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定边 | 中央红军入陕第一站——铁角城

榆林定边县——中央红军入陕第一站

▲铁角城村外景图

1935年10月16日,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分左、右两路取平行线东进。左路第一纵队经黑城岔、慕油坊出甘肃环县,进入定边木瓜城一带,是夜,毛泽东在木瓜城宿营。右路第二、第三纵队由兴隆山(又称东老爷山)出环县经华池县艾蒿掌,向定边县白马崾崄前进,17日抵达铁角城,彭德怀的指挥部设在铁角城东老爷山的药王洞中。当时定边县城尚被敌军占据,但木瓜城和铁角城已属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范围。从此,榆林定边县因红军长征入陕第一站名载史册,如今有关红军将领和士兵感人至深的故事仍在这一带的沟壑大川村落圩场传扬。

中央红军入陕第一站

▲大梁峁战斗遗址

1935年10月12日,红军陕甘支队分两路进入定边毗邻的甘肃环县境内。此时,国民党“剿匪”指挥部总指挥蒋介石指令胡宗南统领数十万大军尾随追袭,并派飞机空中侦察、轰炸。为了缩小目标,避免损失,同时便于宿营和补充给养,中共中央、毛泽东部署陕甘支队兵分两路东进,向陕北根据地靠拢。左路一纵队由毛泽东、周恩来、林彪等率领,靠北沿河道(山沟底)行进,右路二、三纵队由彭德怀、叶剑英、邓发等率领,在南沿山路与一纵队基本保持平行距离前进。陕甘交界山大沟深,道路崎岖,沟壑纵横,河道狭窄泥泞。采取兵分两路的行军方式可以避免人多相互拥挤,还可互相策应,有利于冲破敌军围堵。

15日晚,红军分别宿营耿家湾的黑城岔和四合塬的兴隆山。16日,左右两路军取平行线东进。为摆脱追敌,左路第一纵队从黑城岔迂回前进,经无量山、缪河、黄泉、吴台、城儿沟、耿河、慕油房出环县,进入定边县木瓜城一带宿营;右路第二、三纵队由兴隆山出环县经华池县的艾蒿掌,向定边县白马崾崄前进。

17日,一纵队由木瓜城出发,进入定边西南山区张崾崄乡;二、三纵队由兴隆山一带出发,经艾蒿掌、章桥进入定边县白马崾崄乡铁角城一带。是日,狂风呼啸,一纵队艰难地登上了木瓜城以东张塬畔西北边的山梁——大梁峁头。为了摆脱敌后追击,避免敌机袭击轰炸,红军战士头戴树枝帽圈,脚穿草鞋,沿着崎岖的小路加速前进。国民党“剿总”第三纵队三十七军第八师师长陶峙岳率兵紧追不放。陶部追赶到环县城、洪德城一带驻扎,其先头部队骑兵团继续追袭侦察。有一部分骑兵直追到大梁峁头山下,与红军一纵队后卫大队遭遇。红军指战员机动灵活地抢占有利地形,做好战斗准备,待机挫伤追兵的锋芒。当追兵接近时,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猛烈开火。追兵看到红军战士居高临下,英勇无比,加之他们在山下的深沟里,马队难以施展威力,遭到痛击后,便纷纷溃退。但敌不甘失败,不久便卷土重来,向红军阵地猛攻,双方激战两个多小时。由于力量悬殊,红军开始撤退,国民党军紧追不舍。在路塬峁双方相持了一段时间后,红军边打边疏散,向东挺进,行至榆峁梁时,飞来几架飞机侦察轰炸,还在周小掌附近投下七八颗炸弹。由于红军的巧妙伪装,飞机一直在上空盘旋,始终寻不着明显的目标。天黑时,国民党军停止追击,返回张塬畔。毛泽东则率部经周小掌、蔡涧、邢河行进到左崾崄、牛圈圪坨附近宿营。入夜,毛泽东分析敌情后,在定边的牛圈圪坨到铁边城之间给陶峙岳的骑兵团设下了一个口袋阵,准备一举割掉这条尾巴。晚9时,毛泽东给彭德怀发电,拟定次日行动计划:

