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山水画的巅峰,还有八十一公里!

1320年,大元松江府吕巷镇的街头,有个不算老的老道,正在给屠夫老王算命。

老道说:老王啊,你杀气太重,需要修心养性,以求得长命百岁的福报!

老王则说到:老黄,你天天修身养性,你的福报在哪里?

这被称作老黄的老道,无言以对!

老黄叫做黄公望,时年51岁,蹲了十年大牢,刚刚出狱。没有家室、没有生计,只好在吕巷算命糊口。——被老王打击的很准!

黄公望有三套本领:画画、算命、修道。

其实这三套本领,也是一回事!——活到一定年纪,就以为自己明白很多道理。然后连蒙带猜的开导人,为人算命,收点费用——这个行为的现代版是心理咨询师!至于画画,恐怕是最务实的一个爱好;但画画无用,不能发家致富,也表达不了自己年过半百所明白的道理。

画画无名、算命不准、修道也没有修来福报,这令黄公望在他的天命之年,头发蓬乱,心里又凄又凉!

黄公望肖像

因此,黄公望又开发了一套本领——写文章。

凡是个著名古人,都会写文章!黄公望曾经做过文书一类的工作,写文章也是轻车熟路。

黄公望最初是想写关于道法的大文章,后来觉得写不过《道德经》,就决定写一份算命推理的中文章,但想起《周易》也作罢了。最后只能写一篇关于画画的小文章,或者说,是山水画的诀窍,如同武林高手的拳谱,也能够流传后世。

以前的画家们留下很多画,却很少留下文章;等于说再厉害的画法,就像独孤九剑一样要失传了。

穷的揭不开锅的黄公望,还想着山水画的技巧传承,这种感觉像是《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就是内心的一种坚持。

还不知道这种坚持来自何处、去往何方!

黄昏时候,黄公望下班,回到自己的蜗居,天色已晚,掌灯微明。看看破落的书桌上摊着笔墨,画画是画不了,因光线昏暗又有老花眼,于是写画画的秘诀。名曰《写山水诀》。

“近代作画,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笔法树石,各不相似,学者当尽心焉。”

这句话是黄公望画山水的秘诀之首句,意思就是画山水一定要有师承,以宋代董源和李成两位大家比较牛逼,而且他俩的画法不一样,一定得使劲学!

这秘诀的开篇,也隐藏着黄公望的坚持——就算籍籍无名也要传承有序。

“山水之法,在乎临机应变。先记皴法,不杂布置,远近相映。大概与写字一般。以熟为妙。”

皴法,这是个奇特的山水画术语,就是用线条痕迹模仿山石的肌理,会让人想到不保养并上了年纪的老头。

皴法有很多,都有象形的名字,有雷人的斧劈皴、锤头皴;也有碎碎的荷叶皴、雨点皴。听听名目就知道,哪一个火气大,哪一个比较温和。

但从这条秘诀可以看出,皴法很重要,而且要跟写字一般熟练。——古人,写毛笔字,跟我们玩抖音一样,嗖嗖的。

董源、李成两家,黄公望学董源多一点。

“董源坡脚下多有碎石,……坡脚先向笔画边皴起,然后用淡墨破其深凹处,着色不离乎此。……”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轴局部

黄公望也研究李成,他认为李成惜墨如金。

“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如果没画过画,看见这几句,会觉得这哪里有啥秘诀,不就是画个石头么?

但你要是古文四级以上,看懂其中的要义,就知道一笔一划、焦浓浅淡,好像数学题的方程式,一步一步,搞不好弄错了就叫败笔。用墨如果深究,就不能有一点一划碍眼,比我们选美的标准还要苛刻。

懂行的说一幅画笔墨好,好就好在:

合适的墨色用在合适的位置上。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轴 纸本 101.3x43cm

看出来了,黄公望年过半百,竟然写山水画的教科书,树要填空,石看三面,山论三远,山头要折搭转换,山脈皆顺……这个太细微了,他是把前半辈子领悟的大道,用迟钝的白话,卑微的写在纸上。

借用郭德纲常说的话就是:床前明月光,我是黄公望,是画山水画的小学生!

写文章得咬文嚼字,画山水可不就是计较笔墨吗!

这原本豪迈的山水画,怎么画起来如此刻薄。

就算黄公望是江南人,崇尚秀美,按照后来董其昌得分类划为“南宗”,线形解构,圆融疏朗等等……那也不能抹煞“气韵生动”的古训,还有诗和远方的大道追求。

难道,黄公望年老志衰了?

黄公望这个名字,听起来还是很大气的。

他原本应该姓陆,但后来被送给了92岁黄姓富翁为儿子,算是过继的。有人看到黄富翁年迈得子,就文邹邹的奉承说:黄公望子久矣!——就是说你老黄头一直想要个儿子啊!

黄公望,因此得名。这就是断句不清的结果,跟大气没关系。

黄公望天资过人——貌似古代很多小孩都这样——然后师从赵孟頫学画,也算得遇名师。但问题是,黄公望不仅仅要画画,他还想做官。

靠画画做不了官。

本来宋朝时候还可以科举,但到了元朝,科举也没了,那只能靠关系!

