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传之创宗立业

一别四载归来,善导大师信心倍增,即萌在悟真寺创立净土宗业奢想。 他深入藏经阁内,细检净影慧远与寺主净业有关净土论义,翻阅慧超与法诚所传九品 往生讲记,查看慧思、智顗与吉藏事涉弥陀净土著疏,偏依昙鸾净土之说与道绰称名念佛, 遂立《观经》、《寿经》、《弥陀经》与《往生论》等三经一论为宗学正依经典。 时之净土文义,诸说杂乱,异论纷出,先贤大德,各有所见。为此,大师燃灯续明, 夜以继日,先出《观经四帖疏》四卷,解疑《观经》要义,作为正宗教理,以楷定古今。续 出《往生礼赞偈》一卷、 《西方净土法事赞》二卷、 《观念法门》一卷、 《般舟赞》一卷,述 说行事仪式,作为正宗行义,以规范宗法。 贞观二十一年七月,慧远突染疾患,不幸辞世。临终之时,将后事委付启芳与大师。 大师以博学多才,品行不群,受启芳等人所推,为寺院僧众相拥,担任上座,遂开创宗立业之举。 创立终南山净土正宗法门,并非等闲易事。悟真寺虽为长安独著之净土名刹,但主要 流派却是依《法华》、《般若》二经,以般舟行道为其净土教门特色。与庐山东林寺相近,修 行禅观证悟,求得生死超脱,法门惟益上流社会。而转依净土三经一论,修行称名念佛,法益大众凡夫,自须间以时日。

正是如此,大师决定整饬寺规,改革管理,按原有寺院群落分布,设立上方修观、下方弘法之两院体制。上方北院与南院作僧人静修观念之处,下方玉泉寺改设下院,作为面向大众说法之所,山北寺改作山北道场,专行净土法事。 大师法义以称名念佛、乘佛愿力为往生净土捷路,方便之门则向大众凡夫敞开。这一 新义已与己往不同,故在下院玉泉弘开讲席,传扬《观经》要义,广布四帖疏理,进而推出新立净土正宗。

为使念佛法门弘传天下,大师以信众布施所得,亲自带头并组织笔工文匠,大量书写 净土经卷及有关论疏赞偈,广赠各地僧侣与受法道俗。念佛法门要义,更随同经文施赠,一起广行流传。

较大师入寂早十四年的道宣律师,在《续高僧传》中记载,大师“写弥陀经数万卷” 。 北宋戒珠撰《净土往生传》 ,言大师“写弥陀经数十万卷” 。随后王古重修,又作《新修往生 传》,云: “写《阿弥陀经》 ,十万余卷。 ”如今新疆高昌故城发掘,见有大师所写《阿弥陀 经》残片,甘肃敦煌文献亦有《沙门善导愿往生礼赞偈》 ,足以证明大师写经事迹并非一时 风传。 与之同时,大师又画净土变相图本,亲自操笔着彩,在山北道场墙壁作净土变相壁画。 以强烈的因果报应色彩,唤起四方民众善知,激发士庶百姓心向西方净土。 净土变相画成,道场更添庄严肃穆。游者闻讯,蜂涌而至,莫不赞叹,西方净土奇妙。 为恶者睹,阿鼻地狱,历劫诸苦,但觉毛骨憟然,心生敬畏。

山北道场,本是朝廷超度为国捐躯亡灵之处,大师奏报官府,广开净土法事,面向士 庶百姓设忏救度,祈愿冥福,灭罪现报。 由此,四方之众,争相趋附,期得救度,念佛往生。乡俗民风,皆因普受教化,心向 佛门,从善如流。射猎之人,畏罪改业,另谋生路;作孽之徒,忏悔罪业,洗心革面。

悟真寺遂以念佛道场之胜,而名扬京畿,为世人关注。 三百余年过后,北宋诗人魏野前来蓝田,在《寄赠蓝田王辟寺丞》诗中记云: “解使射 猎人改生,能令逐熟客安家” 。今之悟真寺所在乡镇,仍名称普化。可见大师当年弘化,影响深远,非止千年。

伴随山门日崇,声望日高,大师遂作寺院扩修。为玉泉院修建了讲法堂所,山北道场新置了净土法堂,上方北院辟设了净土院

永徽年中,大师在上院修立净土别院,工程在北岭西段进行。有一大石横卧台面,十分碍事。工匠用火烧水浇,始终不能令大石破碎,只好让石匠以铁锤钢钎劈开。石开之际, 内中见有一尊金像。大石四面包裹,又无一丝缝隙,不知何来金佛趺坐?此一奇闻,立时轰动京师长安, 被人认为是净土宗兴起的灵瑞感应。 出于石中的金像高约五寸, 依《法苑珠林》 所记,当时保存寺内。

历经大师竭心操持,悟真寺净土正宗立就,寺院面目为之一新。上下两院,彼此构连, 浑然一体,气势恢宏,蔚为大观。上院殿堂严整,鳞次栉比,莲台竹影,飞阁环廊;下院讲 席虚座,法堂宏敞,玉泉宫胜,净土灯明。数年之间,僧侣已过千人,屋宇四千余间,道是: 宗庭灵光闪现,净土秀甲终南。

Hash:9758fbdeb814d1bd7d0abde78d55f75a411eb004

声明:此文由 佛法大智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