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龙山 23 穿洞和卯洞

提示:点击上方

穿洞和卯洞相距约7公里,分别在湖南龙山县桂塘镇和湖北来凤县百福司镇境内,都以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酉水钻卯洞而出,因此卯洞在当地早已有名了。几年前,与家人由来凤县的卯洞景区码头游艇游玩过。

而穿洞深藏的美丽风光直到去年才被人们发现。穿洞的风景由穿洞、地缝、黑洞三部分组成,风景主要集在地缝和黑洞,其中的地缝分为两段,风格各异。我曾去过两次,洞中仍有几处没有去过,一直有些牵挂。 几天前,益阳的一支10人户外队要来穿洞,说好让我给他们带路。于是,约朋友再去穿洞。谁知报名的人虽多,但有丰富户外经验的人却很少,只好决定走传统路线。由于进穿洞早了,阳光不能照进地缝里,风景会暗淡许多。决定坐船先去卯洞,返回娃娃潭大桥后再去穿洞游玩。

7月27日8:20,我们从县城乘城乡公交车前往娃娃潭大挢。车过正在升级打造的乌龙山大峡谷景区后,很快就来到了娃娃潭大桥桥头。事先联系好的船老板从桥头的房子里迎了上来,带我们前往河边。 桥下是一路相伴而来的皮渡河,穿洞洞口前的那条小河在这里汇入了皮渡河,一起流向远处的山谷

船行皮渡河上,满眼是青山绿水,不时有白鹭飞过平静的河面。

船行5公里,忽见右侧河面上有一洞,其上绝壁高耸。这个洞就是卯洞,酉水从洞中缓缓流出,皮渡河在这里汇入酉水。

缓缓入卯洞,洞顶较为平坦,高约5米,宽约30米,长约100米。

出卯洞逆水而行,两侧崖壁高耸。

船过一道峡湾,左侧峭壁下有一个洞口呈“凸”字形的山洞,洞口有高高的石墙,石墙的右侧有个石门框。船老板说那里曾经躲过土匪,那洞口看来容易进去,实际上很难爬了。

不久,右侧河边出现了一个山洞,一小片竹林,一座突兀的小山峰。 这个山洞距水面很近,入口处有石块垒的痕迹。望着那荒草丛生的洞口,一下子就没有了停船靠岸的念头了。

这片竹林里原来掩隐着一个名叫观音洞的山洞,有曲折的台阶可以到达。同伴们说返航时进洞看看。

刚过观音洞,转眼就到了那突兀的小山峰跟前。那小山峰脚下居然有一洞,洞口有石头砌的墙,不时有山羊进出,看来这里已成天然的羊圈了。

船到落印潭,两岸风景归于平淡,于是调头返航。

虽是返航,视角却有许多不同。真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船又到观音洞下,船老板说这里香火比较旺,有不少外地人也到这里来烧香。 下船拾级而上,很快就来到观音洞。观音洞是个很小的山洞,只有一间十几个平方米的房间大小,几尊小小的观音像。几分钟后,我们回到船上,继续返航。

忽然,河面上有两只水鸟掠过,划破水面,扑腾畅游

远望卯洞,其左上方又有一洞。

船缓缓入洞口,前方出现一方亮光,那亮光越来越开阔,仿佛缓缓地向右拉开了一道窗帘。

不久,遇见一户打渔人,男的在船尾缓缓划水,女的在船头轻轻收网。

两位美女船头坐下,清风习习,秀发轻扬。

回到娃娃潭大桥时,益阳的户外队早已等候多时了。他们因时间关系仅去了乌龙山大峡谷里的风洞,他们说风洞很神奇,风大风冷,人在洞口站不了几分钟。 过桥2公里来到路边新建的小停车场,走过浅浅的小河很快就到了穿洞的洞口。这时刚好12:00,我们的队伍已有32个人了。 洞口有一家人在野炊。一个老头从洞里踩水而来,手上拿着一些垃圾。他说洞里有一些垃圾,看见了就顺手带出来了。

刚进洞不远处的右侧石壁上有人在用水桶接水,她说从那出水的地方可以爬到山上,洞很短。 我一路用电筒照亮两侧的洞壁,没有发现另外的洞口。曾有人说进穿洞约一百米的地方有一洞,洞中有可容纳上千人的大洞厅,再往里走可走几个小时。

