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老味道:我也说说丫髻山

平谷老味道

又一届丫髻山庙会开始十多天了,前两天坐公交22路回老家镇罗营,返程至前北宫村时,一个青年妇女,抱着小孩给她的老母亲打电话:“妈:您去庙会没有?在庙上顺香时,一定要给您外孙子顺一束,也要给我老舅顺一束,还要给我爷爷、奶奶各顺一束。”大约,她的老妈去庙会了,瞧这闺女为顺香的事,这一通嘱咐,一束、两束,得四五束香顺呀!

其实,我从刚懂事儿的时候,就知道我们这有个丫髻山,而且这地方还挺神秘。虽然那时侯的庙宇已经没有了,但老人们同样对她存在着诸多的幻想。四娘娘,一个神话了的名字,她像一个万能的主一样牢牢镶嵌在一方民众的心中,大家祈盼社会平安,风调雨顺,更祈盼全家,人丁兴旺,福泽满满。

前文我已写过《生死差十日》的文章,说的就是我挨肩儿的妹妹,还有我亲大伯家二弟的事。俩孩子生差十天,死也差十天。神太太儿说,她们是四娘娘手下的童男童女,一对偷生鬼,留住了都能留住,走了一个,那个也决不会独生。不管是迷信也好,还是机缘巧合也好,反正,事情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这些事情,当母亲地记得最清楚,很多年了,我的大伯母还经常说“这俩孩子,他咋就都偷生到咱家来了!”总之,那时侯,老人们一提起丫髻山,我的心里总是怪怪地,毕竟我那欢蹦乱跳的妹妹,就那样地去了。对这座神秘的山,从心底生成的,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敬畏感。

长大了,上学了,当教师了,对丫髻山的历史了解得也越来越多了。才知道:唐朝的时候,就有道士在丫髻山上结庐修炼。元代起,丫髻山,就成了京城一带人们瞻拜祈祷的圣地。上至皇帝后妃,宗室王爷,达官贵人,下至文人墨客,市民村夫,都有逛丫髻山庙会的习俗。那时侯,每逢庙会期间,来人很多。公元1715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四年,山上碑文记载的当时盛况说:“每岁孟夏,四方人士会于此者,或辇纸帛,或升香烛,拜叩登山,名为胜会,骈肩叠迹,不可胜计”。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1946年。“护国天仙宫”的匾额、碧霞元君祠玉皇阁等十多座原庙宇在1949 年前夕被毁。

其实,我出生在1952年底,一切都是听老人儿说,解放后出生的人,谁也没有见过丫髻山原来的面目。1994年,丫髻山庙会被载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中国道教大辞典》。1983年,平谷县政府将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市政府将其列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平谷的善男信女们,开始正式修缮恢复。经过两年多地努力,2006年,正式重开庙门,接待游人。丫髻山庙会,还是华北地区四大庙会之一。

文章写到这里,有一段小插曲,要和大家说说。那是1986年,丫髻山经过修复正式重开庙门的时间里,我当时正在张家台小学教书。1976年,我在扬家台教中学时的,一位姓范的老家长,见我又到他们村教书了,就经常从他自家的菜园里弄些新鲜的蔬菜给我送到学校。因为全校就两个教师,一个是本村的,我一人在学校自己做饭吃。晚上无聊时,他就到学校跟我聊天。也就是这一年四月的一天晚上,老爷子又到学校找我聊天。一进门,老爷子喜笑颜开的对我说:“尤老师,你看看,我这身衣服咋样?”我抬眼望了望,老爷子今穿了一身崭新的中山装。我笑着说“今天,您穿这身衣服好有一比:简直、就像一个活脱脱的……下放干部。”老爷子乐了,紧接着,我把老人家让进我的宿办室。坐稳之后,他又兴高采烈的告诉我:沉默这么多年的丫髻山重新开庙门了,今天他去庙会,买了衣服,还买了好茶叶大方”,一百多元一斤呢。说着话,他从衣服兜里摸出一个小纸包,慢慢展开。我看到纸包里有三根,两公分左右长的茶叶梗。老爷子让我赶紧烧一壶开水,并说,这种茶梗得开水沏,还不能多放,放多了会喝坏肚子的。

这一晚上,三根茶叶梗,我们从不到八点就开始,一直加水,喝着、聊着、聊着、喝着……老爷子那天,那个高兴劲无以言表,在介绍这一天庙会上见闻的基础上,还时不时的问我“这茶咋样啊?”说实话,喝了三四个小时,这茶,即无味儿,又无色,我还真没喝出啥滋味来。我不能扫老爷子的兴,只能带着微笑说“不错,不错,味真的不错呢!”

纯手工现场制作美食~

自从那一年,丫髻山的庙门开了以后,没有特殊情况,庙会几乎年年举办。村里组织去,单位也组织去,年轻时,我沿着崎岖的山路爬到山顶,东顶不开,在西顶拜佛烧香,太极广场及蹬山石阶修好后,我老俩口又带着孙女到广场上去看过节目。如今,年岁大些了,也缺少了年轻时候的那种激情,再也不想去凑庙会地热闹了。唯一传承下来的是,一到庙会是就“顺香”的活动。在镇罗营老家时,太太和一帮好姐妹,都是在每年四月初一的零点之后,跑去下营大车店西边马路上,顺开庙门的第一束香。到平谷住楼房了,也是在初一零点之后,在楼房的后阳台窗外,面向丫髻山方向,顺一束香。顺香时,也要祷告一下,求娘娘保佑年年风调雨顺,百姓幸福,合家平安之类的话,这也是这些年由于庙会,自然形成的一种习惯吧。

有没有吃过会冒烟的冰淇淋~~

现在,信息传播快,虽然不去庙会,但庙会情况也了如指掌。尤其是看了大鹏老师拍的,丫髻山夜景照片后,那辉煌的庙宇在璀璨的灯光映照下,争相辉映,真是美不胜收。丫髻山变了,丫髻山真的变了,变得更加金碧辉煌了,变得更加宏伟高尚了!有了现代的声、光、电技术应用,我相信,那个老的丫髻山,绝对不能和现在相比拟。

愿古老的丫髻山,进一步焕发新春,给平谷的人民,平谷的文化,平谷的经济,平谷的明天,带来更大地推动和发展。

本期编辑:饮冰子

Hash:e4d9ec51959dcde0709de9789f4a0897a6c9d7d0

声明:此文由 美丽平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