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38假期再游保场古村落一角

今天是施甸仁和镇保场街天,草根借着假期再去看看---

来到古戏台随拍一下,已经翻修了一下,成为该村的老年协会活动场地。

古戏台

古戏台:保场村名坤、贡爷刘福为了年年搭花台所浪费的人力和财力,便号召七甲众百姓,请来剑川艺人配合本街名匠建起了留存至今的古戏台(又名“万年台”)。戏台为传统伸出式喷檐建筑台前场地呈坡形,可容观众1000余人。2010年,县文体局拨款7万元进行了全面维修。对研究清代以来当地文化艺术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南方丝绸之路--汉时被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命名为“蜀身毒道”。中国境内分东、西两线,由五尺道、零关道(也作灵关道)和永昌道组合而成,全长2000多公里。永昌道:大理——永平(古博南)——保山(古永昌)——腾冲(古腾越)——缅甸——印度。这里中外交往十分频繁,故有“汉至永昌郡,西通大秦”之说。施甸古道由南接入永昌道,是当时施甸对外联系的交通要道。

施甸古道--由隆阳区辛街孙家铺向南入施甸,穿越老麦、由旺、仁和、甸阳、姚关、旧城等乡镇。从汉代至民国,一直为施甸北进保山,南出缅甸的主要通道。进入施甸又分为三条支道,一道为银川街-由旺-等子铺-腊勐-出龙陵二道为施甸—永平村—甸头—攀枝花—出龙陵;三道为甸阳—姚关—酒房—打黑—勐糯—镇康—出缅甸。

保场村选址于中南部两条施甸古道链接永昌道的必经之处。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往来马帮、商队络绎不绝,市场繁荣。村落格局以保场古戏台、财神庙围合广场为源,以三条古道为轴向外发展。民居依所在小山梁地势分台而筑

财神庙:

位于古戏台东南侧,坐东朝西,四合院式布局,抬梁式与穿斗式组合建筑。主体建筑有正殿、南、北、西三厢房,面阔三间,西厢房临街面,大门从西南脚进入。1942-1945年滇西抗战期间,保山县政府组织“保山战时宣传大队”,在该庙南厢房西墙角写有“努力战时生产,增强抗敌力量”12个大字。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房屋作为粮仓,墙体被粉刷,1995年后北厢房被拆除,

主人带我们参观旧民居--

抗战标语--

抗战标语--还我河山

拍得差不多了,去赶集了,先吃碗当地小吃火烧肉拌豆粉--

来到这里买点土特产

结束采风回家了。

2018年10月5日,草根拍于云南施甸。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Hash:be0e3561e73a95b20b15a1875c23dec838f76a25

声明:此文由 光影永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