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环岛边上有座明皇蜡像宫 对于昌平人既熟悉又陌生

本篇文章部分内容转自

【百度百科】、【崔一寒老师】

【2000lxh老师】、【天马骑士团老师】

【李怀玉老师】

【人民日报新浪微博】等

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明皇蜡像宫 它是熟悉的

为什么说,明皇蜡像宫对于昌平人来说,它是熟悉的呢,记忆君想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小时候可能去过,一个是它的地理位置。

明皇蜡像宫于1994年8月开业,是展示中国明朝历史的大型人文景观,展厅有26个场景,374尊蜡像。

明皇蜡像宫以明代276年间的重大史实为题材,截取26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横断面,以16个皇帝为主线,展现了从朱元璋至崇祯16个形态各异的明代皇帝的生平史迹,以蜡像艺术和现代声、光、影视技术为表现手段,通过场景和人物形象,再现了明代历史。

相信明皇蜡像宫刚开业的那几年,暂且不说昌平以外的地区,就咱昌平境内,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只要赶上什么春游秋游,一准儿都去过这个地方,或许你已经没有记忆,但是仔细翻翻你小时候的照片,或许就有一张在明皇蜡像宫的合影。

至于为什么,记忆君想其一就是那个年代旅游景点相对较少,就近原则这座在当时看起来还是很强大的明皇蜡像宫一定是首选景点之一,其二就是支持昌平本地企业,促进昌平经济发展。

所以,很多昌平人从小就在脑海里有一个明皇蜡像宫的大概形象,当然可能长大之后就再也没有进去过了,所以印象很模糊,但还是有印象的。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点可能更为重要,就是它的地理位置,明皇蜡像宫位于昌平西关环岛西北方向,昌平西关环岛是昌平城西部的重要枢纽,进京出京、南口、十三陵都得打这儿经过,这么一座庞然大物矗立于此,要想不为人所知,还真有点难度。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在明皇蜡像宫周围,有包括314路、872路、878路、879路、357路、376路、376路区间、655路、870路、879路、880路、880区间、883路、919路、快速直达专线66路、昌33路、昌36路、昌70路、昌32路、昌53路、昌35路、昌67路等在内的20余条公交线路设置站点。

可能有的站点叫做昌平西关环岛北、昌平西关环岛西,但是人们更喜欢叫它明皇蜡像宫,每当记忆君从南口坐车前往昌平城区的时候,如果有报站员,或者司机师傅会在报站广播之后大吼一声,多半是喊出,明皇蜡像宫就要到了、蜡像宫到了一类的话语,这免费的广告可真是深入人心呀。

提到公交,还有一点就是,这里经常是人们换乘919前往八达岭的一个换乘点,记忆里经常有这样的片段,您好,我想去八达岭怎么坐车呢?您到蜡像宫下车,换乘919路公交车前往八达岭。您想想八达岭这么火,那明皇蜡像宫这座换乘站能不火嘛!

明皇蜡像宫 它也是陌生的

明皇蜡像宫,它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说到这里,这句话才完整,为什么说它又是陌生的呢?

因为我相信很多昌平本地的朋友,在高中、大学毕业之后,很少有人能够专门再去这里游览一圈,仔细看看明皇蜡像宫的26个场景,了解背后的历史故事,观赏技艺精湛的蜡像模型。

可能40元的门票钱确实有点贵,可能因为有明十三陵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在我们身边,像明皇蜡像宫这样相对虚拟的景点,感觉可看性并不是很强。

记忆君以前也是这么想的,后来办了一张旅游年票,上面正好有明皇蜡像宫这个景点,所以记忆君就进去转了一遭,就如同网上所说,在导游的带领下,26个场景,像过电影一样,几分钟一个几分钟一个的经过,仿佛在几十分钟内,从新穿越回了大明王朝,有一些蜡像的场景还真是历历在目。

因为免费的风景年票,记忆君才有幸进去转了一遭,可能很多人并没有进去过。其实仔细想想,与明皇蜡像宫同时期或者前后几年修建或开放的昌平知名旅游景点,什么九龙游乐园、神州爱犬乐园、北京鳄鱼湖公园老北京微缩景园、昌平游乐园,还有那个烂尾的沃德兰乐园,它们有的关门谢客、有的成为废墟、有的早已灰飞烟灭改作他用,明皇蜡像宫能够坚挺至今,也着实不易。

