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

  本报5月18日讯(记者裴雨虹)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由省文化厅(文物局)主办。省博物馆协会、省博物院、省美术馆、省文物店承办的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吉林省主会场活动在省博物院举办,包含了“百花齐放只为春——我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回顾”等4个展览,以及“吉林省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推广”等6项活动,省直机关党员代表、社区代表、学生代表以及社会各界群众,共同参加了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活动。

在省博物院的一楼大厅里,身着淡雅汉服的讲解员手持“八仙纹铜葫芦”“状元及第铜镜”等馆藏文物缓缓走上展示台,用一场优雅精美的“文物走秀”让文物走出展示柜,走到观众身边。而在另一旁的“社交空间”,长春东光学校的学生们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拿起画笔,为印制在帆布手袋上的“长春花”填色。“长春花”取自张伯驹向省博物院捐赠的《百花图卷》,活动带领学生们领略了中国古典绘画之美,激发了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了审美情趣。

“公益文物鉴定”是我省“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常备活动,一直以来深受群众喜爱与期待。来自榆树市的杜先生特地前一晚就赶来长春,以便参加今天的鉴定活动,经专家鉴定,他所带来的书法作品十分具有收藏价值。杜先生说:“这是我的父辈传下来的,我一定会好好珍藏,再传给我的后代。”

除了丰富的活动外,还有一系列精彩展览在省博物院展出。“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展出了省博物院院藏部分由张伯驹捐赠的精品书画,其中更有刚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结束的藏品;“百花齐放只为春——吉林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回顾”向公众展示了我省三级以上博物馆近年来的成就,该展同时在北京进行展出;“新时代回眸——第二届吉林省书法双年展”则重温了吉林文史,展现了吉林艺术;我省文化创意产品精品展则集中展示了近几年我省博物馆的文创成果,来自24家博物馆的千余件产品聚集于此,其中既有“龙鳞手卷”等蕴含深刻的收藏精品,也有“日知录”等结合历史与数字技术的融媒体产品,精致巧妙的文创产品令观众流连忘返。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今天,省博物院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丰富升级后的数字文物展示屏“魔墙”,还推出了两款互动文物小游戏,并用机器人代替讲解员为观众进行讲解和导览。此外,我省还特别推出了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观众只要使用手机登录该平台,就可以全面观看、了解全省各博物馆的藏品,并且可以通过其中的“我要策展”功能选取喜爱的文物,自主策划展览并编写讲解词。省博物院院长李刚表示:“我们用超级连接的形式将各部门各方面的文物和公众连结起来,让文物与公众产生共鸣,带动公众真正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最后把博物馆带回家。”

据了解,今年全省107家博物馆在4月至6月期间,围绕“5·18国际博物馆日——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主题,推出上百场展览、讲座、鉴宝、社教等活动。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省自然博物馆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吉林市博物馆四平市博物馆以及镇赉县博物馆等全省各级博物馆都将推出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开放活动。

Hash:8eece181fb08189ab710e5a5a4a59d7ec4f20d35

声明:此文由 吉林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