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探索洞穴,发现大量新生代化石,咋回事

朋友受某电视台委托,我受朋友邀请,于今年早些时候,来到甘肃定西郊外的深山里,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索之旅。

甘肃定西,扼甘肃中部,通称“陇中”;地处黄土高原与西秦岭交汇区,地势起伏跌宕,区内山脉纵横,形态各异。我们的目的地就在山脉交错的西秦岭延伸段。

秦岭

这个季节的黄土高原,植物都似乎带着土地的颜色,与我习惯的山清水秀风光迥异。

在一个山脚小村,我们找到了联系好的当地向导,也是朋友的老熟人。

定西村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看起来老实巴交的甘肃朋友热情地招呼我们坐,递烟拿水,洋溢着一种发自肺腑的快乐。客随主便,到达的当天什么也没来得及展开,光顾着吃饭喝酒了。

第二天上午磨到九点,大家集合,整理装备,徒步进山。

本次出行有专家学者,也有像我这样打酱油的角色。属于半科研半游玩的性质。一路走着,慢慢就离开小道,踏上杂草丛生的山坡。

太阳透过偏黄的空气,在愈发苍凉的山地间打量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

秦岭山中行

路上和向导聊起本次考察的目的,健谈的中年男人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那些骨头他们挖了上千年,从不知道是什么化石,他们称之为“龙骨”,一般就是把挖到的骨头打成粉,卖给贩子或药厂。现在的壮骨粉应该没这个真东西了。

暴殄天物,我在旁边听着,心里如此说。

一行人不紧不慢走了大概三个小时后,我看到了突兀出现的山地张开的大口——我们将要进入的洞穴。(激动了,没记起要拍照)

这里的洞窟都是土质的,结构疏松,进洞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全副武装,依次走进洞口,一边拧亮了头灯。

对洞穴我有天生的排斥,一进到陌生黑暗且逼仄的洞穴环境里,我的方向感会完全丧失,即便有照明也是如此。所以,我会走在队伍中间,看着伙伴,才没有迷路甚至被抛弃的心理暗示。

第一块测量的化石

在两侧坚硬的土壁上,渐渐可以看见零星的白色骨头,它们在灯光下反射着死气沉沉的幽光。古生物专家田开始测量记录。

再往深处走,有了更多的发现。

骨质洞箫?

猜猜吃草还是吃肉

越往深处去,发现的化石越完整,也越具科考价值。田专家象个陀螺,不停地从前转到后,从左转到右,然后静止测量拍摄,然后又突然转动起来。我不痴迷,但激动。这发现之旅和我经历过的任何一次旅游都大不相同。

这些土洞远不及我走过的那些开发出来的溶洞光彩熠熠,但谁敢否认它们的价值?

猛兽遗风

前肢化石

最后采样了一块保存相对完好的头骨化石。结束了本次考察。看看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快五个小时。真正的洞中无日夜。

退出洞口,田专家告诉我们,这里的化石属于新生代生物遗留。距今有一千多万年

回程路上,那些洁白的化石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挥画出一只只威风凛凛的剑齿虎,并不憨态可掬的猫熊,呲牙咧嘴的恐狼…古老的生命被以另一种凝固的状态呈现于我们眼前,给人带来难言的感慨:一千万年在古生物史上就是弹指一挥间,我们人类真正的文明也就七八千年,算个啥?我们的生命更是只有长长的百年,算个啥?宇宙之间一尘埃罢了。

Hash:478f48631cabdcbf7a4645a2bb265671d66e3409

声明:此文由 旅游之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