▲砖头、水泥等修缮材料需人工挑担上山

大概半小时后,我们气喘吁吁登上了西面山头,隐约看见一个青砖碉堡掩映在树林中。这个荏山碉堡呈长方形,由青砖和混凝土构建而成,目前顶已毁,残高约3.3米,墙身厚度75公分,有多处墙面遭损毁。碉堡后有一通道,连接弹药库。碉堡东侧还有一军事壕沟,与东面长山头碉堡相连。

几名工人正在碉堡体内干活。这天,区文保所的三名工作人员也上山来,检查修缮工程,三人很是认真地仔细查看工程质量。“不能用现代的建筑材料来修复破损的墙基和墙面!”带队的王坚强老师一面与施工人员大声说,一面对着施工方案一条条地念。等到项目施工方的监理、设计师上山后,王老师又一遍遍地强调“文保工程要修旧如旧、还原历史”,新街街道的工作人员则再三强调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已是中午时分,三路人马汇聚碉堡修缮工地,开起了现场整改会。

▲施工现场的整改会

据悉,新街街道办事处以碉堡群修缮项目为契机,设想建设一个开放式的抗战文化公园,就建在长山沿线,北面180多米山道沿线,将建起雕像群、展示牌、瞭望塔、高分倍的投币望远镜等,缅怀历史、展望未来,开辟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碉堡群修缮现场

已是中午12时,我们向更高海拔的东山头进发。抵达圆碉堡附近时,只见一面五星红旗插在碉堡顶上迎风飘扬,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这个碉堡呈圆形,是用钢筯混凝土构建而成,外径6.1米,内径4.65米,壁厚足有1米多,通高3.4米,分上下二层,厚厚的壁上开设有好几处枪眼,既可瞭望,又可射击。碉堡西侧有甬道及门可出入,还有一条与西面山头荏山碉堡相连的壕沟,因为长满杂草,不仔细看的话根本发现不了。

▲残存的部分壕沟体

我们登上碉堡顶上,极目远眺,萧山城区美景尽收眼底。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彩虹大道宛如白练腾空,蔚为壮观。白色高铁列车快速穿行在南站枢杻,动感十足。美好的风景与侵华日军碉堡上一个个炮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和平的美好与珍贵。

▲俯瞰崛起中的南站新城

看到此情此景,心中不由感叹:“落后挨打,强国真好!”而这,或许正是规划建设长山抗战文化公园的初衷……

| 信息来源:萧山文化遗产 |

Hash:561ffcd82844cedb6b5badaf229d8d665369d88f

声明:此文由 萧山新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