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 13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岩中国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长征出发地之一,这里曾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天堂,是“闽越人”的祖地和“南海国”的国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河洛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

古田会议会址

1、古田会议会址:原为“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位于上杭县古田镇采眉岭笔架山下。民国十八年(1929年)五月,红军第一次挺进闽西古田,改名为“曙光小学”。12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

长汀革命旧址

2、长汀革命旧址:位于长汀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9年3月至1933年11月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曾先后到闽西长汀从事革命活动,创建了长汀红色区域。长汀革命旧址主要包括1932年3月成立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试院。

四堡书坊建筑

3、四堡书坊建筑:位于连城县四堡乡,主要分布于中南、四桥、雾阁、田茶四个行政村。书坊是雕版印刷的场所,称堂、楼或阁,迄今为止尚存明、清时期书坊建筑八十余处,其中重要的有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的林兰堂,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的林兰集记、林兰仪记、大光书局及雾阁村的子仁屋(由天宝楼、务本堂、翰宝楼组成)等。

福建土楼

4、福建土楼:位于闽南民系和客家民系交汇的闽西南山区,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包括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等土楼群,其中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

培田村古建筑群

5、培田村古建筑群:位于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背依卧龙山,村前为开阔的农田,河源溪把房屋和田野分开,体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传统风水格局。元至正四年(1344年),客家先民吴拔仕由浙江省辗转迁此定居,形成村落。数百年间培田共建起30余幢高堂华屋、21座吴氏宗祠、6处私家书院、2道跨街牌坊、4座寺庙道观和一条千米古街。

西陂天后宫

6、西陂天后宫:位于龙岩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全部落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经大规模维修扩建,始成现在之规模,所以有“西陂天后宫,七代人马建成功”之说。这座天后宫造型奇特,是当今中国现存唯一的一座明代宫殿式7层“文塔”(又称“状元塔”),规模结构及其艺术成就都是国内外的天后宫所罕见的。

奇和洞遗址

7、奇和洞遗址:位于漳平市象湖镇灶头村东北,为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的洞穴遗址。该遗址是福建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土著文化,它的发现填补了福建乃至中国东南区域史前文化新、旧石器过渡阶段的空白。

汀州城墙

8、汀州城墙:位于长汀县汀州镇,始建于唐大历四年,至明清时期,汀州古城墙总长为5000多米,设有12个城门,“枕山临溪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挂珠”的独特格局。现在保存完好的城墙近3000米,将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

官田李氏大宗祠

9、官田李氏大宗祠:位于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由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公所建,被誉为“客家第一祠”。祠堂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内设有大厅3间、客厅26间、住房104间。

江楼

10、临江楼:位于上杭县城关汀江浮桥门码头边。蜿蜒的汀江穿城而过,在一棵百年老榕树的映衬下,这栋三层小楼临江而立。1929年10月,身患恶性疟疾的毛泽东是由几个赤卫队员用担架抬着,一路从永定合溪经由上杭溪口、庐丰抬到上杭城关的临江楼,曾经在此居住近20天。

闽西工农银行旧址

11、闽西工农银行旧址: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东城街道。建于1927年。占地面积132平方米,四层砖木结构骑楼式。11930年9月,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闽西苏维埃政府没收资本家财产,在此建立闽西工农银行。闽西工农银行先后在此发行股金收据和纸币,是闽西革命根据地内流通的有效证券,与大洋等值。1930年12月底,闽西工农银行由龙岩迁往永定虎冈。

红九军长征出发地

12、红九军长征出发地:位于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奉命撤退转移,在中复村的观寿公祠门前召开告别群众大会,赤卫模范连、少先队、从塘背至连屋岗11个村及涂坊等地的邻近群众、红九军团部分指战员参加了大会。红九军团于当天下午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群

13、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群:坐落在上杭县北部的才溪镇,1933年11月下旬,为总结和推广才溪人民革命根据地建设经验,同时为即将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作准备,毛泽东率领中央通讯排的警卫班战士,第三次亲临才溪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活动。通过十多天的调查,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以铁的事实批判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者针对根据地的种种谬论,以才溪乡的模范事迹,为全苏区提供了根据地建设的具体榜样,解决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环境下根据地建设不仅是必要而且是可能的重要问题。

Hash:9fcbcb51c5eff145272cb8c78e12c1b9bcfb5ed1

声明:此文由 寒夜吹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