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风情之拉祜族篇

拉祜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崇拜多神,奉“厄莎”。拉祜族分布在中国、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拉祜族自称“拉祜纳”(黑拉祜)拉祜族、“拉祜西”(黄拉祜)、和“拉祜普”(白拉祜),拉祜的意思是“老虎”。他称有锅锉、果葱、苦聪、黄古宗、倮黑、黄倮黑、缅、目舍等。中国境内的拉祜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羌人系统,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拉祜族地区属于亚热带山区,以农业为主,1950年以前,拉祜族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已发展到地方经济;有的保存着土司制度的残余;澜沧西南部,孟连、沧源耿马西双版纳等地的拉祜族都是被傣族封建领主所统治,保留原始公社制的残余。

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民间文学也极为丰富,传统的乐器有“芦笙”和“三弦”。拉祜族除种植粮食以外,还大力种植甘蔗茶叶咖啡、橡胶。创办了炼铁、农机、采矿等。拉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有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

拉祜年除夕晚上舂粑粑,大粑粑象征太阳和月亮,小粑粑象征星星和五谷丰登,在农具上要放上一些粑粑,表示让它们和主人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村寨里宰牲畜,户主都要给各户分一节大肠和几勺鲜血,民间有不见牲血不吃肉之说。初一凌晨,全寨的年轻人都要背葫芦或抬竹筒,到山泉去抢新水,然后便开始正式过年,喝酒唱歌。一般过年都由初一到初五;初九到十一为小年。小年的活动内容基本与大年相同。

作者声明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Hash:6e510ff4da2f100ff65a3d4a6242fe45ff06610d

声明:此文由 快站云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