可黄公望也没有太大关系,一直跟人家混的郁郁不得志。到了不惑之年还因政治牵连入狱……

如此种种,把黄公望从业余画家逼成了职业画家。

斜杠青年,总有一根杠会成为人生的救命稻草。因各种失望带来的绝望,的确让人卑微,但同时反倒是卸下一身束缚,轻身而起。

所谓山水画的大道,

原来就是只走这一条道!

总之,此后二十余年,黄公望还是修道,还是算命,但终于沉入山水之中,从一草一木,到一笔一墨,得了“丹青之理”,去了“邪甜俗頼”,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富春山居图》就此诞生。

黄公望 富川山居图 局部

七百年后,上海浦东,龚浩在自己的画室里临摹《富川山居图》。

在此之前,龚浩先行研读了黄公望的《写山水诀》。

这秘诀里说:“画石之法,先从淡墨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者为上。”

这种由淡墨到浓墨的道理,龚浩早就知道,最主要的是他已经形成习惯,仔细在龚浩临本上看,就能看出这层次分明的墨色。

上图:富川山居图原图局部 下图:龚浩临本

所谓“丹青之理”,如同炒菜的时候,调料和食材的配比,酸辣咸甜不够或者过头,就会陷入“邪甜俗頼”。

但这个道理也有机动,就是根据厨子口味的不同,对于“邪甜俗頼”的认识也不同。四川厨子会批评江浙菜没味道,是口味不同;山水画的画理之争,是审美不同。

吴冠中说“笔墨等于零”,等于说传统苦苦守护的技术高地啥也不是,要叛逆,要打破传统绘画,建造新世界。

这很令人生气,但完全没办法,斯人已逝,就算是社会人复仇,也不知道找谁。

龚浩临摹《富春山居图》,其实也是一种复仇——面对市面上那么多“邪甜俗頼”的伪山水画——如同真美女看到网红女上蹿下跳的说自己美,怎能再藏在深闺。

只不过龚浩复仇的武器,不是化妆、整容,而是山水画传统的用笔!

“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处糊突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动描法,谓之有笔。此画家紧要处。山石树木皆用此。”

上图:富川山居图原图局部 下图:龚浩临本

筋骨相连,是笔和墨的存在。

这个情况如同一段韩剧桥段:先是笔爱上墨,初爱青涩,是拉手、亲嘴的战战兢兢,初拿毛笔,都是有点紧张又控制不住;深爱则不论先后,大被同眠,方法已成,由淡墨起还是皴染之法已经熟练,笔墨已互不分离;挚爱则笔中有墨,墨中自带笔意,哪怕笔死了,墨还在,都能看出那种枯笔浓墨的魂牵梦绕。

太平日子里得不到的,笔墨中都有!

谁还能说“笔墨等于零”!

黄公望作品-龚浩临本

黄公望作品-龚浩临本

龚浩时年51岁,跟1320年的黄公望同龄。

龚浩之前做广告、办企业,不算大,但至少比黄公望混的好,家室俱全,也没有入过大牢。

也是因此,龚浩不能像黄公望一样,在满身凄凉中觉悟。

这是什么话?难道只有把日子过到糟糕透了,才有大道么?

时过境迁,不能一概而论。

山水画自董源起,就是中国画种的王者;北宋的王希孟,赋予了山水“王者荣耀”一般绚丽的青春岁月;到了黄公望,他的《富春山居图》,是把“王者荣耀”打通关了。漫长的元代,有王蒙、倪瓒,明代董其昌,清代石涛到民国的黄宾虹,都是在山水的滋养里传承开来。

或许这些闪闪发光的山水宗师们,因际遇不同,都各有各的“道”。不过大道至简,勾皴染点、笔笔墨墨这些技术上的路径,最后只能通向一条大道:

只走一条道。

——没有什么能比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更伟大的事业。

这,也算是殊途同归!

龚浩在上海金桥的工作室,在高楼之上,大城之中,看不到山水树木,但他仍然埋头于山水画之中。

或许他可以在凌晨出发,从浦东过黄浦江,穿越黄埔静安,还要从徐汇闵行横跨过去,步行八十一公里,可以走到松江吕巷。

再往身后走七百年,黄公望就是厮混在那算不上繁华的街头。

如果能碰巧遇到老黄给老王算命,说到一个人求而不得的福报,龚浩应该上前劝慰黄公望,告诉他:黄老师,您的福报,在富春山。

而黄公望一定会惊讶的说:无用师弟,何出此言啊!

THE END

尾注:无用,即无用师,原名郑樗,是黄公望的师弟。黄公望于1347完成《富春山居图》,并送给了无用师,后因此图被毁为两段,一半叫做《剩山卷》,另一半被称为《无用师卷》。

文章结尾是象征性联想,以这个人名对应山水传统在当代“无用”的自嘲,并非穿越故事。

龚浩,1967年生,上海浦东人,资深广告供应商,山水画家。

龚浩山水册页

Hash:6976e3ad35df16d5f691fa8314bc12312333900d

声明:此文由 微涩之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