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篇」两条长廊,传承着一座城市百年的红色记忆

开篇语:

1948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寒风中戎阵整齐进入保定,保定宣告解放。

2018年11月22日,是保定解放七十周年的纪念日。

七十年,岁月悠长,山河无恙,人民小康

今天,我们共同缅怀先烈,见证保定这座城市的传承与蜕变。

今天,我们寻找将军后代,将他们的记忆变成城市的共同记忆。

今天,我们探访红色记忆,再度唱响冀中平原上的战斗故事。

今天,我们搜集古城影像,见证保定古城风貌的沧桑巨变。

今天,我们讲述保定人物,探寻他们身上承载的保定精神。

今天,我们发掘企业故事,重新解构古城七十年的经济密码。

今天,我们抚今追昔,怀着感恩去追忆,为着追忆去纪念。感恩每一个为这方土地洒下热血和辛劳的人,追忆七十年间古城的沧海桑田,纪念保定这座城市的蜕变与成长!

这是两条看起来十分相似的长廊。

在照片上,

人们只能通过细微地观察将二者分辨出来。

这条刚刚完成修缮的旧廊,

始建于上世纪初,

其所见证的是一座千年古城的红色记忆。

而这条新近建成的新廊,

则意在传承一段永不褪色的红色精神

两条长廊,映照着一段红色的记忆

这刚刚完成修缮的“旧廊”,修建于上世纪20年代,至今已在保定市西下关矗立了百余年。离他不远处的大门上,书写着这所学校的校名:直隶第二师范学校。

旧廊全景

而位于今天保定学院之内的新廊在形貌上与西下关的老廊如出一辙,只是在规制上大了许多。长廊起始处的题语,已经明白无误地说明了修建者修建此廊的目的:回溯着红色的历史,讲述着英雄的故事,回应着追梦者永恒的光芒。而在长廊中,每几个廊柱间印有不同时期历史故事的铜版画,更将此廊的题中之意展现无疑。

新廊的卷首语

新廊全景

两条长廊的故事,可以追溯到近百年之前。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并很快波及了保定,为学校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民主思想。建党后的1925年至1932年八年间,先后担任中共保定党支部书记的刘承诰、丁正礼等其人,均为二师学生。

1929年二师学生合影

新廊中展现“北方小苏区”的故事

二师校史中最为悲壮的红色记忆发生在1932年。

“九一八”事变后,此时已成“红色小苏区”的二师发起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引得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和防范。1932年5月,省教育厅督学鲁清泉以经费短缺为由宣布学校提前放假,进而登报公布开除35名学生,又勒令40名学生停学,撤换开明校长张云鹤。

反动当局的倒行逆施引发了二师内爱国学生的强烈反抗。6月,二师党组织组建的留校代表团通知学生返校,此举很快引来了千余名军警荷枪实弹的包围。6月22日至7月6日,面对当局断粮、断电、断电话、断交通等阴谋手段,参与护校的58名学生始终不为所动,坚持斗争。

7月6日凌晨,反动派图穷匕首见。军警强行扒开了校园西北角的围墙,武装冲入学校,当场枪杀了贾良图等8人;曹金月、杨鹤声、刘光宗、刘玉林等40名同学被捕。被捕学生在狱中继续坚持斗争,他们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把法庭变成了控诉当局罪行的讲坛,把监狱变成学校,为革命积蓄知识和力量。9月7日,曹金月、杨鹤声、刘光宗、刘玉林思维同学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于刑场,冉志恒等17位同学也被判处有期徒刑。震惊全国的“七六”惨案中,“红二师”共有13名爱国学生英勇牺牲,其中共产党员12名,共青团员1名。

新廊中展现的“七六护校运动”

建国后,著名作家、二师校友梁斌根据“七六”爱国护校斗争创作的《红旗谱》。1959年,保定市剧团根据《红旗谱》创编现代剧《红二师》,全省演出后引起全国性轰动,自此“红二师”之名响彻全国。

纪念园内的七六烈士纪念碑

纪念园内的七六烈士纪念雕像

小兵张嘎、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红色记忆在古城保定绽开出最美的鲜花

两条长廊,代表着在保定生生不息的“二师精神”。而“二师精神”,也是保定浩如烟海的红色基因的一个缩影。

二师旧影

作为一块具有悠久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土地。保定有中国早期革命家摇篮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祥地,中国北方最早红色政权“阜平苏维埃”,中国北方最早农民运动“完县五里岗暴动”和“高蠡暴动”,全国模范抗日根据地--冀中抗日根据地。

保定境内的黄土岭战役、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白洋淀雁翎队、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事件名扬中外。

