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组老照片带你回顾抗战中的太原

今天是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日子

74年前的9月2日

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饱经风霜的中华民族

终于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抗战期间

太原南部地区的许多仁人志士

为民族生存奋起抗争

不畏强暴

不怕牺牲

前赴后继

谱写了一曲曲

荡气回肠的壮丽诗篇

让我们

缅怀先烈

铭记历史

被日寇烧毁的南马村民房。日本人占了太原后,到处烧杀抢掠,制造了多起骇人听闻的“血案”。1937年11月8日太原县城附近的“晋阳堡惨案”,使70余名伤残晋绥军遭屠,29名青壮村民被杀,绝户十门,尸暴横街,其惨悲天恸地。在沦陷的村镇,被抢、被烧的村民财产更是不计其数,使丧房失地的农民无以为生,流浪街头,饥寒交迫。

1937年,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右一)、政委关向应(左二)、参谋长周士第(左三)、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在晋西北战场前线视察。活动在清太徐及西山一带的游击武装就是贺龙领导的晋绥军区八分区的第1支队、第17支队(后改为15团)。

工卫旅21团部分指战员在西山根据地。1937年9月27日,工卫旅前身“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在太原的国民师范正式成立,后来总队扩为旅级建制编入山西新军,1939年改编为207旅,“12月事变”后,编入120师,隶属于八分区。工卫旅辖21、22、23三个团,长期战斗在太原西山和交城汾阳一带。苏联有个“工人师”,山西有个“工人旅”。

战斗在清太徐平川的武工队一小队

清太徐武工队(同蒲支队)是刘伯承129师常活动在太原南部平原的一支游击武装,在敌后不断袭扰日伪军,并多次出色完成护送八路军重要领导人西去延安的任务。解放军14军原副军长王立岗就长期战斗在这支队伍。

新营村参加同蒲支队的部分队员合影

清太徐平川抗日武装拔除敌据点。活动在清太徐一带的八分区游击队,在副支队长马乐情的率领下多次袭击敌伪据点。1943年,奇袭了小店老爷庙据点,1945年拔除了北格据点,在东蒲等村组织的几次伏击战,都给敌伪沉重打击。

1944年晋绥军区第八分区司令部部分成员

八路军驻晋办护送大量干部和进步青年前往延安。八路军驻晋办成立于1937年8月30日,前身是1936年11月在太原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秘密联络站。太原失陷后迁到临汾西郊,1938年撤销。办事处主任为彭雪枫。办事处成立一年多,积极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推动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特别在成批输送爱国青年参加八路军、新四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沦陷区内强迫中国学生学日语

在太原等敌占区,日本全面实行奴化教育,在城乡各小学强迫学生学习日语,从小洗脑,美化侵略,粉饰战争。教育中国学生说,日本人进来是为了解救中国,造福中国,建立王道乐土,实现东亚共荣,驯服中国下一代,成为任其摆布的顺民和任人宰割的羊羔。

晋中情报总站成员合影

1941年,为了知己知彼更有效打击敌人,八分区在清太徐地区建立了敌工站,驻王家堡、洛阳、南马等村。1945年组建成立了晋中情报总站。设有文水、交城、汾阳、太原、清徐分站,装备有一部电台和二、三十人的武工队。总站常驻王家堡村。

晋绥八分区兵工厂工人在安装手榴弹

抗日战争中,我军的武器装备非常短缺,除向敌人“要”,只能自己造。为了缓解缺枪少弹的状况,八分区在西山根据地建了一座小型工厂名叫八分区民主铁厂,实际上就是兵工厂。一开始主要是做手榴弹外壳,运到其它地方整装。后来随着技术和设备的加强,逐渐能做完整的手榴弹和地雷。将这些自己的土产品装备到八分区,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太原县(北格)第三区高等小学建于1927的校门。“三高”成立于1920年初,是抗战时期进步青年的摇篮。1939年日伪将“三高”更名为“新民学校”,聘用崔立忠任校长,教职工有10余人,其中郝书生、马负图、卜俊、焦成林、牛乐道等都是以教师合法身份作掩护的抗日知识分子。校长和这些教师都同中共党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把日本人的奴化教育暗地里转化成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造就了一批进步青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有50多名师生胸怀革命理想奔向吕梁山太行山,参加了革命队伍。

北格三高建于1927年的教室

1943年北格三高部分师生合影

东蒲村伏击日寇战斗遗址。1945年5月26日下午,八分区一支队接到情报,日军特种宪兵队24人(包括中国翻译1人)从小店出发要到北格去。支队副参谋长马乐情计划半路设伏,叫人送假情报给日军,诱敌途径设伏有利的村北袭击敌人,敌人进入伏击圈后,游击队23名指战员一齐开火,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经过一场血战,毙敌21人,游击队10人牺牲,10人受伤。这场伏击战极大地鼓舞了敌后军民的抗敌斗志。

郜村伏击日伪战斗遗址。1944年冬,同蒲支队30多人常在潇河一带活动,对敌人威胁很大,敌人设计要消灭同蒲支队。敌人分散诱敌、围而歼之的诡计没有奏效。在大放心从郜村回大张义据点时,王立岗率领的支队在郜村村东的水渠埋伏伺机歼敌。日伪百余人陆续出了郜村,战斗迅速打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消灭日伪军11人,同蒲支队牺牲3人,负伤4人,王立岗也在这次战斗中受伤。

