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济亚当口寺——城边的村庄​定军山东部一颗明珠

【题记】当口寺在勉县城东南5公里的温泉镇牟营村养家河畔,平地突起一孤峰,此地俗称“当口石”,后在山顶建寺,取名“当口寺”,被誉为十二连山一颗“珠”。

当口寺

——定军山东部一颗明珠

◎晏济亚

勉县县城以南的汉江与养家河之间,以定军山为主峰的一组山峦像屏风一样,把两条河流,以及两条河流形成的河谷平原相互隔离开了。这组山峦共有十二座,被称作“十二连山”。连同最东面的当口寺,合称为“十二连山一颗珠”。这也是所有勉县城区居民,每天抬头就能看到的一大景致。

为什么不说“十三连山”,却要把“一颗珠”单列开来呢?其实,作为这“一颗珠”的当口寺,和西边的“十二连山”本来就不是一个体制内的成员,从来就没有进入到这些山头的组群之中。以定军山为主体的“十二连山”,本为地壳变动而上升以后形成的大巴山支系。虽然从体表上看是十二个山头,但其地质结构和山体组织是连为一体的。而当口寺却不同,她是另外一独立个体,与西边的“十二连山”,从地壳结构上是互不相连的。

当口寺,地处勉县温泉浴池以西约2000米的养家河北岸。其南边紧靠养家河边,东西北三面都是广袤的河滩平地。从外观上看,她是一个骤然凸起的高台,而且是由一整块巨石所构成。高约30米,南北长约25米,东西宽约20米,其顶部是一不规则平台。从巨石南部紧靠河潭这个角度讲,应该叫做当口石。身处河水洪流的当口要道,像一位武士,一夫当关,勇立潮头。但由于人们巧妙地借用了这块巨石上面的平台,修建了一座佛教寺院,则习惯地称其为当口寺。

当口寺这块巨石,与西边十二座山头最近的元山子,相距约有1500米左右的开阔地。从当口寺这块巨石西北面呈断崖截面,且基岩裸露在外,而附近没有任何山体与之相互关联的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她是由某山体断裂塌陷而形成的。而这个断岩的母体,就是西边的元山子。但这块巨石与原山体为什么会相距如此之远呢?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早期冰川活动形成位移有关。而且还认为,在这次冰川运动时,岩体受过往的浮冰不断地刨削,才会出现巨石整体模样呈几何体变化,呈切面直观,棱角分明,方正有形的整体。虽然不规则,但东西南北还都有其比较完整的面。更难能可贵的是,顶部也还有其相对完整的平台,才使得人们在上面修建庙宇,形成一方佛教净土。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块石头仅地表以上竟达30米之高,在地表以下还有多深多大,无人知晓。从她把一只脚扎进河潭之中,几亿年来从未改变其地理位移的稳定性看,其地下部分绝对应该大于或等于地上部分。由此推知,当口寺虽与西边的十二连山不是同一家族,但其雄浑和伟岸,与这组群山却是等高平齐的。

天公开物,在河道中央耸立出了如此俊秀的地质奇观,鬼斧神工,在地平线上雕塑出了如此壮美的挺拔山体,无不让人惊叹。但是人们发现,在平天平地之中怎么就突然长出一块巨石来了呢?就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来为她的身份正名。在当地民间,说到当口寺这块巨石的起源,有很多非常蹊跷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关于南海观音的故事了。传说南海观音为了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曾经化身为一位民妇,来到沔水流域,深入民间进行明察暗访,度量人间善恶,了解民众疾苦,验证祸福因果,广结尘世善缘。施恩布惠,解急救难,惩恶扬善,除病祛疾,扶弱济困,放生送子。她遍游沔水两岸,广撒仁慈恩惠,在布施应有慈悲,了结所有善缘后,将要返回南海时,来到了养家河边。这里没有渡船,也没有桥,必须涉水过河。她见身边有一块石头,就坐了下来准备脱鞋。正在这时,突然遇上了河水上涨。眼看着她坐的这块石头,就要被水淹没了,她不得不略施法度,让石头变高变大。就这样,河水不断上涨,石头不断变高,直到河水再也无法淹没这块石头了,她才起身渡河南下。南海观音走了,身后却永远留下了这块高大的巨石。后人为了感念观音菩萨,就在这块石头上为佛祖和菩萨修建了一座圣殿,这座圣殿就叫做当口寺。

