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在延安建立炮兵学校,全靠炮兵团前期在南泥湾屯垦打下基础

1944年,全面抗战到了第7个年头,日寇已经逐渐显露颓势,全面反攻的日子即将到来。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城市攻坚,必须加紧训练炮兵干部和建设炮兵。1944年12月6日,中央军委正式作出决定:以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为基础,成立我军第一所炮兵学校,即“延安炮兵学校”。

以炮兵团为基础建设炮兵学校

早在1938年抗日初期的烽火中,八路军就以从滹沱河上打捞出来的晋绥军8门山炮为主要装备,组建了总部直属炮兵团,并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大生产运动”中,炮兵团官兵与王震第359旅一道开赴南泥湾屯垦,囤积了大批粮食、木炭等,可以作为炮校建立的物资基础。此外,炮兵团教导营的学员们经过数年学习,已经成为炮兵教学方面的骨干,能够胜任炮校的队长、区队长和教员等,这就为炮校建立提供了组织基础。

教学的火炮和各类器材极度匮乏

尽管如此,但组建炮兵学校依然困难重重。首先,炮兵教学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工作,我军广大干部管理和组织教学的经验都比较欠缺;其次,教学用的火炮比较单一。当时炮校的火炮仅有两种:一是缴获的日军41式75毫米山炮;二是阎锡山太原兵工厂生产的晋造13式75毫米山炮,但实际上,晋造13式本来就是以日军41式山炮为蓝本仿造的,两者其实是一路货,而且总共只有22门。第三,各类教材、器材匮乏。尤其是炮兵射击指挥器材。炮校的器材不但数量少,而且都是在对日伪军作战或反顽战役中缴获的,规格不统一,操作方法也不一致;更多的器材如水平仪、米尺、三角板等,只能设法制作代用品或模型。

粉笔和土造纸都不能保证供应

当时,由于国民党当局调集20余万重兵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导致边区的财政和物资供应都十分困难,炮校连上课用的粉笔都经常供应不上,只好用白土代替。学习条件更是非常简陋,大家平时上课全在露天场地,每人一个小马扎;教材和笔记本都是边区土造纸装订的,即便如此也因为数量少而不敢轻易使用,上课时都是先在地上写写画画,弄明白了再一笔一画地记在纸上。为了尽可能有效利用每一页纸,对听不懂或搞不明白的问题,课后要立即教员或明白的同学请教,确认无误后才敢在纸上记录。

战斗的热情弥补了物质条件的不足

尽管条件异常艰苦,但广大学员们求学的热情弥补了一切。1945年2月,延安炮兵学校正式编班开课时,共有3个大队和1个迫击炮教导队,共1千余名学员。其中,有从抗大和陕北公学等考入炮校的学生,但更多的是各部队选送、来自抗战一线的战士。他们在前线亲眼目睹我军因缺少炮兵,面对日军少量兵力驻守的坚固炮楼和据点,往往就束手无策,或靠人力冒着枪林弹雨往上送炸药,因此朝思暮想什么时候能够拥有自己的大炮。在炮兵学校训练的操场上,经常看到学员们在兴奋的议论着:“如今咱们有大家伙了,不要说92式步兵炮不在话下,就是攻下县城也是小菜一碟!”“看见我们有这样的大炮,据点里的鬼子汉奸就得乖乖地挂白旗,否则就开炮把他们送天上去!”

正是抱着这样的强烈信念,学员们在学习上认真、刻苦、自觉,还纷纷开动脑筋,自己发明创造来弥补器材上的不足。3年后,这群连粉笔都用不起的小伙子发展成中国最强大的炮兵部队,而半个世纪之后,他们则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炮兵部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读万卷书破万仞浪

Hash:928c00537b0aa97692ac310a74db02adc2058078

声明:此文由 香姐说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