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空│“牛庄”号与上海特大船难

“牛庄”号与上海特大船难

作者 王继鹏

1896年4月30日凌晨3时许,上海吴淞口长江水道发生一起特大船难,造成300多人死亡。灾难源于两船相撞,其中一艘为怡和轮船公司的“安和”号,另一艘为来自英商太古轮船公司的“牛庄”号。相关史料显示,“牛庄”号轮船于1877年建成下水,在中国沿海各个港口纵横往来数十年,曾经多次发生碰撞……

在发生上海特大事故之后,“牛庄”号依旧险象环生,屡次制造撞船事故,可谓“声名远扬”。

声名显赫的太古轮船公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天津条约》,营口代替条约上的牛庄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对外通商口岸。由于条约内容无法更改,西方国家便称营口为牛庄,英文名称为Newchwang。因此,包括建筑、轮船等时常以牛庄字样命名,“牛庄”号即因英国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所在的“牛庄”(指营口)而得名。

太古洋行的前身最初只是利物浦一家小型进出口公司,由约翰·施怀雅(John Swire)创办,19世纪初正式开业,主要从事纺织业,到1847年约翰·施怀雅去世时,他的产业已经颇具规模,留给两个儿子约翰·撒缪尔·施怀雅(John Samuel Swire)和威廉·哈德逊·施怀雅(William Hudson Swire)经营。

1867年,约翰·撒缪尔·施怀雅在上海创建太古洋行,并在香港、横滨设立分行,经营进出口和代理保险业务。1872年,在英国海洋轮船公司支持下,约翰·撒缪尔·施怀雅在英国集资36万英镑(合白银97万两),于伦敦注册,在上海设立太古轮船公司,起初有轮船4艘,走上海香港线和长江线,从此太古洋行即以经营航业为主。太古轮船公司不但船多, 在各地的分支机构码头、仓栈设施亦多, 是外商在华航运业的龙头。1873年,郑观应受聘担任太古轮船公司总理,并在牛庄(营口)、上海等沿海、沿江城市开设商号,在营口开设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

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主要从事轮船运输和保险业务,从营口外运的主要是大豆、豆油、豆饼等大宗货物;返程运入棉纱、日用品等小宗物品。因往来货运吨位不能完全平衡,遂从英国本土运来预制混凝土檐口块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挑檐板,以及大量红砖作为压舱物,于1890年建成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业务用房。

到1877年,仅汕头经上海到牛庄的航线,就有4艘太古轮船南北对开,南糖、北豆互运,南北共同获利。太古轮船公司在中国最多的时候经营14条航线。包括上海—香港—广东线;上海—天津线;上海—安东线;上海—宁波线;上海—大连, 营口—香港—广州线;香港—新加坡线;香港—曼谷线;广州—天津线;香港—海口曼谷线;厦门马尼拉线;上海—汉口线;汉口—宜昌线;汉口—长沙经岳州线;宜昌—重庆线;汉口—长沙—常德枯水期短程航线。

省份、城市和港口命名轮船

太古轮船公司的船舶众多,多以中国省份、重要城市和港口命名。以中国省份命名的主要有“山东”号、“云南”号、“山西”号、“甘肃”号、“新疆”号、“湖北”号、“安徽”号、“福建”号。

以重要城市命名的主要有“北京”号、“上海”号、“湘潭”号、“太原”号、“盛京”号、“济南”号、“武昌”号、“广州”号、“西安”号、“南京”号、“汉阳”号、“保定” 号、“长沙”号、“奉天”号、“福州”号、“南昌”号、“安庆”号。

以沿海、沿江港口命名的主要有“牛庄”号、“淡水”号、“汉口”号、“金陵”号、“芜湖” 号、“海口”号、“沙市”号、“温州”号、“吴淞”号、“黄浦”号。

此外,还有“鄱阳”号、“洞庭”号、“舟山”号、“隆茂” 号、“朱亭” 号、“武林” 号、“通州” 号、“万流”号、“万通” 号、“顺天”号、“闽江”号、“黄埔”号、“岳州”号、“吉安”号、“金华”号、“万通”号、“秀山”号、“金堂”号、“万县”号、“抚顺”号等。

“牛庄”号轮船为客货两用,注册总吨位895吨,净值558吨。由苏格兰格拉斯哥克莱德造船厂建造,1877 年12月19日建成下水。“牛庄”号为钢铁船身,由金属铆钉加固,甲板长度220英尺,宽度28.25英尺,高度19.5英尺,发动机由格里诺克铸造有限公司制造,为蒸汽机、复合反向式。有气缸2个,直径分别为23英寸和46英寸,发动机冲程 3英尺,功率为 99标称马力,每分钟转数70次,为推进模式单螺旋桨,速度10节速。“牛庄”号船身上清晰标有“牛莊”2字。

