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西城教育格局新变,161中学落户南城!(新校区独家探营)

今年2月25日,对于北京六一中学这所百年名校来说,是一个尤为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在西城南横西街94号,也是原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的所在地,161中学迎来了迁至新址后的第一个开学典礼。

“紫禁城西、太液池边,有我们美丽的校园。”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一六一中学曾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然而,面对教育综合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学校内涵式发展受到了硬件条件的制约,基础设备设施已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求,突出表现为运动场地不足,授课教室及专业教室数量短缺,自主活动空间局促等。

此前,多校区分散办学给学校的整体管理增加了难度,更不利于同伴之间的学习、交流与促进。办学硬件条件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为优化区域优质教育布局,拓展学校发展空间,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市、区政府部门最终为一六一中学选定地处西城区南横西街94号的新校址,并列入西城区重点工程,于去年8月15日完成了改造。

一六一中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13年的京师公立第一女子中学,建校初期得到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的关怀和扶持,同时还是著名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策源地。焕然一新的校舍到底给这所百年老校赋予了哪些全新的元素?行走在全新的校址,一六一中学的师生将能体验哪些传承百年的精神、情怀和细节?

近日,“京城教育圈”独家探营一六一中学新址,第一时间为圈友和家长分享探校心得。

一六一中新址坐落在南横西街路南,学校的南侧距离万寿公园很近,东侧距离中山会馆不远。紧邻街边的校门看上去朴素而低调,一如学校的办学风格沉静而扎实。细心的人能够发现,整个校门的设计内蕴巧思,原来校门的造型就是“161”三个数字的图形。

穿过大门进入校园,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敞亮感,青灰大楼厚重却不失现代,红色窗棂赋予大楼灵动的色彩,同时以独特的方式传递着传统文化的情怀。正对校门的是欧阳中石先生所书的“诚真”二字校训,院子西侧是古色古香的“学思亭”,一如昔日老校园的场景。

和老校区相比,一六一中学新校址空间扩大了不少,占地面积约74亩。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城区,新建了领操台和看台,翻建了400米标准跑道的操场及足球、篮球、排球场地,大大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空间,并完善了各类配套设施。

在一六一中学校长吴伟东看来,新校园的建设不仅包括外在环境的建设,更应该包括内在的文化建设。因此,本着“尊重历史,体现学校理念及文化,多主体共建校园”的原则,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我为新校址文化建设建言献策”活动。校园内一草一木的种植、每一楼层的风格设计,都是领导和老师们智慧的结晶。

比如,学校在每栋楼的命名就特别有讲究,力求和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一脉相承。

教1楼命名为“滋培楼”,出自一六一中学30年代校歌:“女中学如一滴水,增长滋培灌溉遂”,滋培是栽培、养育之意,遂就是顺利地完成,成功;意为学生在这里得到悉心培养,健康成长。

在一层的大厅,集中呈现学校文化理念,包括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歌,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内容,并通过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传达“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家国情怀。

教2楼命名为“棫朴楼”,同样是取自30年代校歌:“聪强慧可,棫朴菁莪”。“棫朴”是《诗大雅》中的篇名,比喻贤才众多;“菁莪”出自《诗小雅》,指育才。指的是学生经过在非毕业年级“滋培楼”的栽培养育,在毕业年级的“棫朴楼”教化成材。

复建的学思亭所在的园区定名为“学思园”, 复建的知行亭所在的园区命名为“知行园”,知行亭与学思亭相呼应,意欲表达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思维品质和行为品质。

教学区与运动区之间南北向的主道路命名为“均平路”,同样取自30年代校歌,“女中学如一炉火,均平锻炼文武合”。“均平”就是平衡、均匀,“文武合”就是文武合一。“均平路”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文武合一、全面发展。

另外,实验楼命名为“诚真楼”,取自学校校训,在这里“诚”指科学的态度和责任,“真”指寻求真理。

“我们希望广大师生能够真正延续我们百年名校的精神血脉。”一六一中学校长吴伟东表示,老校区的一桌一椅、一砖一瓦、一花一木、一亭一廊,记录着教育的过往,也浸润着教育的情怀。校址变了,但我们的精神血脉不能改变。面向未来,我们需要把新校区建设成为“充满科技和人文气息的现代、绿色、美丽的校园”。

据说,新校区里头的树木花草都是按照旧校区的品种进行栽种。楼道里图书馆、办公区挂在墙上的字画,都是老校区原汁原味的物件和学生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一六一中学新校区所处的是原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的校址,北京卫生职业学校是北京市一所高职院校,拥有较为充裕的实验室空间。这座高达十层的实验楼很可能是目前北京市中小学楼层最多、实验室数量最多的。

依托于丰富的实验室空间,一六一中学对每个楼层都进行了学科文化设计,在风格总体统一的背景下,凸显出不同学科的特色。比如,二层的化学主题、五层的物理主题既有高大上的化学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学生还能在图文并茂的“化学演化史”和宇宙示意图感受学科的魅力。而作为一所拥有“生命科学”方向的金鹏科技团分团的学校,一六一中学除了为生物学科开设了植物动物两个主题的实验室楼层外,还专门开设了以生命科学为主的科技教育楼层。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实施,一所中学的教学空间、课程资源将成为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条件。丰富多样的学科实验室和教学活动空间,将为一六一中学新校区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创设更为广阔和前沿的发展空间。

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要求和相关内容,一六一中学将课程整合为三大部分,即:文化基础类课程、自主发展类课程、社会参与类课程,共同构成一个科学、有效、多元的课程体系。

据介绍,作为“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策源地, “爱国”始终是学校的主旋律,在学校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亦始终坚持这条主线。同时,在课程建设上,学校注重文化传承和人文底蕴;并提供多元选择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需求。

比如,学校现已形成的校本必修课程包括:初一写字课、初中心理课、初高中衔接学科思想方法指导课、高一生涯规划课、高一及高二体育校本课、高一高二经典名著阅读课、非毕业年级外教口语课等;此外,近几年来还开设过史学、政经学、传统文化、艺术、学科史、实验、技术、语言应用等近百门校本选修课。

另外, 学校成立了足球、篮球、健美操、合唱、管乐、京昆、天文、相声等十几个学生社团组织,并为每个社团配备指导教师,定期开展活动。生命科学协会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协会拥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高学历科技指导教师,下设6个分团,每天中午开展校内活动。社团成员还利用周末进行社会实践,例如去市内及郊区公园观鸟,去中科院听院士讲座,去科普场馆进行参观等。

另外,学生还组建了模拟社团,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通过模拟联合国、模拟法庭、模拟商战、模拟新闻发布会、模拟经济微课堂等活动,锻炼归纳总结、表达等能力,培养远大的志向。

针对备受关注的招生入学方式,吴伟东校长表示,目前该校部分初中年级在新校区周转,原来的初中部将翻建,因此不影响派位。初中和高中招生入学方式并未有变化。今年中招,学校招生方式仍为五种:一是统一招生;二是开设理科学科思想方法培养特色班和文科学科思想方法培养特色班两个实验班,每班招生30人;三是在校额到校招生批次招收校额到校学生;四是招收管乐和科技特长生;五是针对本校初中有部分直升名额。

这所青春的百年学校、落户南城后的一六一中学未来如何发展,“京城教育圈”将继续关注。

文 | 小鱼儿

图片来源| 161中学(部分为“京城教育圈”拍摄)

声明 | 转载请联系授权

Hash:8923bb721cd445767895323c9b5cbfc3144d91a4

声明:此文由 京城教育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