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有你家附近的吗?石壁街这几处文物升级为市级保护单位

继黄氏大宗祠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石壁街又有3处文物保护点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月12日,广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与考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石壁三村区玉水埠区氏孖祠堂(区氏八世祖祠、云林区公祠)均榜上有名。

据统计,石壁街共有53个文物,其中4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48个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黄氏大宗祠

屏山二村黄氏大宗祠位于 广东广州番禺区石壁街屏山二村江厦云瞿大街。据该祠堂所保留的一块“重修宗祠碑记”记载: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后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康熙年间、嘉庆年间、同治丁卯年(1867年)均有重修。1996年重修,2010年重修。

大门花岗岩石门夹,上阳刻“黄氏大宗祠”五字,为清道光三十年进士沈史云所书,两侧有官史浮雕及“同治丁卯年”落款。

祠堂内装饰艺术丰富、精美,梁架、封檐板遍雕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花鸟、龙等装饰图案。后堂天井保留有一对保存较好的红砂岩貔貅,后堂内左墙有《白鹅换经》壁画,绘自清代晚期画家杨瑞石。

该祠堂保存较好,规模较大,装饰艺术较高超,对研究番禺古代 祠堂文化及装饰艺术有一定的实物价值。2008年12月,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黄氏大宗祠。

区玉水埠

区玉水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壁街石壁三村陈村水道边,始建于明代,2006年重修并使用至今。“区玉水埠”四个石刻大字,时逾五百多年,风雨冲刷,仍清晰如故,属区族古迹之一。

平阳区氏族谱记载,石壁房区玉公中第三十四名举人,后赐进士。区玉水埠是石壁村民、商品、物资进出广州最重要的水上交通码头。该水埠是反映番禺清代交通情况的珍贵实物。

2010年11月,公布为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4月12日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孖祠堂

区氏八世祖祠和云林区公祠俗称“区氏孖祠堂”,是番禺地区数量稀少,富有特点的祠堂之一。两间祠堂并排而立,其形制结构相同,高度及占地面积相同,故得名孖祠堂。

区氏八世祖祠

区氏八世祖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壁街石壁三村云衢大街10号。

据族谱记载,“八世祖祠”始建于明代,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清代、1992年、2005年均有重修。坐北向南,三间三进,总面阔12.55米,总进深47.03米,占地面积590.23平方米。

后堂前廊有红砂岩檐柱,为明代遗存建材。祠堂保存了部分明代建筑构件,但主体建筑风格为清代,对研究番禺祠堂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重修追远堂记”碑

云林区公祠

云林区公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壁街石壁三村云衢大街12号。

据族谱载,“云林祠”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清代重修。坐北向南,三间三进,总面阔12.55米,总进深47.03米,占地面积590.23平方米。头门后为天井,两侧建两廊,两廊较长,每条廊用三石柱支撑,廊墙楣饰壁画,右廊嵌有民国29年(1940年)重修碑。中堂明间高处悬“敦睦堂”木匾。中堂后天井两侧亦建两廊。后堂内有四根金柱支撑。云林区公祠基本保持原状,为研究番禺祠堂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实物。

民国29年(1940年)重修碑

【记者 阿措】

【编辑 小明】

信息和图片来源 石壁宣

来源:微社区e家通南站石壁(微信号: xxsbejtnzsb)

Hash:c90c7937f9f5767845306826f12266985f48bc47

声明:此文由 微社区e家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