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圣地、美好乳山”,走进“乳娘精神”发源地—胶东育儿所

有一种真爱,与血缘无关,却感天动地

有一种深情,相处数载,却醇厚绵长

有一种大义,叫奋不顾身舍生忘死

有一种娘,不是亲生却胜亲生

她们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乳娘

这里就是“母爱圣地、美好乳山

9月18日、19日,由乳山市文旅局主办、威海众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组织的“金秋重逢·聚焦乳山”融媒体采风行活动启动,两天的时间里,采风小组走进乳山,探访乳山文旅板块,感受和发掘乳山市文化旅游资源,助力文旅产业向好发展。

俯瞰乳山胶东育儿所红色教育

“母爱圣地、美好乳山”的城市品牌内涵来源于胶东育儿所的“乳娘”。在战争岁月里,乳山的乳娘们放下自己嗷嗷待哺的亲生儿女,去哺育革命战士后代,延续和保护革命“火种”,这种超越本能的大爱感人至深。

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取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她们把最后一滴奶留给乳儿吮,最后一口粮留给乳儿吃,最后一件衣留给乳儿穿,生死关头甚至舍弃亲生骨肉,把最后一丝生的希望留给乳儿。

19日,位于田家村的“胶东育儿所”旧址,前来参观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人络绎不绝。

1942年11月,日寇在马石山一带制造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惨案,当时,胶东育儿所的二三十个孩子被包围在马石山一带,育儿所的全体工作人员和乳娘们提出的口号是:“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保住孩子,人在孩子在。”这些乳娘用她们的全部心血,使育儿所的孩子在残酷的“扫荡”和多次迁徙中,无一损失。

乳娘矫月志后代田瑞荣给参观者讲解母亲哺育乳儿的故事

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设胶东育儿所纪念馆和胶东育儿所旧址两个部分,10处展室,通过文物、照片、影像、复原展室等多种形式,展现胶东育儿所历史

为了能永远铭记那段难以忘记的红色记忆,让“乳娘”精神得以传承,2016年5月,乳山市政府广泛收集整理革命文物和史料,多部门协调联动加快筹建工程,最终利用胶东育儿所原址田家村民房,修缮了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这是继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之后乳山市打造的又一红色精品工程。

红色舞剧《乳娘》

根据胶东育儿所“乳娘”原型,乳山市精心编排打造了吕剧“乳娘”,由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担任艺术顾问,其弟子史萍担当主演。先后荣获山东文艺精品工程和泰山文艺奖,被评为山东省京剧和地方戏十大重点保护剧目,并将其作为影视题材拍摄电影

从此乳娘精神得以继承和发扬。乳娘的事迹生动诠释着乳山人民以命相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大爱无疆的乳娘精神在我国抗战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END

Hash:3d63b451f51af4d68542943e547f495c5eb998cf

声明:此文由 发现乳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