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刘少奇夫人故居回家途中,两小女生捡到“巨额”现金!结局感人…...

出品 | 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

文/图 | 今日女报/凤网首席记者 谭里和 通讯员姚雪琴

正值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

在瞻仰刘少奇第一任夫人何宝珍烈士故居后

湖南永州道县二中的两名女生

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

11月23日下午,永州市道县二中收到一封用大红纸写来的感谢信。感谢信中说:“今天上午10点多钟,我不小心丢失了一个皮包,皮包里有我刚从银行里取出来的2000元退休金以及工资本等物件,当我急得不知所措的时候,城北派出所打来电话通知我,我丢失的钱包被道县二中八年级学生邓秀梅(事后记者证实,钱包是邓秀梅和同学周梦雅一起捡到的)捡到,叫我去派出所领回……我十分感激,她是新时代的活雷锋……”送来感谢信的是年过七旬的何明玲奶奶,巧合的是,何奶奶也是一名退休的老师。

退休女老师何明玲写给道县二中的感谢信。

11月25日中午,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记者联系到道县二中校长郭创任。

郭校长说,11月22日中午,学校开始放月假,恰逢全国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该校初中部初二(8)班何春兰、周梦雅、邓秀梅、周玉萍四名女生相约第二天去道县梅花镇贵头村口,瞻仰刘少奇第一任夫人和亲密战友何宝珍烈士故居。

11月23日一早,四名女生分骑两辆自行车到贵头村“何宝珍烈士故居”会合,缅怀被刘少奇赞为“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的革命先烈何宝珍。随后,周梦雅骑自行车载着邓秀梅回家,途经潘家巷附近时,两女生发现地上有一个皮包。打开一看,里边有大量现金和证件,但没有失主的联系方式。

“钱比较多,我们都不敢数,我俩商量着,怎么才能尽快找到失主,最后我们决定,与其在原地等失主,不如赶紧去报警。”11月25日下午,初中女生邓秀梅对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记者说。随后,邓秀梅和周梦雅一起,把捡到的皮包送往道县城北派出所。

(拾金不昧学生周梦雅在何宝珍烈士故居留影。)周梦雅,下个月就快13岁了,是留守女孩,喜欢唱歌,父母都在西安打工,很远很远,一年才回家一次。

(拾金不昧学生邓秀梅在何宝珍烈士故居留影。)邓秀梅,14岁,喜欢画画,画作曾获校级奖,父母在福建养猪多年,去年暑假,为了照顾孩子,又回到老家道县桥头深山养蚕养鸡。

派出所民警程伟接警后,查看了“老年人优待证”上的姓名,通过警综平台三实信息系统查询到失主何明玲的手机号码,但是打不通,只好又查询何奶奶亲属的信息,随后才联系到急的不行的何奶奶。

郭创任校长介绍,近年来,学校里像邓秀梅和周梦雅同学一样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仅今年上学期,归还的失物金额就达到了上万元,在道县市民心中,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11月23日,四名女生在何宝珍烈士故居前留影。

如果提到“刘少奇夫人”,估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王光美,而刘少奇的第一位夫人、革命烈士何宝珍并不被很多人熟知。

何宝珍

(1902-1934),湖南道县道江镇人。1918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率先参加反帝爱国运动,被选为湖南学生联合会代表。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该校团组织负责人。因积极组织学生运动,声援工人罢工斗争被开除学籍。1923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与刘少奇结婚。由于叛徒告密,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2岁。对其革命的一生,刘少奇有过这样的赞语:“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

与刘少奇一起走过的峥嵘岁月

1951年12月3日,刘少奇到南京雨花台缅怀烈士,在烈士纪念碑前,他深情地说:“几十年来,无数的革命先烈处死在这里,何宝珍同志便是其中的一位。”“她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

何宝珍出生于湖南省道县的一个贫农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17岁的何宝珍被选为湖南学生联合会代表。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三女师团组织负责人,后由于领导女师学生反对反动校长而被开除。这一开除,成为了何宝珍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年轻时的刘少奇与何宝珍

随后,在地下党的帮助下何宝珍来到长沙,与毛泽东、杨开慧夫妇认识,并住在这里。不久,刘少奇从苏联回国后,受命来到长沙去找毛泽东领受任务。24岁的刘少奇第一次见到何宝珍,就觉得她是一个充满朝气,端庄秀丽的女子,接下来两人相识相知。

1923年,何宝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刘少奇的直接教育下,进一步坚定了革命意志。同年4月在江西安源与刘少奇结为革命伴侣,婚后,何宝珍随刘少奇多方奔走、四方为家。

她当过交通员、住过机关、搞过联络、守过店铺、任过教员、进过工厂,不顾个人安危,任劳任怨,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同志们排忧解难,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那时,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刘少奇有忙不完的工作,何宝珍就坐在灯下,默默地为他抄写文件。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刘少奇和何宝珍过惯了患难分手又相聚、相聚又别离的生活。

由于叛徒告密,何宝珍的身份最终还是暴露了,敌人为了从她口中取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她进行了各种严刑拷打,但她坚贞不屈,冷笑着回答:“要口供,没有;要命,有一条。请吧!革命者是杀不尽的。”

被捕后,狱中的何宝珍也有沉默不语的时候,那是她在思念远方的丈夫和没有父母呵护的孩子。当身边难友安慰她时,她又坚定地说:“干革命还顾得了这些,人民不解放,我的孩子们也得不到幸福,但愿小宝贝们能在艰难的环境中活下去,等革命成功后,建设我们的新家园!”1934年10月18日,何宝珍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年仅32岁。

何宝珍的身世、经历,以及她真纯似火的性格、胆气,是一部尚无人吟诵的巾帼长歌。刘少奇对于她的感情,如同毛泽东对于杨开慧,至醇至浓。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第一次由北京南下,便专程到了南京雨花台,深切哀悼这位永铭他心髓的革命伴侣。

她是监狱里的“小大姐”,丈夫刘少奇见她最后一面时,说了这些…

相关链接 | “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

“谭里和工作室”以湖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全国十佳记者、“中国好人”谭里和的名字命名。我们希望通过谭里和的旗帜作用,为女性,特别是正立志于“站起来、跑起来、美起来”的女性做更多事,也让更多优秀记者以他为榜样——走向基层,走到您的身边。

工作室目前设置了四个计划——帮扶计划、助教计划、创业计划和维权计划。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讲好湖南故事,更讲好湖南美丽故事。您可通过热线电话0731—82689452联系我们,我们时刻和您在一起。

小编:灰灰

Hash:899fe05dc32ef2102acd2f6235e3075b81d93197

声明:此文由 今日女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