洞内石头众多,流水潺潺,行走其间得小心翼翼。越往里走,越是艰难。

同伴们走向右侧的小洞,在大石头上爬上爬下。

爬上几块大石头,前面的路好走了。悠然回望,洞壁危石恰似一个呆萌的小孩。

小洞前方一片亮光,洞长一二十米,洞壁湿漉漉的,洞底水浅布满小石头。 忽然,许多同伴从小洞里迎面而来,我诧异地问怎么出来了。同伴们惋惜地说:“前面过不去了。这么好的风景,在那个小水潭里有两头死猪,水面上有许多蛆。不敢下水过去。” 我尴尬地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说进去看一下,出洞,再坐车去3.5公里处的黑洞。

在这段长约一百多米的地缝里,益阳的朋友们仰头环望赞叹不已。

来到水潭边,水面上果然飘浮着许多白色的蛆。六七米长的小水潭原本可以沿右侧石壁淌水过去,我们望了望小水潭,只好转身返回。

走在最后面的我,又一次转身回望这段地缝。眼前浮现第一次到这里时的情景:地缝里只有我跟另一个同伴环望地缝兴奋地狂呼乱叫,然后脱去衣服,摸着右侧石壁过小水潭……

我们回到停车场,驱车3.5公里来到黑洞上方的公路边,沿小路下到黑洞里。

我们陆续进入洞里,洞底的沙石跟前两次来时已有很大的改变了,许多洼地水深及大腿了。 进洞不久,又见右侧峭壁之上的几堵石墙,手摸那条貌似结实的粗绳,又一次期待下一回能爬上去了。

洞里蜿蜒曲折,一束束电筒光在洞里胡乱晃动,惊叹声此起彼伏。洞顶高约三层楼,洞璧大部分是干燥的,只是在洞壁下部才是湿漉漉的,有的洞壁上还栖有许多蝙蝠

洞壁上有许多平行的突起的岩石条纹,柔美漂亮。洞壁的颜色由褐红色向上逐渐变淡了,变成了灰白、浅黄。洞底如同一口口装满水的大锅,同伴们总是从这口大锅里踩入那口大锅里。

转过一道小弯,洞底的大锅又换作成了更大的浴缸。

来到洞口,偶遇两位帅哥和两位美女。他们居然淌水过了那有死猪的小水潭。

洞口内外,风景无限好。

出了黑洞来到也是由红砂岩构成的地缝。前两次来这里都无积水。

来到石上小人像旁,同伴们纷纷模仿。

前些天连续下雨,虽说雨过天晴三四天了,但是地缝里还是积水很多,只能淌水而行了。

在地缝里,随意挪动一下,转个身,抬头张望,低头俯视,处处皆是美景

地缝之上,又是峭壁连连。

仰望天空,地缝顶部绿意盎然。天空有时只有脸盆大小,有时甚至细如一条线。

不久,一个红色的大洞厅出现眼前,漂亮又大气。

出洞厅又是一段几十米长的地缝,地缝外是一块平坦的小河滩,四周峭壁环围,前方貌似有一洞。那洞其实是地缝,那个七八米长的小水潭就在那里,过小水潭就是先前到过的地缝。

返回地缝,再入黑洞。只有我们三四个人走在最后面。一路走过,洞中尽显宁静的美。

来到洞口,只见同伴们一个接一个地爬石墙前的梯子出洞。原来这是当地的一对夫妇架的木梯,男当家一直在木梯上方紧紧握住几乎垂直的木梯帮我们出洞,令同伴们感动不已。与之闲聊,六七十年代的洞中小电站就建在这出洞口的下方。还说出洞右侧十几米处有一小洞,可走几个小时,曾经有四个人进洞寻土匪的藏宝。几个同伴听后入小洞,走了不远就出来了,看来只能以后再去探了。 15:00,与益阳的朋友洞外分别。不久,接我们的城乡公交车来了。一路上热议惊艳的风景,令人惋惜的小水潭,朴实、热情的当地人。 附地图一张:

注:红点为穿洞洞口,绿点为黑洞洞口(大洞厅)。红点到绿点乘车约3.5公里。图上的桥为娃娃潭大桥,距穿洞洞口约2公里多。

Hash:79a8b443e8c9999026fcff6232d28460e06c627b

声明:此文由 湘西掠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