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前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历史沿革

值班大话君:秋深月影

随着中东铁路的兴建,哈尔滨逐渐成为通向远东地区的重要门户,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化大都市。自1900年以来,陆续有近四十个国家的20多万外国人侨居,使哈尔滨成为中国少有的多国家、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种文化共存的城市,先后有20多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总领馆。1907年1月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成为首个驻哈领事馆。

【沿革】 重要事件

1907年1月14日,俄国在哈尔滨设总领事馆,在哈尔滨火车站前的车站街的中东铁路宾馆内(今龙门大厦贵宾楼)。在道里区二道街设有副领事办公处。

1920年9月俄罗斯驻哈总领事馆关闭。

1922年12月10日,苏联在哈尔滨设立代表部。

1924年10月5日,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设立在今南岗区吉林街52号。

1927年迁入要紧街(现南岗区耀景街22号)。

1949年10月21日,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总领事馆在耀景街22号正式建立。

1962年9月25日,苏联政府公布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关闭。

据报道,2015年8月27日上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和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在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召开联合记者会,杰尼索夫表示,现在中俄两国正在讨论在哈尔滨设立总领事馆。总领馆管辖范围: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全境。总领事馆的位置初步设在南岗区耀景街。

2019年2月1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了在哈尔滨开设俄罗斯总领事馆的命令。

自2019年8月底,俄罗斯驻哈总领事馆开始工作。

下面介绍俄罗斯(前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沿革,四个馆址,同时介绍其建筑的特色风格等。供欣赏。

一、第一个馆址(1907年1月至1909年)

现为龙门大厦贵宾楼。

首个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曾为中东铁路宾馆、哈尔滨大和旅馆。时光荏苒、岁月留痕,使这座珍贵建筑无论在建筑风格上,还是在人文活动方面都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龙门大厦贵宾楼位于哈尔滨火车站前的红军街85号,建于1901年,1903年2月落成,属“新艺术”建筑风格,是哈尔滨市第一家豪华宾馆。当时整个房子建设得非常的奢华,英国人在1889年发明的抽水马桶在仅隔12年就进入到了这个宾馆里。

宾馆的第聂伯河的餐厅里,有个近百年历史的大冰箱,箱体完全由胡桃木镶嵌而成,外面设有六个大小不一的门。每个门的把手都十分的精巧,上面都是手工打磨的铸铁构成的,冰箱的内门板是镀铜的。在百年前就享用到此物,其奢华的程度可见一斑。

曾有很多的历史名人在此居住过,当年溥仪的弟弟溥杰夫妇曾经在的215房间居住过。房子由一个会客厅一个大卧室和一个编委人员休息室所组成,整个室内门窗圆角方额,十分的奢华与气派,在墙壁的装饰上,突出曲文凹凸花饰和流水曲线的战朵装饰,檐口部位更是与众不同,富有雕塑性。

据说张学良也曾经在此宾馆居住过。

具有百年历史的龙门大厦贵宾楼,虽经三次大修外观仍保持高大挺拔的视觉效果,内部装修也风韵犹存,光彩照人。

龙门大厦贵宾楼的历史沿革:

1903年,中东铁路宾馆。 日俄战争期间,为俄军野战医院。 1907年为俄国军官的俱乐部,俗称“戈比旦乐园”。 1907年1月,改为俄国驻哈总领事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这里是中东铁路和哈尔滨市的中枢。 1935年6月第二次改造,建筑面积增加到今日的规模,正门的楼前增加了日式雨搭,建筑风格融入日本特色。 1937年2月1日,归满铁管理,改名为“哈尔滨大和旅馆”,成为东北的4个大和旅馆之一。 1946年7月,东北铁路总局局长陈云、副局长吕正操的办公场所。 1950年5月1日成为中苏合办中国长春铁路管理局的苏联专家楼。 1952年哈军工的苏联军事顾问团宿舍。 1960年改为哈军工招待所。 二、第二个馆址(1909年至1920年9月29日)

现为公司街59号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

1909年,俄国总领事馆迁入这栋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这栋浅米黄色的建筑于1906年落成,有应用拱券技术的大门、立面人像浮雕,造型独特,装饰精美。

1920年9月俄罗斯驻哈总领事馆关闭。

1920年后成为中东铁路局的中俄工业学校的校址。

1938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为哈工大博物馆。

当你走入其拱形大门,脚下是百余年的地砖,站在门厅,踏上楼梯,拾级而上,楼梯扶手的雕花铁艺,令人感叹的是造型精美。

1926年施工现场

1928年扩建后沿公司街和花园街(现联发街)一侧的校舍

三、第三个馆址(1924年10月至1927年)

现为南岗区吉林街52号的民宅。

位于南岗区吉林街,始建于1905年,原为犹太商人克罗尔的私人宅邸,1924年至1927年为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因为原是私人住宅,所以小楼有院墙、铁栅栏,后来随着小楼的破败,院门的栅栏有的被损坏、有的丢失、有的被人拿去卖了废铁,现在在楼前根本看不到院墙和栅栏的影子。因小楼上有两只振翅欲飞的山鹰浮雕,所以附近的居民又称小楼为“大鹰楼”。

