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小候鸟家庭探访雁荡地质奇观 观山看水 解密“洪荒之力”

上周日,温州日报8组小记者家庭与16组康奈小候鸟亲子家庭携手走进诗画山水雁荡山,跟着导游游览地质博物馆、大龙湫和灵岩景区。温州第二中学高级教师金佩佩还为孩子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地质科普课,带领他们探访世界地质公园的奥秘。

怎么游?

观山看水,开启神奇地质之旅

上午,小记者和小候鸟家庭一路跟着导游姐姐观峰看石,从球泡流纹岩到剪刀峰,再到大龙湫。其中剪刀峰岩嶂在地壳运动中经两个方向断裂崩落,中间留下了剪刀状裂缝,导游引导着孩子们每走一段就回头看看剪刀峰,而每次从不同的角度看都能发现不一样的形态,有啄木鸟、黑熊、风帆、桅杆等等。“这就叫做移步换景,从不同的方向看,山峰都好像有不同的外形。我们一路靠近大龙湫,会发现剪刀峰有8种不同的形态。”导游一路领着孩子们看山看石,现场讲解雁荡山独特的地质及岩石结构。

今年6岁的潘英姿来自丽水松阳,这次和妈妈一起参加康奈小候鸟夏令营活动,沿途看见奇峰怪石,就和妈妈争相辨认,你说这是头熊,我却觉得更像老虎;你指着流纹岩,我看着就像千层“蛋糕”。一路上亲子互动,其乐融融,母女俩还在大龙湫下合影留念。“我们是第一次来雁荡山,风景非常漂亮,关键是孩子也长了见识。”英姿妈妈许秀玲介绍,自己在康奈集团工作十多年了,以前也去过一些山水景区,但讲解大多围绕着山水文化、宗教流传或神话传说,如今游雁荡,却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学习火山地质知识,觉得不虚此行。

看完了天下第一瀑大龙湫和移步换景的神奇剪刀峰,下午孩子们移步灵岩景区,在那里接触雁荡山更为普遍的地质结构——柱峰,这是在巨厚流纹岩上出现一组平行断裂或者节理切割,并且经过流水侵蚀和风化剥蚀形成的柱状山峰,其中以灵岩景区的天柱峰为代表。“矗立高何极,孤标柱九天”的天柱峰平地挺立260米,四壁几乎垂直,当地特色表演灵岩飞渡更是让孩子们拍手叫绝。

怎么学?

走进课堂,了解雁荡山前世今生

看完形形色色的景区地质景观,孩子们小脑瓜里装满了各种疑问,是时候来场知识梳理啦!金佩佩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雁荡山创客学院,课堂上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讲解雁荡山地貌的形成原因,而是通过当下最热流行语“洪荒之力”来穿梭亿万年雁荡山变迁史。

“里约奥运会上,游泳女将傅园慧说‘我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了,洪荒之力究竟是多大的力量呢?”金佩佩讲解说,洪荒,指地球形成后早期状态,一切都在混囤蒙昧之中,那时地壳很薄,地震频发,温度极高,造山运动引发多次大洪水。经几轮造山运动后,地球上大气环流逐步建立,地壳也趋于稳定。可见,洪荒之力,确实很强大。而雁荡山就诞生于中生代的造山运动中,是世界罕见的早白垩纪复活型破火山,流纹质火山岩在外动力作用下形成叠嶂、锐峰、柱峰、方山石门、岩洞等组合,称为雁荡山地貌。所谓复活型破火山,则是指雁荡山经历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完整过程,在一亿多年的过程中火山原始地貌改变,留下火山遗迹

雁荡山的地貌构造,其实早就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早在1074年的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就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亿万年时光流淌,火给予雁荡生命的躯体,水雕琢它动人的曲线,雁荡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一本看不完的书。”金佩佩说,她以前也常带着学生来雁荡山,但大多是游玩山水,像这样既贴近自然又能系统学习互动的研学游,值得推广,让更多学生走进第二课堂。

课后,孩子们在博物馆生态展示厅观摩雁荡生态系统内的美丽生灵,还通过各种岩石矿物的比对,了解基本的矿物知识,而世界火山展示厅则向孩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世界各地的火山带以及相关的火山地貌和岩石。

刘伟 陈翔/摄

Hash:690a5ecc3f00ed8d9860fe2504eb4321a9ae5885

声明:此文由 温州掌上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