这快巨石并不是很大,但上面修建的寺院却非常宏伟。整体建筑,精致缜密,内部设置,应有尽有。在巨石的东南角,人工凿成阶梯,沿石级折向南端继续上行,到达临近顶端的平台处,有一道向正南方向开启的山门。进山门有一过道通向内部。寺院分前殿,正殿和后殿三部分组成。前殿俗称为娘娘殿,里面主要供奉着送子观音。穿过前殿,为一小小的四合天井院子,是僧侣和香客们主要活动的地方。院子北面的正殿被称为大佛殿,里面供奉着佛祖及其他众佛。正殿西面的通道,沿伸到北面的后殿,后殿又称为阎王殿,里面不但有阎君爷,还有阴曹地府的各路鬼神。尤其让人惊悚的是,殿内壁画陈述的是,生前曾经做过歹事的人,死后均要经过数度审判。血淋淋的表述着那些被割舌、剜眼、下油锅、入火海、上刀山、进地狱等行刑的全过程,其教化作用能让一般游客望而生畏,不寒而栗,一经过目,永生难忘。

西边有一排偏房,是僧侣们的起居室。起居室的最北边,即巨石的西北角,是僧徒弟子们的厨房。传说就在这个厨房里,还有一眼天然的水井,直通巨石下面河底的深潭里,寺内和尚不出厨房,不下石级,就能用绳子吊下水桶把水打上来。这就解决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国学难题,也解决了寺院的消防安全用水。是天工巧夺而成,还是神灵为之使然,不得而知。当然,这究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或者是真正在巨石上确实长出了一眼水井,由于早年的庙宇坍塌,原始地貌已经被人为改变,又无史料可考,就全当是传说而已吧。

当口寺的寺院应该是明清时期修建的。由于是在巨石之上,她不和其他寺院相同,周围没有古柏乔木掩映,没有绿树花坛环绕,而是高高低低的禅院像海市蜃楼一样,高悬于空中,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在没有高楼大厦的古代,真可谓是一大美景。她地处汉江与养家河的中间, 晨钟暮鼓,曾与南面的柳家寺,北面的弥陀寺,东面的观子山,西边的柏林寺相应相和。在月明星稀,气定人静的夜晚,悠扬的钟声,伴随着闪灼的香火,会传递得很远很远。这会不会是对“十二连山”东面的“一颗明珠”的另外一种解读呢?

解放以后,政府将当口寺的寺院腾空,为当地的牟营村办了一所小学校。上世纪七十年代,巨石上面的古旧房舍,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当地政府将古寺院房舍全部拆除,并将上面的地基重新开凿平整,重新修建起了砖木结构的小学校舍。

上世纪九十年代,勉县机构改革,行政村合并。当地所在的行政村牟营村,与东面的板桥村合并为板桥村。原牟营村小学和板桥村小学的学生,都集中在晏家湾的镇中心小学上学了。此时,位于当口寺上面的小学就被“闲置”了。

当年的当口寺,现在成了真正的“当口石”,但气势还是那么宏伟,身躯还是那么伟岸。而且始终在向世人展示着那颗“明珠”的形象,并向人们诉说着千百年来世道的风雨和沧桑,世界的巨变与永恒。

【作者简介】 晏济亚,勉县退休干部,汉中市作协会员。曾出版个人诗歌散文集《沔水渔歌》,校注清光绪末年沔县知县王声扬撰《沔县乡土志》,有多篇作品发表在中省市报刊杂志。

总编:熊建华

执行主编:胡彦琛

本期审核:田也,责编:天辉,序号:1768

Hash:2b02d9196c728398e841c16ed70ee971e54d9dde

声明:此文由 赤土岭文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