西蒲村伏击日伪军汾河渡口遗址。1942年8月一天,清太徐抗日政府县长李奎年得知,日伪太三区区长同警务中队队长等13人要去太原县城为伪县长祝寿。李县长决定在西蒲村西的汾河渡口设伏,“修理”这群“二鬼子”。午后4时左右,这群人刚渡河上岸立足未稳,突然遭到我游击队的猛烈袭击,战斗中伪区长等12人被打死,1名翻译被生俘。

王家堡村击毙日本特工队长。1941年初春的一天,清太徐县公安局局长率平川公安游击队驻进了王家堡村吴家大院。这一消息被汉奸密报了徐沟县日军特务工作队队长丁田(相木),丁田迅速带一个中队伪军向吴家大院开来,正好被游击队通信员发现,游击队马上进入战斗状态,冲出大门一齐向日伪军开火,战斗进行了20多分钟,丁田被一枪毙命,两名伪军当了俘虏,游击队只有一名队员受了轻伤。

南马村东伏击汉奸扫共队。1941年7月,太三区和清太徐四大队18名游击队在南马村东渠堰设伏,袭击了从徐沟县出扰的扫共队20余名汉奸,除一名侥幸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或生俘,缴获步枪20支,子弹1500发,手榴弹40枚。

抗战时期张花营村仁爱医院遗址。1938年,张花营村何永顺办起一所拥有17间房屋的私立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科等,有医务人员5名。何永顺毕业于山西省医学传习所,曾在晋军中当过数年军医。抗战爆发后,日寇的暴行激起了他的爱国救民热情,毅然回村办起了为民解除痛苦的私立医院。医院开张后,长期为东西山的八路军治病疗伤,同时还长期秘密为八路军购买和运送药品和器材,数次冒险去洛阳、西里解等村为八路军治伤。同蒲支队王立岗队长受伤后,伤口化浓高烧不退,就是何永顺几次冒险出诊南格村,使他转危为安。医院在抗日战争中为八路军医伤送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仁爱医院院长何永顺

抗日堡垒户石玉锁的院门。抗战时期,南格距敌据点北格只有一里之遥,但这个村的胡再中是个“白皮红心” 村长,为掩护和帮助八路军武工队做出了大量工作。1944年郜村伏击战中,武工队长王立刚负伤后,村长把他安排在抗战堡垒户石玉锁家养伤,巧妙应对了日伪军的搜捕,村长还冒险请来了张花营村仁爱医院院长何永顺,治好了枪伤。解放后,曾任14军副军长的王立岗曾数次来到石玉锁家看望老人。

王立岗养伤期间住过的西房

南格村石玉锁老人像

洛阳村东击毙日寇小队长。清太徐对敌斗争委员会主任马乐情在洛阳村与抗联主任李峰研究诱敌出巢半路袭击的战斗方案,决定派一个儿童团员去北格据点送“洛阳村有游击队活动”的假情报,敌人果然上当。日寇小队长只带了少数伪军大摇大摆到洛阳村清剿,当敌人进入村东伏击圈后,被游击队打了个措手不及,日军队长当场毙命,其他伪军仓皇逃窜。

流涧村真武庙日伪据点。1944年秋收季节,驻小店据点的日伪军50余人,如狼似虎扑向流涧村抢粮夺食。太行二分区同蒲支队得知后,王立岗队长带领四名队员骑着自行车直奔流涧村,在村北真武庙附近向抢粮的日本鬼子连开数枪,8个鬼子应声倒地。这场护粮战斗,五勇士与10倍于已的敌人激战数十分钟,击毙日伪军11人。

敌后根据地群众欢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同力合作,从平型关大捷到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牢牢地牵制了其主力不能投入太平洋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伟大贡献。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三千万以上,物质损失无法估量,这场付出极大牺牲的胜利,令全国军民欢欣鼓舞。

太原军事法庭开庭审理日本战犯

1956年6月在山西大礼堂(现在的山西饭店旧楼,已拆除)太原军法庭对侵晋的9名战犯进行公开审理。同时对首批355名战犯免于起诉,释放回国。被释的战犯赠给太原战犯管理所一面锦旗:“我们永远不忘中国人民的宽大政策和人道主义的待遇,永远记得管理所当局的教导和关怀,我们贡献余生,一切为了反对侵略战争,争取持久和平和中日友好而奋斗”。

在太原军事法庭受审的日本战犯痛哭流涕,忏悔侵略战争罪行。

抗日战争时期清太徐县委县政府杜里坪驻地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清太徐县委县政府白石沟驻地旧址

1945年太原县委在刘家堡村驻地街门

王吴村董家大院在抗战时期是清太徐党政机关的驻地之一。1940年至1949年太原情报站(1945年合并为晋中情报总站)主要驻扎在这里。

抗日战争时期,王吴村王家院(拔贡院)是太原情报站在太原南部平川的驻地之一。

王吴村潘家大院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青救会的驻地。

南马村楼儿院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清太徐游击四大队和抗日武装15团经常的驻地。

东峰村高家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敌工站活动点,这是院内一处秘密通道

抗战时期西家凹村中共地下党秘密活动点院门

1945年中共太原县第三区委在北格村的驻地

1945年太原县政府在同过村的驻地大门

以上内容选自《龙城汾东文史》第十五辑

高华 董玉福 吴根栋 整理

由政协太原市小店区委员会科教文史委提供

篇幅缘故,略作改动。

专此致谢

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小店通

编辑:并小青

Hash:a70ef50e5f819b7353c2a3bbadf197f5ef0baa87

声明:此文由 青春太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