欣赏一下这栋巴洛克式的建筑年轻时候的身姿,造型十分精美。砖木结构,带有新艺术风格特征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该建筑造型精美,室内举架很高,高大的玻璃窗使室内采光极好,门窗都是实木的,门把手是铸铜的,木质地板有一寸多厚;室内装修和摆设也十分豪华气派,顶棚的石膏花中间挂着一盏吊灯,墙壁贴的是高档壁布。欧式的双人床,两边摆有床头柜,一盏欧式落地灯旁摆着一个带有三面镜子的梳妆台,地上铺有带图案的地毯。室外有正门和侧门,还有两个露天阳台。

老照片中还能看到苏联简写标识CCCP

瞿秋白──“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儿更爱自己的羽毛,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四、第四个馆址(1927年至1962年)

现为耀景街22号。

曾被称为“CCCP大楼”,是前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其主楼曾是为中东铁路局局长德米特里·科沃维奇·霍尔瓦特所建的官邸。

由前后二楼组成,分别建于1907年和1924年,为俄罗斯建筑风格,耀景街22号院落被确定为哈尔滨市历史院落。

先后有《夜幕下的哈尔滨》和《马迭尔宾馆的枪声》等多个剧组来此取景。赵薇、陆毅等大牌明星也在这座建筑里留下了足迹,多部影视剧记录下了耀景街22号的美丽风景

【历史的回忆】

在1931年来到哈尔滨的苏联总领事斯拉乌茨基的女儿斯拉乌茨卡娅的笔下,它是这样的“我们住的房子是一座老式的俄罗斯建筑风格的独家寓所。带有大花盆的石头台阶引向领事馆的后花园。一道木板障把这个花园与领事馆的其他地方隔了开来。我们就住在这座建筑的二层。我们的楼下,是一个只在重大节日才开放的俱乐部。建筑物的半地下室里,有个台球室。领事馆下班后,这里总是聚满了人。”“院子里有一幢二十世纪初叶建筑风格的长条形建筑……那宽大明亮的窗户和其建筑物的风格一致呈现出不对称的排列……一畦畦栽种很整齐的小花池围绕着一个大花坛”“一个用天竺葵组成的红五星,镶嵌在大花坛的中央。用柏油铺成的小路和汽车道,通过修剪整齐的灌木丛,在巨大的铁门前交会。四个金色的大字CCCP横贯大铁门。”——《哈尔滨-东京-莫斯科──一个苏联外交官女儿的回忆》

要紧街由来

原来是中东铁路为了迎接中东铁路局最高领导霍尔瓦特而建的。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将要入住的街,所以称为“要紧街”。实际上,霍尔瓦特局长没有到此居住。

1930年1月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从吉林街迁入要紧街,现在的南岗区耀景街22号。恢复办公。

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总领事馆再次关闭。

1949年10月。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这里又成为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历史上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馆的的副领事 总领事介绍。

鸣谢以上文字和老照片,根据网络相关资料整理编写而成,如有不当请,多多指教。

【几个商量的问题,网上在介绍有不同的看法】

1.【网上不同的看法】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最初设在中东铁路局楼内。

【经我核实为】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最初设在今红军街的龙门大厦贵宾楼,过去叫中东铁路宾馆。

2.【网上不同的看法】1917年,随着沙皇俄国的灭亡,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馆闭馆。

【经我核实为】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馆闭馆时间是1920年9月29日。

3.【网上不同的看法】1924年10月5日,前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设立,馆址初设吉林街(现公司街)52号原犹太商人克罗尔的宅邸内,1927年迁入耀景街(现南岗区耀景街22号)。

【经我核实为】前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设立,馆址初设今吉林街52号,原为犹太商人克罗尔的宅邸内。

4.【网上不同的看法】1924年10月,原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正式开馆,馆址最初设在公司街,后在现吉林街。

1927年搬迁到耀景街。

【经我核实为】前苏联驻哈总领事馆没有在公司街,在公司街的是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5.【网上不同的看法】1911年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从公司街迁入这个(现在的耀景街22号)院落。

【经我核实为】1927年前苏联驻哈总领事馆迁到的要紧街,现在的耀景街22号。

6.【网上不同的看法】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留巴·霍尔瓦特、鲍培·特拉乌绍利特等人曾先后在这栋建筑里办公。(指公司街的俄罗斯驻华总领事馆)

【经我核实为】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先后是留巴、霍尔瓦特、鲍培、特拉乌绍利特。

俄罗斯前驻华大使罗高寿曾于1924年随父亲、前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到哈,在此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仍作为前苏联驻哈尔滨的总领事馆,也是当时外国在哈尔滨的唯一一家外交机构,直到1962年总领事馆关闭。

俄罗斯总领事馆在公司街时,总领事留巴已经离任。

7.【网上不同的看法】耀景街22号,主楼曾是俄国人霍尔瓦特的私人宅邸,后改为中东铁路俱乐部和图书馆

【经我核实为】曾经为霍尔瓦特局长而建立,但是霍尔瓦特局长没有到此居住,不能说是他的私宅。此处也不是中东铁路俱乐部。中东铁路俱乐部是现在的铁路博物馆。

8.【网上不同的看法】1927年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从吉林街迁入要紧街,现在的南岗区耀景街22号。

1929年中苏之间的中东路事件的爆发,总领事馆关闭。

【经我核实为】1930年1月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从吉林街迁入要紧街,现在的南岗区耀景街22号。恢复办公。

防止以讹传讹特此将网络可能有误的信息,一一列出,请专家们指点。

Hash:5ed5e42a200bbb73f64a5d61a51a45e9ddc67873

声明:此文由 大话哈尔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