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敌后办学记

刘少奇历来重视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员教育问题。从1939年到1942年的短短4年间,刘少奇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克服重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先后举办了山西党训班、豫西省委党员干部培训班和竹沟训练班,创建了抗大分校和华中局党校,并亲自为培训班和党校学员上课。

文人教游击,讲得头头是道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失守前几天,刘少奇率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从太原经介休离石撤到了晋南临汾附近的刘村。刘少奇和北方局机关在一个名叫“五同丰”的大院内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当时,山西全省都在开展游击战,到处都有群众寻找和等待共产党与八路军去领导他们,而干部的缺乏,成了最大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少奇率领一班人,克服经费紧张、办学条件艰苦、教员缺乏等困难,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在临汾刘村五同丰西南的一座农家大院里开设了山西党训班。

参加第一期党训班学习的党员有十多人,刘少奇亲自为学员上课。他结合形势主讲的《抗日游击战争中的各种基本政策问题》等课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深受学员欢迎,对学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政策和统一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杨尚昆曾回忆刘少奇在山西党训班上课的情景:文人刘少奇教游击战争,讲得头头是道。

第一次阐述共产党员修养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后,刘少奇兼中原局书记,长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党的工作,概归中原局指导。刘少奇迅速准备,同朱理治、李先念、郭述申等几十名干部昼夜兼程赶赴华中。1939年1月初,为进一步充实华中地区领导力量,刘少奇在渑池兵站举办了两期党员干部培训班(又称豫西省委党员干部培训班)。

第一期训练班是在一间窑洞里举行的。刘少奇在训练班上首次讲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报告的提纲是他挤出夜晚时间撰写的。刘少奇用浓厚的湖南话说:“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民族的解放,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人民。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光辉写照……”刘少奇还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国内与国际条件;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发展历史;根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结合党的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为什么要进行修养和怎样进行修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创建抗大第五分校并兼任政委

1940年2月20日,刘少奇向中央建议,在华中成立抗日军大学分校或新四军干部学校,吸收投奔新四军的大批青年学生。11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政干部学校、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干部学校等,在盐城合并组建抗大第五分校,校址设在海陆中学,刘少奇兼任政委,陈毅兼任校长。组建当日,在举行的分校成立大会和第一期开学典礼上,刘少奇说:“抗日军政大学是为部队培养骨干的,你们都是各部队选送的优秀干部和老战士,毕业后就是一名大学生了,就是部队的基层领导和骨干了,你们学习很重要,任务也是很艰巨的。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军事技术水平,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而英勇奋斗!”

1941年1月11日,北风怒吼,寒冷异常。日军突然出动了15架飞机,对盐城进行狂轰滥炸,抗大宿舍被炸成了一堆瓦砾。当天晚上,校部召开紧急会议,刘少奇在会上作了政治动员。他气愤地说:“国民党反动派不抗日,制造皖南事变,打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帮了鬼子的忙。盐城是新四军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将成为敌人的主要袭击目标。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有自我牺牲精神,立足于打;另一方面,又要争取和平、争取团结、一致对外。”会场上群情激愤、热血沸腾,刘少奇挥着右手,冷静而沉着地说:“你们有顽强的革命斗志和英勇杀敌的精神,这是很可贵的。但干革命要讲究战略和策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2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革命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必须要依靠三大法宝,这就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这三个法宝缺一个也不行。”接着,刘少奇对三大法宝的意义和重要性作了详细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师生们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鼓舞。

抗大五分校训练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军政干部,适应了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Hash:26aecadb4c4e314d266b5ba8694aa557c82c4946

声明:此文由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