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讲述丁香园发展史以及互联网医疗发展!

丁香园的创始人李天天在清大剑桥在线学习班跟大家做了一次互动,同时分享丁香园对于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院这样一个比较新鲜事物的一些基本判断,还有背后的一些思考逻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课程和跟更多的朋友进行交流互动.

李天天老师说:

丁香园是中国最大的专业医生网络社区,丁香园之所以成为这样专业属性的品牌,跟我个人的背景是有关的。丁香园是在两千年成立了网站,那个时候其实我还是一个在学校读书的医生,因为当时对于医学信息的医学文献方面的兴趣,就促使我创办了这样一个网站,目的就是帮助同行医生通过互联网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那么经过七年的发展到了2007年的时候,我们决定把丁香园的做成全职事业。因为前七年应该说我是一边读书一边工作,然后一边用业余时间来打理网站,但是毕竟是业余时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最后没办法,只能做一个选择,那我就放弃了自己即将要到手的博士学位。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中打造一片不一样的天地,而且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2006年到2007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好有一档电视节目叫做赢在中国,其实给了我很大的一个勇气。

在那个时候,创业并不是一个大多数人的选择,无论是整个创业环境政策,还是资本市场,其实还都处于相对比较早一点的阶段,所以那个时候也是边干边学一点一点积累,慢慢的把丁香园逐渐做成了中国最大的专业医生的平台。所以从两千年到2014年整个的丁香园一直都是在做专业医生这样一个服务。那么这个给我们积累的一个很好的基础就是全中国只要他是临床医生,那么绝大部分人其实对丁香园是非常熟悉和了解的。我们去跟医生互动沟通,发现丁香园的品牌在专业医生的群体中是非常的响亮。

那么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移动医疗领域。在2011年我们做的第一款移动医疗的产品还是面对医生的,因为我们一直到11年之前全都是只专注在医生平台,那么11年开始做移动医疗也是开始做这个医生的应用。那么做到14年的时候,做了三年之后,我们在移动医疗这一段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相当于新起炉灶在移动App这一块儿和微信上也从新把定下来的品牌进行了巩固和延伸。让丁香园除了在PC端去覆盖专业医生群体之外,也可以通过手机通过APP、微信,更好的去帮助医生去服务。

到了2014年的时候,我们其实看到了一个市场的机会,就是说看到了移动医疗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医疗健康方面的一些不足。所以从一四年开始,我们开始同时即像医生也开始向患者进行双重的服务提供。那么14年的应该说是我们正式开始了,对患者、对大众提供服务的一个元年。

接下来就应该进入到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地方,也就是我们怎么去认知互联网医疗对于大众、对患者的价值;我们对大众、健康患者的管理究竟有哪些思考以及背后的逻辑。我想利用这个时间跟大家做一个详细的分享。

我们对于移动医疗或者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有两个非常基本的认知,应该说我们做的所有的工作背后的思考逻辑都是围绕着这两个最基本的认知开展的。

那么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第一个认知是我们认为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最佳的使用场景,是基础医疗服务;

那么我们的第二个认知是患者大众对于医疗健康的服务,应该是一个整体化的需求并不是一个碎片似的阶段式的需求。

所以基于上面这两个认知,我们做了很多的产品和服务,那我下面那就详细的介绍一下我们对其中一点认知的一些理解。

第一点:我们认为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的最佳使用场景是在基础医疗服务领域。因为医疗分了很多种类,那么有针对基础服务的、也有针对急重症、疑难病罕见病、复杂疾病的这个情况。我们认为移动医疗就它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它的能力来看的话,他最佳的使用场景应该还是在基础医疗这一部分。所以在移动医疗刚刚兴起的时候,我经常讲这样一句话叫医疗有时移不动。因为这句话,我还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认为我在唱衰移动医疗这个新生的事物。

而其实并不是这样,我的一个观点的是任何的创新,都有自己适用的场景或者是一个前提条件。没有一个可以一站式解决所有的人、所有问题的这样一种品牌,即便是像我们身边所熟知的手机也好、或者是这种可穿戴设备也好,他也只仅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问题,不可能解决全部。那么想医疗这种专业性特别强,不确定性又比较高的这样一个领域,那么我认为最佳的时候场景还是在基础服务这块。注意我用的词是最佳,我并不排斥并不否认有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说做一些远程医疗做一些名医之间的会诊,可能会涉及到复杂的疑难这种疾病情况。但是我认为这个最多就解决了一个信息沟通的一个需求并没有真正解决到患者本身的最直接的那个痛点的需求。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如果这个患者此时此刻已经躺在了ICU的这个病房里面。那么医生这个时候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应该是帮助他去管理他的这种生理上的这种状况,纠正这种酸碱平衡啊,稳定心率啊,调整呼吸这些工作,而不是去给她下载一个App或者帮他去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去解决他的问题,所以在这种场景下移动医疗或者是可穿戴设备其实很难真正的解决患者最痛点需求部分。

而中国呢,恰恰是一个基础医疗的服务相对来讲比较薄弱的这样一个市场环境。那么在中国因为三级医疗机构体系的构建那么导致呢,绝大部分优质的医疗资源包括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设备、包括最好的品牌,那么都是向上去集中的,也就是均到了中国的三甲医院的这个平台上面去。那么三甲医院来讲的话他关注的更多的是这种疑难的、复杂的或者是于这种需要多学科协作的这样一些疾病种类。而回到我们基础医疗机构你去看一看的话,就以我们身边的社区、或者是卫生中心、或者是一些这个是周围的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来看,其实他们能够提供的服务种类是比较缺乏的质量其实也是堪忧的。

在我们的认知范围之内从我们看到国外的这种先进的医疗体系以及先进的这种医疗技术的驱动下,其实越来越多的移动技术,实际上是最能够跟这种基础医疗服务对接起来的。比如说几年前,我在美国参加美国最大的这个移动医疗大会的时候。真的,有时候你只要做一个App,你基本上就可以得到演讲者的这样一个机会。可是,现在已经不是这样子,现在大家还会讨论App,但是在App上花的时间最多两分钟,两分钟介绍完你的App,剩下的五到八分钟介绍你怎么通过这个App帮助儿童管理孝喘、帮助老人来预防骨质疏松,帮助孕妇来进行产前教育。

所以,无论是从我们观察到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自己亲身的体验来说,我们都认为基础医疗服务是能够最好的和移动医疗技术进行结合的这样一个桥梁。

这种指导和建议是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实时做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患者的血糖数据,在后台的一些实时的变化。然后呢,通过这种变化的趋势、变化的平度、还有幅度我们来决定是否给这个患者,提供这种指导和干预。

所以我们的认知基于我们的判断我们认为基础医疗服务大有前景可做。我们的具体实践就是通过以微信为例、加上血糖仪的这个设备。所以呢,通过这种方式的打造了一个数据加服务的这样一种新的这种模式,其实给患者带来的这个价值是巨大的。

今晚8点

詹积富

《政府主导 三医联动》

百万精英的选择 关注有惊喜

清大剑桥医疗总裁商学院

戳原文,了解OTO高级研修班!

Hash:b047418b58b239c253586df8bdeadb1eb426aefb

声明:此文由 清大剑桥商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