保定培育了以著名作家孙犁“荷花淀”派为代表的保定作家群。“荷花淀”、“红旗谱”、“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烈火金刚”、“风云初纪”、“新儿女英雄传”等著名电影文学作品与保定的名字享誉海内外。

野火春风斗古城

河北省规划的10项红色旅游工程中,保定市占5项,在全国百家经典红色旅游景点中,保定有5家。

保定现有六处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人民战争闻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冉庄地道战遗址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阜平城南庄革命纪念馆、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直隶总督署

为将保定的红色记忆分享给更多人,近年来,保定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红色旅游线路, 把本市的红色旅游景点与外市的红色旅游景点结合起来,形成了旅游区、旅游线、旅游点有机结合的红色旅游格局。

以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为核心,以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天生桥瀑布群为辅的阜平红色生态旅游区。

白求恩纪念馆、军城晋察冀烈士陵园黄石口白求恩逝世地为主线,以国家3A级旅游景区西胜沟为辅的唐县白求恩之路红色旅游区。

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直隶总督署为核心,以中国近现代军事家的摇篮保定军校、中国十大名园之一的古莲花池为辅的历史文化名城红色旅游区。

以雁翎队纪念馆、白洋淀之窗、孙犁文学纪念馆为核心,以荷花大观园白洋淀禽鸟自然保护区王家寨民俗村为辐射带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红色旅游区。

以冉庄地道战遗址、红色胜地西柏坡为主线的一日游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易县狼牙山为核心,以满城汉墓顺平腰山王氏庄园为辅的“一山一墓一庄园”红色旅游专线。

这些昔日的红色记忆,正在古城保定绽放出美丽的鲜花。

红色基因,在一代代人中不断传承

负责旧廊,以及二师旧址修缮工作的,是今天的保师附校南校区。自2017年开始的修缮工作至今十分顺利,二期工程已接近尾声。由于修缮十分得力,该校已经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将原本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直接升格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正在修缮的“红二师”老园区大门

自2013年保师附校南校区搬入红二师旧址后,该校开展了大量旨在传承二师红色文化的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色六个一”:“唱一首红色歌曲,讲一个红色故事,读一本红色书籍,看一部爱国电影,开一次主题班会,做一次文化巡讲”。

“六个一”当中,该校的红色文化巡讲独具特色。每届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就是由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拉着学弟学妹们的手,周游校园,讲述以“红二师”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和红色故事,让二师精神在新生步入学校伊始便深植心间。

保师附校内的红色文化传承

除内部的传承外,“红二师旧址”还成为了保定市传承红色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在保师附校的推动下,这里的“二师”旧址已经申成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2013年起,该校开始邀请保定市各中小学师生来到这里举行各类纪念活动。现在,该校每年清明节接待的清明祭扫者不下一万五千人。

保师附校内的七六烈士纪念园大门

保定学院内的新廊,在一个月前刚刚修建完成。在这座长廊修建之前,保定学院为了传承“红二师”精神,已有颇多建树。

在保定学院,每个入学的新生都会在入学教育和大一学期的思政课上接受以“五个一”为代表的校史文化教育活动,即:参观一次校史馆、观看一部校史专题片《丹心》、聆听一次校史报告、瞻仰一次“七六”烈士纪念碑、重读一遍梁斌的《红旗谱》和师昌绪的《在人生道路上》。

图书馆楼下的“三杆书廊”

而在保定学院图书馆二楼的校史馆内,学校行政教师们也在细致入微地纠正着在此负责为来宾、学生讲解校史文化的学生讲解员。“每一个细节,必须准确无误。”

红色种子的传承,早已为保定学院开出了最美的花朵。继承着“红二师”精神的优秀毕业生们,成为了今天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颂的“保定学院西部支教团”,用青春之花浇灌着祖国的西部大地。2000年首批西部支教团中的成员苏普,就是受到讲述“二师精神”专题片《丹心》的启发,才毅然投身祖国西部教育事业的。

保定学院

今天,保定学院内已有“两馆”,代表着学院“西部支教精神”的西部支教馆与代表“二师精神”的校史馆相对而立,共同构成了整所学院的文化底蕴。传承自先辈的红色精神,始终在保定学院茁壮成长。

新廊中的学生

一朵红色的鲜花,正在古城保定绽开。作为“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等红色故事的发生地,解放七十年来,红色记忆在保定薪火相传。这座城市身上承载的红色力量,还将在今后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Hash:b826f8f20d30cc7f43a8fc93e9a450626dd57ff3

声明:此文由 河北青年报保定播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