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屋的红色见证

百年老屋的红色见证

■ 刘霞

夏日的午后,阳光明媚。我们来到坐落在黎母山的黎母山镇南利村委会大边村,寻访当年战争年代的故事。

来到村里,村长领着我们从村中的几栋小楼房中穿过,来到一间外观陈旧的百年老屋前。走进老屋内,只见青瓦屋顶、木质横梁、木板隔断、房门和门框全都保留完好,屋内的摆设都保留着当年古朴的韵味。特别是那些陈旧的木头,被岁月刻下斑斑的痕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历经百年的沧桑故事。

老屋的老主人是70多岁的符志棠,得知我们的来意,他特意从屋里拿出一枚刻有“统领琼军方”几个字的铜牌,并把铜牌的来历向我们娓娓道来。

当年,大边村的乡民积极参与和支持革命斗争,经常为革命人士提供住宿、饮食。1944年,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司令员冯白驹率领司令部四百多人进驻大边村,村民们载歌载舞,热烈欢迎将士们的到来,热情地为他们安排食宿。当时,冯司令就住在符志棠父亲符景裕的家里,与他们一家同吃同住。在大边村驻军期间,冯司令经常找村里的父老乡亲促膝谈心,嘘寒问暖,因此很受村民爱戴。冯司令不止一次到过大边村,每次来都是住在符景裕家。有一天,为了感谢符景裕的热情款待,冯司令特意将一枚铜牌送给他留作纪念。如今,符景裕早已离开人世,这枚带着革命纪念意义的铜牌,则交由儿子符志棠继续保存。

当年符景裕的家,正是这栋百年老宅。老宅不仅留宿过冯白驹等革命同志,更是见证了在血雨腥风的抗战时期,大边村人民群众为革命斗争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大边村于1941年5月成立了党小组。党小组成立后,立即开展行动,一边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发动群众起来参加革命;一边发展群众捐款捐粮,支援秘密转移到大边村附近山竂暂住的琼崖独立总队军械厂的25位同志,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同年,大边村在岭教山竂成立共有19名队员的青年赤卫队。赤卫队成立初期,只有18支粉枪,为了保护全村民众的安全,队员轮流站岗,一旦发现敌情便鸣枪为号,听到枪声后,各竂放哨的队员立即指挥村民撤进深山躲藏,其他队员则火速到指挥部报告敌情和等待任务。

自从成立了党小组和赤卫队,建立了指挥部,大边村民开始与敌人斗智斗勇——敌人来了,村民跑进山中躲藏;敌人走后,村民出来种田搞生产。

可恨的是,1942年正月的一天凌晨,日军接到内奸告密,突袭包围了大边村的岭教竂和柚丛竂,在日军的刺刀前,村民没有屈服。由于得不到当地革命组织的线索,日军残忍地开枪打死了4名村民,还烧毁了12间民房。

血案发生后,大边村的党小组和赤卫队员立即展开调查,处决了暗地向日军告密的内奸。当年4月18日,当地的伪联防保安队20多名士兵来到大边村抢粮食,还嚣张叫嚷要消灭当地的革命武装力量。大边村的党小组和赤卫队决定主动出击,趁伪联防保安队长离村外出的时候,伏击了伪联防保安队,击毙了两名保安队士兵,缴获了敌人的武器。这场战斗不仅打击了敌人的气焰,还鼓舞了村民的革命热情。

据大边村委会不完全统计,从1940年到1947年间,共有42名村民报名参加革命队伍,在对敌的残酷斗争中,牺牲了12名革命同志。在村党员的号召下,村民为支援部队的前线作战筹集了一批粮食、钱物和牲畜,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参观了老屋,我又走访了大边村的一户户村民,如今,他们的生活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个个脸上挂满幸福生活的笑容。站在村口,回头望去,在村民建起的一栋栋新楼房中,那座传承红色记忆的老屋,如它所见证的红色历史,是那么的坚实而厚重。

声明:转载或者引用本公众号新闻,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责任编辑 | 伍祁榕

值班主任 | 高莹

Hash:f39fb3134630185c9f0573791585f055fff90b9b

声明:此文由 海南农垦报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