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内频现珍稀鸟类

近日,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内频频监测到东方白鹳、灰鹤、环颈雉等珍稀鸟类。

大兴安岭进入5月份,天气逐渐转暖,许多候鸟离开越冬地,开始了北方迁徙之旅,选择气候适宜,环境良好的繁殖地开始繁衍后代。近日,在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频繁监测到大量珍稀鸟类。

东方白鹳(学名:Ciconia boyciana)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态优美,长而粗壮的嘴十分坚硬,呈黑色,仅基部缀有淡紫色或深红色。嘴的基部较厚,往尖端逐渐变细,并且略微向上翘。眼睛周围、眼线和喉部的裸露皮肤都是朱红色,眼睛内的虹膜为粉红色,外圈为黑色。身体上的羽毛主要为纯白色。翅膀宽而长,上面的大覆羽、初级覆羽、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均为黑色,并具有绿色或紫色的光泽。初级飞羽的基部为白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的外除羽缘和羽尖外,均为银灰色,向内逐渐转为黑色。前颈的下部有呈披针形的长羽,在求偶炫耀的时候能竖直起来。腿、脚甚长,为鲜红色。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灰鹤(学名:Grus grus)是大型涉禽,体长100-120厘米。颈、脚均甚长,全身羽毛大都灰色,头顶裸出皮肤鲜红色,眼后至颈侧有一灰白色纵带,脚黑色。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河滩、旷野、湖泊以及农田地带;其中尤为喜欢以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植物叶、茎、嫩芽、块茎、草子、玉米、谷粒、马铃薯、白菜、软体动物、昆虫、蛙、蜥蜴、鱼类等食物为食。春季于3月中下旬开始往繁殖地迁徙,秋季于9月末10月初迁往越冬地。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3.1——低危(LC)。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雉鸡(学名:Phasianus colchicus):共有31个亚种。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羽色华丽,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几个亚种,颈部都有白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颈部,形成显著的对比;尾羽长而有横斑。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

中国亚种全部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自2011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倡导的“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立足于湿地公园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初步打造了一个集湿地保护、湿地科研监测、科普宣教与湿地生态旅游的全方位国家级湿地公园。近几年,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了科研监测中心,科学全面地开展动植物监测保护工作,监测到动物共26目55科176种,其中湿地鸟类14目36科120种;鱼类6目11科41种;两栖类2目4科7种;爬行类2目2科3种;湿地兽类2目2科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雕、黑琴鸡、达氏鲟、黑鹳、白鹳、中华秋沙鸭丹顶鹤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雪兔、水獭、灰鹤、鸳鸯、蓑羽鹤等19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有75种,如狐、东北兔、赤麻鸭、骨顶鸡、中华蟾蜍、东北林蛙等。另外有“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物种46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物种13种。

这些监测数据足以表明,通过科学有效的保护,图里河湿地生态系统环境逐年好转,动植物资源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来源:图里河湿地公园

Hash:1d244a0f40fcf32a1881653c3d9b0809f09d6b2f

声明:此文由 图里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