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孔子十哲之一的衣冠冢,有济南40年发掘的石碑,还有卫青墓地铭

孔子有10个最得意的门生,被后世称为“孔子十哲”。十哲中只有一人葬在济南,虽然只是衣冠冢,却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目前,济南已经依托这个衣冠冢建立了"孝文化博物馆"。

这是哪里?闵子骞之墓!闵子骞,名损,字子骞。在孔子的弟子中,他与颜渊并称,为人至孝,留有“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的单衣顺母、鞭打芦花的故事。这个故事经历代传颂,如今已经家喻户晓。对此孔子曾大赞:“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欧阳中石题写的崇孝苑

也许有人认为,闵子骞只凭孝行就进入了孔子十哲的“排行榜”,这实在是一种误读。史载,春秋时期鲁国的三桓之首、掌握实权的季孙氏久闻闵子骞大名,想请他出任“费邑“。因为不满季孙氏凌驾鲁国王君之上的行为,闵子骞坚辞不出,给来人说:“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

闵子骞之祠堂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再来找我,我就跑到汶水以北去。为什么要说“汶水以北”呢?这是因为古汶水(今大汶河)发源于旋崮山,流经今天的莱芜新泰泰安肥城宁阳、汶上、东平等地,汇流入济水,是济水主要支流。对于当时的古人来说,汶水无疑就是一道天堑。

孔子十哲之一的闵子骞

闵子骞说要跑到汶水以北,基本等同于进入了与世隔绝之地,外人将无从查找。为什么他要违背“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呢?这是因为孔子还有一句话: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意思是天下之势符合大道时,可以出来作官,服务社会;如果礼乐崩坏,就不能出仕。闵子骞正是看到季孙氏种种不合大道之事,不愿同流合污,因此坚辞不出。

闵子骞之祠

据载,闵子骞死后被葬在齐地(现址处),唐宋时荒芜,北宋时人们重新为他建了衣冠冢,此后各代均有修缮。至上世纪60年代,闵子骞之墓占地35亩,封土直径70余米,高20余米,院内有合抱粗的松柏30余株。后被严重损坏,祠堂被拆,石碑被砸,封土被挖走烧砖……2003年济南对闵子骞之墓重新修缮,2004年对外开放。

闵子骞衣冠冢

引人关注的是,院里目前堆放着济南40年来发掘出来的石碑,其中以墓志铭居多。另外,还有大量济南古旧建筑拆迁时,抢救保留下来的部分碑刻。其中比较知名的一块墓志铭,记述了明朝抗倭平寇名将卫青(与汉朝卫青同名同姓)的事迹。卫青墓原在济南药山王炉庄。上世纪70年代被掘,目前仅留存墓志铭。

卫青墓志铭

卫青,明朝永乐年间任山东备倭都指挥。唐赛儿起义时,卫青率兵击败,平定山东,被提升为山东都指挥使。后来参与抗倭“至若肃清乎海道,殄灭其妖”。死后获封“镇守山东等处龙虎将军、上护军左军都督府都督”,墓志铭由朝廷颁赐。

韩复榘亲书的“裕鲁当”

在众多古旧建筑碑刻里,比较知名的有韩复榘亲书的“裕鲁当”;清末著名书法家王垿所书的“鸿祥永”。1932年,为打破济南当铺被日本人垄断的局面,韩复榘在按察司街南头开办官办“裕鲁当”当铺,他亲自书写店名,刻制于当铺大门上方。“裕鲁当”是当时济南最大的当铺,后于日军侵占济南时被毁。

王垿所书的“鸿祥永”

“鸿祥永”,在济南仅次于旧军孟家的“祥”字号,是“永”字号绸布店的“旗舰店”。创建人是来自于章丘明水的马锡田,1896年他在孟洛川资助下开办首家绸布店,又创办了“鸿茂永”,生意红火。马锡田成为名噪一时的济南富豪,“永”字号也成为济南五大绸布店之一。

九华楼首创了九转大肠

“同昌货栈”碑刻牌匾

净居寺的碑刻

另外,还有首创鲁菜“九转大肠”的济南名店“九华楼”的碑刻牌匾;热心市民从垃圾场抢回、拒绝高价收购而无偿捐献的“同昌货栈”碑刻牌匾;曾经是济南最大的寺院——净居寺的碑刻……这里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碑刻?主要原因是这里曾长期被作为出土碑刻的库房。为此,有关部门六七年前曾计划在这里建个碑刻博物馆。

碑刻零散地堆放在院内

只是,现在的碑刻多数没有整理,也没有详细内容的介绍,都零散地堆放在院内。这里与百花公园一墙之隔,那边是欢声笑语、人来人往,这边则少有人至,似乎已被遗忘。这个如此充满故事的地方,正等待着更多人的关注……

(本文为指动济南原创内容,已授权今日头条、百家号、微信公众号、企鹅号、搜狐号、大鱼号、网易号同步更新,其他网站和自媒体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请点击下方的留言。或者点个赞,转发一下,让朋友分享本文。)

Hash:0ed82720554897a44411bb5555bd395a9efe2117

声明:此文由 指动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