那么记忆君就在这里,通过照片和文字,咱们虚拟游览一下明皇蜡像宫的各个场景,其实对于了解明朝历史,还是有一定帮助的,作为生活在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周围的昌平人,对于明朝历史,还是应该略知一二O(∩_∩)O~不要让明皇蜡像宫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第一场景,濠梁投军

明太祖朱元璋,时为濠州(今安微省风阳),钟离乡皇觉寺的游方僧,1352年加入了由郭子兴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得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并于1356年成为这支农民军的首领。经过12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翦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王朝。明太祖年号洪武,死后葬于南京孝陵。

第二场景,翦灭群雄

1363年,朱元璋为了统一天下,与陈友谅会战鄱阳湖,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直逼朱元璋,以至于死地。幸得朱元璋大将徐达、常遇春、俞通海奋力拦截,使陈友谅中矢而死,而朱元璋反败为胜,取得了剿灭群雄之最后的胜利。

第三场景,定鼎金陵

1368年元月23日,朱元璋在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主要敌手后,在南京奉天殿举行登基大典,建立了明王朝,是为明太祖。他在政治上强化专制的中央政权,在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使明代社会一度发展与繁荣。

第四场景,重典治国

明太祖为强化封建专制统治,以《大明律》《大诰》为基础,重典治国。为防止臣下揽权结党,大狱屡起。1380年丞相胡惟庸被指控谋反,家属亲友受株连被杀者三万余人。1393年大将军蓝玉案,又导致两万人被杀。这个场景便是明太祖亲审蓝玉案的情景。

第五场景,削藩激变

明太祖自1378年开始将23个儿子分封各地为王,其中四子燕王朱棣实力最强,明太祖立死去的太子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1398年,明太祖死,朱允炆继位,改元建文,称明惠帝。他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密谋削藩。自1398年6月起,杀囚周王、湘王、齐王、代王。但当向燕王朱棣下手时,朱棣举兵抵抗,“靖难之变”于是发生。

第六场景,靖难夺权

1399年6月,燕王朱棣以诛除齐泰、黄子澄奸臣为名,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在北平举兵,开始了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明惠帝优柔寡断,偏听谗言,致使明军战败。1402年8月,燕军兵临南京城下,谷王朱穗、曹国公李景隆献城投降。朱棣入城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数万人,明惠帝下落不明,朱棣由此做了皇帝,即明成祖(1360年——1424年)。北京十三陵之长陵,就是明成祖的陵墓。

第七场景,永乐盛世

明成祖年号永乐,在位期间锐意进取,政绩辉煌。他建立内阁,迁都北京,五次北征,驱逐蒙古侵扰势力,设努尔干都司与哈密卫,巩固东北与西北边防,浚通大运河。对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修篡的《永乐大典》成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派郑和7次率世界最大规模船队出使西洋,显示出强盛的国力。这里展示的是明成祖接受郑和所率外国使节和所俘锡兰王朝拜的情景。

第八场景,迁都北京

明朝主要外患是退居漠北的蒙古诸部。但国都南京距北疆太远,不利于维护帝国统一。明成祖以北平起家夺权,于1403年改元永乐,更北平名为北京,并于1406年作出迁都决定。北京城1407年开始修建,历时13年,1420年完工,基本是对元大都的扩建与改造。在漕运通畅后,明成祖于1421年2月在天坛祭天地,举行迁都大典。北京城从此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此场景为明成祖审视故宫角楼模型。

第九场景,仁孝天子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靖难之役时留守北平,以1万人守住李景隆50万人对北京的进攻。他1405年做了皇太子,以体恤民情著称,制订一系列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1425年改元洪熙,同年5月病逝,葬明十三陵之献陵。这里展示的是他途经山东邹县,见灾民以草食充饥,即责令地方官吏开仓赈济的情景。