1一纵队本日由木瓜城出发,进至离铁角城40里至牛圈圪坨一带宿营。

2毛炳文令陶峙岳进至环县、洪德城之线整理待命,令其骑兵团尾追侦察。本日14时,我后卫大队在木瓜城以东之高山与敌接触,似即其骑兵团。

3如该敌续追,拟于后日在铁边城以东地区回击消灭之。

4为准备后日作战,一纵队明(十八)日拟进至铁边城以东张家湾、杨家庙台之线宿营,后卫则在铁边城。后日以后卫部队引敌跟进,主力则从道侧突击之。

5二、三纵队明日务相当靠近一纵队宿营(史家河、阎家崾崄之线),以便后日协同消灭该敌。

由于国民党军队给“剿总”发电请求停止追击,因而龟缩不前,没有钻进红军设下的口袋阵。

彭德怀司令员接电后,于18日从铁角城出发,经八道峁、二道峁、杏树埫、赵崾崄、贺渠一线向毛泽东指令的方向行进。当部队行至二道峁到贺渠之间时,被国民党胡宗南派出的侦察飞机发现,投下几枚炸弹,3名红军战士当场牺牲,2名红军战士负伤掉队后牺牲,当地群众就地掩埋了烈士的遗体。1969年,又把这些烈士的遗骨集中迁葬在贺渠村前的小山梁上,建起了红军坟。

▲2015年新建红军长征无名烈士陵园

10月18日,一纵队和二、三纵队相继逶迤东去,进入头道川、二道川,经后张户岔、田百户,下午到达铁边城一线,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随一纵队夜抵铁边城东三里张湾子村宿营。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博古(秦邦宪)等出席。根据当时形势和部队实际情况,会议提出、研究了红军入陕后的作战方针;同西北红军会合的方向和解决战略方针等问题。决定由司令部、政治部发出训令:

1整顿部队,提高战斗力。

2与群众建立很好的关系,扩大红军,组织游击队。

3自己解决物质器材问题,衣服问题,不要麻烦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六军。

19日天未亮,毛泽东即率队出发,中午红军左、右两路在王畔子一带会合后,于下午4时抵达吴起镇。当看到赤安县六区一乡苏维埃政府的牌匾时,广大红军指战员为之激动万分,欢呼雀跃,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至此,红一方面军正式结束了长征。

▲1935年10月16日、17日,红军陕甘支队长征分别进入定边县木瓜城、铁角城,于19日离开定边到达吴起镇。图为长征到达陕北的陕甘支队(红一方面)军一部。

▲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后,红二方面军于12月上旬进入定边,在姬塬、冯地坑等地休整。图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二方面军一部。

▲1936年11月21日山城堡战役后,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进入定边县刘峁塬、罗庞塬、张崾崄一带休整。图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四方面军一部。

散落民间的“红色记忆”

▲当年定边苏区人民迎接支援、收留照顾红军的土窑洞旧址

毛泽东与中央红军在定边行军、战斗、宿营4天3夜,经过了3个乡20多个村,所过之处,秋毫无犯。

据当地村民讲,红军虽然衣服破烂、身体消瘦,但纪律严明,对待群众和蔼可亲。从不损害庄稼,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些群众看到饥饿的红军战士,主动给他们送饭送水,可他们宁肯在路边地里刨捡老乡丢弃的洋芋充饥,也不肯要群众的东西吃。即使有的战士吃了群众送来的食物,也坚持放下钱物补偿。就是喝口水也要留下纸条作宣传,说“我们是中央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要北上抗日!”。铁角城贺九林老人回忆起长征年代的所见所闻说:“红军来了,睡的是草垛、打谷场,吃的是野菜、米糊糊;没水没粮,到百姓家买时要么给现钱,要么打欠条,第二年还会找上家门,按照账目将欠款还上。白军来了,却是拍门摔板凳,征粮抢水拉牲口。咱们打心里知道,红军就是老百姓的队伍,这样的队伍,老百姓又怎么能不拥护?”

红军不忘随时随地对群众做宣传工作,定边县张崾先乡王塬畔村农民王建福,原先给富户放羊,受到西北红军的影响,又听了中央红军的宣传,只有17岁的他当即决定参加红军。王建福为人诚实,机智勇敢,立下了许多战功,解放后曾担任东北旅顺要塞守备师参谋长和副师长等职,在当地传为佳话,这也是中央红军入陕后,吸收的第一个陕北籍和定边籍战士。

老一辈人讲,毛泽东主席还在张崾先乡周小掌村用粗泥大碗喝过水,吃过饭。红军那种纪律严明,团结友爱,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和勇敢善战的革命精神,一直在当地群众中广泛传颂。

Hash:63992d154520b9d586a4c68b386852d04ee5e8fc

声明:此文由 发现定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