1877年刚刚建成时,“牛庄”号轮船的所有者为威廉·哈德逊·施怀雅,1878年归约翰·撒缪尔·施怀雅和威廉·哈德逊·施怀雅共同所有,1883年,“牛庄”号开始航行于各个港口之间,在中国主营航运业。

失误造成上海特大船难

据《上海沿海运输志》记载:清光绪廿二年(1896年)三月十八日(西历4月30日)清晨,载有大批中国旅客的英商怡和轮船公司的昂武轮由沪开往汉口,途经长江吴淞沙滩飞马水道灯船附近时,与厦门驶来的英商太古轮船公司的牛庄号轮相撞,昂武轮沉没,造成近300人死亡……

昂武轮正名为“安和”号,英文名称为On wo,音译为“昂武”号。相关史料还原了事故的详细过程和事后的处理结果,1896年4月30日凌晨02:20时,“安和”轮从上海虹口琼记码头出发开往汉口,凌晨03:00时许驶近吴淞口,与从厦门驶回上海的太古轮船公司 “牛庄”轮相遇。因夜色昏暗,虽彼此相互鸣号,但由于距离已近,欲避不能,以致互相碰撞。慌乱中,两船乘客各有向对方船舶跳跃逃生者。

“牛庄”轮损伤较小,立即驶上附近浅滩,停航予以援救,天明后返回上海,从“安和”轮中跃入“牛庄”轮的旅客得以生还。“安和”轮因锅炉震裂,即刻下沉。当时,停靠在附近的美国军舰闻讯后放小艇前往救援,共救起“安和”轮外籍船员2人及约50名中国人。包括从“牛庄”轮跃入“安和”轮在内的约300余名中国人,以及“安和”轮的斯莱塞(Slessar)船长等5名欧洲人溺水死亡,上海吴淞救生局事后打捞尸体共计248具。

调查此次撞船事件的海事调查庭(Naval Court of Inquiry)查明,“牛庄”轮船长看到“安和”号的红灯时,并未将舵转向左边,而是犯了将舵转向右边的错误,以致在“安和”号避开之前撞上了它的尾部,直接导致“安和”号下沉。为此,海事调查庭建议,英国船只应该在载有大量乘客时配备充足的救生设备。

“安和”号轮船被“牛庄”号撞沉之后,严重堵塞了航道,致使往来船舶必须绕路行驶。据《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选编》记载:又于二十二年(指光绪22年)三月十八日,有英国安和轮船在吴淞口内拦江沙地方,被英国牛庄轮船碰沉,截阻往来之冲途,致各船均须向东由新关之水道名曰飞马水道行驶。

“牛庄”号轮船屡造险情

牛庄”号在上海撞沉“安和”号一案,被称为“截至光绪廿七年的十年中上海所发生的最大船难”。这艘背负近300条人命的“牛庄”号似乎命中注定要与血腥联系在一起。就在撞沉“安和”号几年后,“牛庄”号在营口也制造了一起撞船事故。

1911年6月19日下午6点,太古轮船公司的“牛庄”号在营口辽河水面上酿成一起恶性船舶肇事案。当时,“牛庄”号由东向西驶往辽河口外,一艘载有10人的舢板船在营口西海关码头附近由北向南行驶,“牛庄”号躲避不及,将其拦腰撞断,经过抢救,5人生还、5人淹毙。

1912年5月,“牛庄”号被转卖给澳门Woo Yik SS Co公司,更名为“chang-VA”, 注册为葡萄牙籍。1926年在上海退役被拆解。太古轮船公司于1922年曾经建造一艘“牛庄”2号轮船,总注册吨位2480吨。与“牛庄”1号轮船相同,牛庄2号同样“声名显赫”。

1930年7月9日下午3时,“牛庄”2号在宁波太古码头停靠,泰和米行栈司董寅富、谦奉米行栈司杜林弟、协顺米行栈司楼阿傅等十余人在“牛庄”2号船内卸米,楼阿傅欲将破袋漏出之米纳入原袋,“牛庄”2号管舱颜四四不许,导致双方口角,继而发生殴打,米行方面多人加入混斗,双方均用木棍、铁锤作武器打作一团。直到“牛庄”2号买办林川赶至劝解方才罢手,双方多人受伤。经太古洋行评理,米行方面不满,于是向警署报案,经劝解无效,转送法院核办。

1940年2月13日清晨,“牛庄”2号在天津水面与一艘日本运输船相撞,“牛庄”2号船首受创,日本运输船船身多处铁板被撞弯曲。1942年,“牛庄”2号轮船被编入澳大利亚皇家海军,作为军舰参加了二战。二战结束后于1946年重新回到公司,1950年在香港被废弃。

本文选自《营口春秋》2014年第2期

Hash:89f272c2a90658b4ee84cf72f808f2cd7c06f630

声明:此文由 营口春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