第十场景,高煦之叛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1435年)是明仁宗的长子,1426年接替病逝的明仁宗为帝,年号宣德。执政期间,镇压内部反叛,守边持重,抗灾赈饥,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死后葬北京十三陵中的景陵。这里展示的是明宣宗审讯反叛的汉主朱高煦的情景。朱高煦力大,将扣他的300斤重铜缸顶起。明宣宗惊骇不已,下令以炭火炙杀朱高煦于缸内。

第十一场景,土木之变

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攻入山西大同。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受宦官王振操纵,不顾大臣反对,率50万大军亲征。王振为炫耀权势劝明英宗去其家乡蔚州游玩,在土木堡被瓦刺军追杀。明军溃散,辎重、宫嫔全为瓦剌所俘获,邝登、张铺、井源等从臣遇害。祸国贼王振被护卫军樊忠锤杀,明英宗本人做了瓦剌军的俘虏。

第十二场景,保卫北京

1449年10月,瓦剌首领也先俘获明英宗之后,率大军进攻北京。明兵部侍郎于谦力主抗战,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立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为皇帝,即明代宗(1428年——1457年),以示明朝丧君有君、坚决抵抗。于谦整顿防务、招兵勤王,列阵于京城九门之外拒敌,双方激战5天,瓦剌军损失惨重,只好撤退。于谦以大炮轰击,副总兵范广斩瓦剌将领孛罗卯那孩。明军逐瓦剌势力于塞外。这里展示了明代宗与于谦登城督战的情景。

第十三场景,南宫复辟

明英宗中年失去皇位,1450年10月被瓦剌放回北京,以太上皇身份被软禁在南宫,但仍不死心,与石亨、徐有贞等亲信暗中勾结,等待时机。1457年2月,明代宗病危,石亨等用大木撞开南宫宫门,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黄袍加身,再次入朝堂做皇帝。他杀害于谦,废明代宗为郕王,废除明代宗所建寿陵,以亲王规格葬明代宗于北京西山。他自己又做了8年皇帝,1464年病逝后葬北京十三陵中的裕陵。

第十四场景,纪妃藏儿

明宪宗朱见深(1446年——1487年)年号成化,所宠万贵妃刻毒,宫中凡有人怀孕,皆强逼堕胎。纪妃本为从广西抢来的蛮女,在宫中管理图书,与明宪宗偶遇成欢怀孕后骗过万贵妃,孩子出生后,由太监张敏密藏哺养。张敏于1475年向明宪宗奏明此事,明宪宗赶赴西内认这6年未见面的儿子。以后纪妃、张敏皆遇害。皇子朱佑樘继位后,将纪妃追谥为皇后,与明宪宗一道葬于北京十三陵之茂陵。

第十五场景,弘治中兴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1505年)1487年接替病逝的明宪宗做皇帝,年号弘治。因幼年坎坷,知母亲纪妃一生不幸,继位后有一系列勤政爱民的表现。他多次减免受灾百姓赋税,主张节俭,奖励发展生产,使明帝国经济在其任期内有所恢复与发展,史称“弘治中兴”。这个场景展示的是1488年他亲临先农坛耕田的情景,教坊令派来歌伎,被左都御史马文升斥责,示意歌舞伎退下。明孝宗1505年去世,葬北京十三陵之泰陵。

第十六场景,荒唐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521年)1505年继位,时年仅16岁,年号正德。由于自幼娇生惯养,做了皇帝后还任性玩耍。他将朝政放手给大宦官刘瑾,自己游乐于宫内外,甚至微服出行,与民女厮混。这里展示的是他在民间取乐的情景。死后葬北京十三陵之康陵。

第十七场景,海瑞罢官

明世宗朱厚熜(1508年——1567年)1521年继位,年号嘉靖,执政45年。其后期任用奸臣严嵩,迷信道教,20余年不见朝臣,政治腐败,外患严重。户部主事海瑞冒死上疏,批评皇帝听谗言、信道教、竭民膏脂、滥兴土木,使吏贪将弱、民不聊生。引用民谣:“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明世宗见疏大怒,将海瑞下狱。这里展示的是他见海瑞上疏而大怒的情景。明世宗死后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第十八场景,俺答封贡

