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文化是当代玉雕艺术之渊源

5月6日,由著名良渚古玉专家、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明达老师带领,杭州玉器研究院一行10人莅临徐州,进行为期三天的战汉玉器专题研讨。

来自杭州西湖良渚故里的玉友们观摩了徐州博物馆、楚王陵;考察了邳州颇有盛名与规模的古玉作坊;听取了我的《徐州战汉玉器与邳州仿古玉雕》的专题介绍。还就部分经典的战汉及古玉器藏品上手细察考量,研究交流。

王明达研究员长期从事良渚文化考古发掘和研究,曾主持发掘了良渚遗址群内最具代表性的反山、瑶山、汇观山遗址、莫角山遗址以及其他大小不一的四五十座遗址。著有《反山》(和方向明合作)、《良渚文化石器研究》(与日本学者中村慎一合作)、《良渚遗址群田野考古概述》等。

王明达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顾问。

徐州的战汉玉器堪称一绝。汉时的这里属于诸侯国楚国,十二代楚王的陵墓遍布周边。几十年来,出土的汉代玉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精美异常,真实地反映了2000多年前的汉代楚国,所拥有的精湛制玉技艺水平和发达的制玉业。

徐州博物馆的一大特色,就是专有陈列室展出汉玉瑰宝,其品位规格之高直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一方汉代玉器的圣地,对研究汉代玉器的造型艺术,探讨琢雕刻磨的痕迹与技术,有着直观的感触和特殊的意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徐州下属邳州的古典玉雕颇具规模。徐州周边多有汉代玉器出土,有的就在邳州境内,既有参照又有技工,这就催生了当地的 “古代玉器仿制行业”。根据邳州政府官方的统计,邳州玉器制作的从业人员有5、6万人。

邳州仿古玉器的是一种客观存在与文化现象,几十年所形成的地域特色产业不应被漠视。这既是继承,也是发展。邳州仿古玉器的特点指向明确,主要是“战汉玉器”,且追求“工艺精湛”、“品相到位”。说实在话,这里面有相当水平的技术含量。若是收藏与研究汉代玉器,不了解邳州的“古玉产业”及其制品则难免挂一漏万。

对待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仿古玉器,不能够一概而论都是“假”的。应当认识到,这是时代的产物。首先要放平心态:哪里有这么多的真古玉?!另一方面也应当承认:一些中规中矩的精仿作品,是可以作为“汉代玉器”的“复制品”的。

鉴别真品与精仿,一看“工”,就是“痕迹”,高速、低速“砣的显微崩口”;二看“质”,就是“结构”,玉的“肌理变化”;三看“神”,就是神韵“接气”,整体一口气。总之,无论真与仿,徐州值得来。

古玉尤其是战汉古玉的鉴赏、鉴定,虽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是熟悉道行,知道真也知道仿,克服自以为是,还是可以细察的。很多的时候,建立正确的辨别分析的逻辑关系,比鉴定结果的本身还要重要。交流中杭州玉友多有赞同,感到不虚此行!

三年前与王明达研究员相遇新疆玛纳斯,其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年会召开,分组讨论由王老师作主持,王老师言简意赅,快人快语,要求组里与会代表都讲讲,每人五分钟,显示了主持者的尽职与公道。

我是从克拉玛依乌鲁木齐经玛纳斯,当时是到会场听别人发言。讨论时王老师看我在场说,也发发言吧!我即简单介绍自己早年玉雕的经历和现在古玉研究的情况,不想引起了众人关注,纷纷互留手机号相识,也由此与王明达老师建立了联系。

去年我到浙江参加活动,经过杭州曾与王老师、徐院长短暂交谈,知道杭州有许多玉友钟情于战汉玉器,遂相约择机来徐州现场观摩。又是一年,杭州玉友于今莅临徐州。有朋共赏汉玉,不亦乐乎?!

同道相见分外高兴,相谈甚欢,相交恨短,意犹未尽。随即而草成:西子湖畔鉴玉家,仰慕战汉玉文化;结缘三载今又逢,良渚胜迹有贤达。是为本次活动记。

Hash:f0e32fb950fdabae7cafab01fb0d4293b3eb8882

声明:此文由 晟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