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34个乡镇名字竟然是这样来的!最意想不到的是...

沭阳占地2298平方公里

有将近200万人口

沭水之阳为沭阳

这是沭阳名字的由来

你知道沭阳下辖的34个乡镇名字由来吗?

你的家乡藏着怎样的故事?

赶紧看看吧

1.高墟

高墟乡原名“高苴乡”,1985年“高苴乡”改为高墟乡。传乾隆第三次“南巡”期间,从连云港海州乘船沿蔷薇河入淮南巡,经一拐弯处(今高墟镇所在地),见河南岸有高滩,住有人家,四周草木茂盛,微波荡漾,河岸异草叶宽茎壮乾隆甚异,向随从问为何禾,伺臣应声说:“此草为苴”,乾隆随口道:“高滩围苴,此乃仙境也”,“高苴”从此得名。

2.桑墟

沭阳古集镇,明朝洪武年间,曾经开设桑墟铺,因此得名。因为水运便利,文人雅士常常到此吟诗作对。

3.茆圩

茆圩乡历史悠久,据《沭阳县志》记载,早在西汉武帝时,就在该乡厚邱村一带设置厚邱县

4.潼阳

1949年设阴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驻地阴平,因位于阴平河畔,故名;2000年原阴平乡改设潼阳镇。

5.颜集

颜姓在此兴集而得名。

6.新河

因靠近新排河,故名新河。

7.庙头

《汉书》地理志载:东海郡属徐州三国时为魏地,五代时庙宇众多,僧侣聚居,其中以“天齐庙”居首,故名庙头。

8.贤官

贤官镇名出自于明万历年间境内修建的贤官亭

9.万匹

据历史记载,清朝末年,万匹有一座五更庙,规模宏大,香火鼎盛,远近闻名,全国各地的信男善女前来膜拜。最为热闹的是一年一度的骡马庙会,庙会以骡马交易为主,市场繁荣,商贾云集,骡马上市量都在万匹以上,因而得名万匹。

10.华冲

相传过去沭河流经境内,每当汛期,洪水泛滥,经常决口,群众称“华冲!”(方言“华”含经常的意思),故而得名。

11.湖东

湖东镇历史悠久,因位于青伊湖东口岸而得名

12.西圩

西圩开辟于明朝中期,当时有一位姓李的始祖叫李正芳,年轻时曾考取乡贡,性情耿直、傲慢,鄙视朝政,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为了躲避政事隐居安徽岷山修真。三十多岁还俗后,娶妻孔氏,逃荒来到西圩。他的子孙后代在这片土地上开荒繁衍生息,到清朝时族民已达千余人。当时社会治安很乱,贼匪经常进村抢劫,于是李氏族人决定筑圩保家。在村周围挖掘宽8米、深4米的护村河,护村河内筑起南北长400米、东西长800米、高4米的土圩。圩子筑成后,不论官兵还是贼匪都不敢轻易来犯。因李氏的堂号是“陇西堂”,所以四乡八镇都称这里为“西圩”。

13.韩山

汉朝大将韩信曾于此练兵习武,韩山由此得名。

14.官墩

明朝抗击倭寇时,官军在现官墩街北首的小山上筑土墩作防御工事,称官筑墩而得名。

15.龙庙

龙庙镇始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相传因纪念龙王三太子建龙王庙而得名。

16.扎下

扎下镇清代为扎下铺,因地处扎下河流域而得名。

17.耿圩

清代,耿姓地主在此兴集,并且四周筑土圩得名。

18.悦来

悦来镇名取自孔子《论语》“近者悦,远者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19.刘集

民国时,刘正川在此兴集,故名刘集。

20.陇集

传说,唐朝末年,唐高祖李渊陇西(今甘肃陇西一带)有一支后人,因战乱逃荒流落到沭阳西南方向,看到一大片无人居住长满茅草的高地,就在那里搭建起简易的棚舍安家住下来,后来这支陇西人把这块长满茅草的荒凉高地称之为沭阳西南岗。李渊这支流浪到沭阳西南的后人,后来人丁兴旺,就把李渊之后安家居住之地叫陇集。陇集,即甘肃陇西人聚集之地的意思。

21.北丁集

北丁集乡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早在明清时期即有丁姓家族在此开设茶馆,逐渐集聚人气并形成交易市场。

22.七雄

原镇政府所在地——官田,相传是明代朝廷官员土地,因不纳赋税故称官田。清朝中叶曾建镇,称“东流镇”,解放后原名官田乡,为纪念七位英烈忠魂,于1968年改为七雄乡。

23.汤涧

地名起源于清朝初期,当初由汤姓人家和财主徐文涧共同发起兴建集市,后经协商取“汤”和“涧”合为“汤涧”,由此“汤涧”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24.吴集

传清代吴姓的人在此兴集,取名吴集

25.李恒

相传,李恒早年属东海郡的一个海口,海拔仅为2.9米,每年三月发桃花水,连上五月黄梅天,汛期一直持续到农历十月间,南北交往极为困难。一位住在沙屋基高地上名叫李恒的人,用自制木伐,为南来北往的行人摆渡。后来,为纪念这位乐善好施的艄公,人们就把这块历尽沧桑的土地命名为“李恒”。

26.马厂

马厂历史悠久,宋代前为硕项湖的冲积淤地。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骑兵部队南征得胜,班师休整途中见此地草肥水甜,气候宜人,遂养兵憩马于此,人们见马多而称之为“马场”,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后人们习惯称“马场”为马厂。

27.东小店

东小店乡历史悠久,东小店乡古时曾以独树镇命名,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清代康熙7年大地震后,重建归来集,因前往泗阳运盐的客商时常经过这里,小商店、小客栈逐步多了起来,故习惯称为小店。

28.胡集

胡集原名半边店,清朝翰林编修胡简敬受奸臣所害充军路过此地,因天热口干,坐在半边店旁独树桩下卖茶老太太的茶棚中纳凉,卖茶老太太看他口渴就赠茶给胡简敬喝。不久,胡简敬得以平反,官复原职,为了报答感谢老太太的恩情,就把半边店买了下来,建成庄园,并逐渐形成集贸地。胡简敬死后,半边店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半边店改为胡集。

29.塘沟

塘沟镇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明古镇,隋末唐初名将程咬金、罗成曾在此交战,构筑沟塘工事用以拒敌,后人为纪念开国功臣兴唐之功,遂把此处起名为“唐沟”,后演变为塘沟。

30.周集

明末清初,因周氏族人在此兴集,故名周集,原属于涟水县,1943年划入沭阳。

31.沂涛

沂涛,原名太平。1965年,为了纪念革命烈士朱沂涛,更名为沂涛。

32.钱集

钱集原是湖畔村落,相传元末年间即有人在此劳作、繁衍生息。康熙42年(1703年),由奉政大夫钱镦发起兴集,故名“水旱码头钱家集”,后称钱集。

33.十字

十字街道清以前称为十字桥、十字街。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十字公社,后更名十字乡。

34.青伊湖

因地处青伊湖荡得名,驻地滥洪,传其地元代称荷花镇,后因遇雨则道路泥泞,故称滥洪。

Hash:18f4b77ed1f6b74a43a0b7fe1ef4847cc5a41b1e

声明:此文由 微享沭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