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文物那些事儿之协和书院教士楼(第20期)

文化通州

运河作为人类伟大工程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经济命脉。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2017年7月1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调研大运河文化带时强调,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进一步擦亮世界认可的国家文化符号。

通州作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历经千年、绵延百里、贯穿古今、融汇南北,是大运河遗产最丰富、最厚重、最精华、最特色的区段之一,承载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副中心文物那些事儿”,带您了解通州独一无二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今天,请和小文一起

去看看通州不可移动文物

协和书院教士楼

的前世今生

协和书院教士楼

年代: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地址:通州区北苑街道玉带河西街20号

范围:东、南为教职工楼,西侧为北京护士学校,北至玉带河西

占地面积:396平方米

2001年9月被公布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并入通州近代学校建筑群,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同治六年(1867),美国基督教传入通州,在新城北大街创建八境神学院。光绪十九(1893)改称“潞河书院”。二十六年(1900)被义和团烧毁;二十七年(1901),美国传教士用“庚子赔款”在通州新城南门外迤西置地建楼,更名为“协和书院”,并于二十九年(1903)在书院外北高坡处建有三座牧师小楼,呈西北、东南向排列相望。中、东二座于“文革”后拆除。今仅余其西一座。

教士楼面南偏西,二层,南面平面为弧形,其余为不等九边形,直角钝角相间,有地下室。砖木结构,铁板瓦顶参差,梁架纵横,砖券玻璃门窗,门侧有古藤一株,颇具欧风。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Hash:8e09413ca8be77fed76bfb69d71805d4c0e2d64e

声明:此文由 京津冀消息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