明穆宗朱载垕(1536年——1572年)执政时,蒙古俺答汗内部发生矛盾。1570年俺答汗将孙子把汉那吉的未婚妻转许他人,把汗那吉愤而投奔明朝。明穆宗赐宴并授把汉那吉指挥之职。俺答汗以为明朝会杀其孙以泄蒙古多次入侵之恨。不料孙子得到厚待,十分感动,放弃侵扰,恢复与明朝的绢马互市。明穆宗以此举巩固了边防,为其执政6年最成功的措施。这里展示的是朗穆宗赐宴招待把汉那吉的场景。穆宗死后葬北京十三陵之昭陵。

第十九场景,居正改革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 1572年继位,年号万历。因年仅10岁,政事交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处理。张居正针对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形势,力主改革、澄清吏治、清查田产、改革税法、治理河患,稳定与俺答蒙古的关系,坚决抵御海寇侵扰,提倡实干,抵制空谈,改革取得巨大成效。但张居正死后,顽固派反扑,十年改革的成果终于付诸东流。这个场景为神宗等在东便门库府视察运河漕运的情景。

第二十场景,廿载罢朝

明神宗朱翊钧成年后耽于淫乐,长期不视朝政,曾经连续20余年不见大臣,致使政治腐败程度空前加剧。他又大肆营建,尤其为自己修建的十三陵中的定陵,每天役使民工、军匠3万余人,历时6年,耗银800万两。因国库空虚,他派宦官为矿监、税监,对人民大量掠夺,激起反抗。这里展示的是1621年明神宗与郑贵妃深宫作乐,方从哲等大臣求见不得,吏部尚书孙丕扬愤而卸冠出走的情景。

第二十一场景、第二十二场景、第二十三场景,三案迷离

明光宗朱常洛(1581年——1620年)是明神宗的长子。明神宗宠爱的郑贵妃想为自己的儿子朱常洵争太子位,与朱常洛发生矛盾。1615年,出现疯子张差执木棍闯入太子宫的“梃击案”。

1620年,明光宗继位,年号泰昌,食鸿胪寺卿李可灼所进红丸而死,称“红丸案”。

明光宗之子朱由校继位前,抚养朱由校的李选侍和宦官魏忠贤想随住入乾清宫,被朝臣反对,移住哕鸾宫,这就是“移宫案”。

三案迷离,反映明末宫廷内部斗争的激烈。明光宗死后葬北京十三陵之庆陵。这一奇冤直到1627年明思宗执政惩治魏忠贤时才昭雪。

第二十四场景,西学东渐

十六世纪,欧洲基督教传教士东来,出现了中西文化交流高潮。意大利人利玛窦,德国人汤若望等传教土向中国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与中国学者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互相学习,翻译了一批西方科学著作,制造了望远镜等科研仪器,体现出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对中国的影响。这里展示的是1630年,明朝历局监督徐光启、李之藻与意大利传教士龙华民、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一起在北京东便门观象台上讨论历学的情景。

第二十五场景,松锦之溃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1644年)在1627年继承皇位,年号崇祯。这时农民起义已经爆发,清军势力逼近锦州,他再无力回天。1641年4月,清政权皇太极全力进攻锦州,守将祖大寿告急。明思宗派洪承畴率步骑13万救援,洪承畴依明思宗指示速战急进,被围于松山城。1642年3月,因粮尽援绝,副将夏承德叛变,引清兵破城而入,洪承畴等被俘。祖大寿见状,举锦州降清。至此明尽失辽东之地,清兵即将入关。

第二十六场景,饮恨煤山

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以恭俭勤政著称,以致作为丢掉大明江山的亡国之君,仍为史学家同情。他1627年执政后扫除魏忠贤阉党,奋力维持即将崩溃的明王朝。1644年5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入北京,他只好自缢于煤山,在衣襟上手书:“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李自成下令将明思宗葬于北京十三陵陵园内明思宗所宠田贵妃墓内,称之为思陵。

Hash:c9949e3c7ffeec44e75e832c0486ea8e5cfc5ee7

声明:此文由 昌平记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