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馆还庙:保定城隍庙景点有望得到恢复,期待城市守护神早日回归

游走在古城保定城隍庙街上,特殊时期,难得车少人稀,可以放慢脚步,顾盼左右。两边的各类老式或复古建筑似乎都在说明这里曾有过非凡的历史沉淀和勾陈往事……而城隍庙街的得名,皆是源于路北尽头的那座老城隍庙。遗憾的是,如今还是没法一睹城隍庙的真容,因为那里已经被施工用的护板遮挡得严严实实……

古城宾馆与保定城隍庙

对于老保定人以及公务人员来讲,保定古城宾馆在上个世纪70年代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古城的一个地标。在计划经济时期,它是政府的招待所、星级宾馆,各类政务接待、会议培训等非常繁忙,巅峰期平均每天接待客人近600人……殊不知,这座古城宾馆占用的地方就是老保定的城隍庙。

1971年,当时的保定市委、市政府把原来三个不同位置的招待所撤销合并,在城隍庙院内建立保定市人民政府招待所。改造中,拆除了城隍庙大部分古建筑,只保留了城隍庙主殿,改为中厅会议室。为了遮住大庙,又在庙殿前盖起了一座转角楼;1972年3月30日正式营业;此后整整辉煌了十年,到了1982年,为了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大政策,招待所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古城宾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众多宾馆逐渐兴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古城宾馆开始沉寂;1996年保定市国税局开始接手古城宾馆,但颓势未改;2007年,古城宾馆彻底停业。

“拆馆还庙”——让城隍庙重新焕发雄姿,这是广大市民热切期盼的一桩大事。终于,时间走到2015年9月,古城宾馆开始拆除!隆隆的拆除作业声吸引了不少围观的群众,大家一边观看作业的进展,一边热议保定城隍庙何时复建完成、复建成什么样子、老的城隍庙市场会不会也重现,等等。

保定城隍庙的过去和未来

据《保定城隍庙史话》记载:“城”系指城市四周的城墙;“隍”是指的是环城的濠,也就是护城河。以城隍来护卫城池——因此可以说,城隍庙就是一座城市的“守护神庙”。历史上,保定的城隍庙被拆了多次、毁了多次,也重建了多次。

保定城隍庙原为清苑县城隍庙,公元477年置清苑县,县城就在今保定东北方省监狱、马庄一带,于城内建城隍庙;公元992年,保州城移至今保定旧城, 在北城新建城隍庙;公元1213年蒙古军屠保州,城池与城隍庙尽毁;公元1227年,蒙古保州等处都元帅张柔由满城移驻保州,重建城隍庙;公元1900年,英、法、德、意侵略军入侵保定,城隍庙被盘踞在保定北城的德国军队焚毁;1923年,曹锟对城隍庙进行大规模整修,并派有道士住庙看管,繁华一时。

2009年,保 城隍庙成为市级文保单位;2006年,保定城隍庙交由道教管理——城隍庙从此才又开始有了一些人气,但更多的还只能在大殿区域内活动。城隍庙大殿位于11层台阶的月台上,殿前中间位置有圆形三足双耳石香炉一尊,周围汉白玉护栏,每根望柱上雕有一小石狮。东、南、西三面有石台阶。大殿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面宽五间,进深两间。大殿顶脊雕有各种图案,两端饰有螭吻檐兽。

檐下旋子火点金漆梁画栋,殿门上悬蓝底金色边匾额,镌有“城隍庙”三个金色大字——为前中国道教协会任法融会长所题;两侧门柱挂有楹联,上联——威灵赫赫燮理阴阳名誉千古,下联——辅德昭昭化参天地功障一方。为保定道教协会会长刘崇汉书;殿内正中塑有3.5米高泥塑彩绘城隍真君坐像,系河北省道家书画院崔信良道长所塑。塑像背后有祥云图案帐幔,像前设红漆香炉。大殿前抱厦为卷棚式布瓦顶,面宽三间,进深一间。月台南端有两棵枝繁叶茂的古松,见证了城隍庙历史的变迁。

从楹联中可以推断出目前保定城隍为威灵公,而此前,据传保定的城隍爷很可能是明代的著名谏臣杨继盛。杨继盛是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因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而遇害,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保定曾建有两座杨公祠。

按新的规划设计标准,保定城隍庙将以清代乾隆年间城隍庙形制为依据进行恢复。新城隍庙南门将建造一个广场,此前被拆除的南门牌坊也将重现。届时游客可从南门牌坊穿过,从朝门进入城隍庙,共游览三进院落。其中配有相应香火、纪念品等贩卖功能;西侧将打造文化商业区;地下将建10000多平米的停车场……诸如庙会、城隍出巡等商业、文化活动也将一并恢复。

规划是好规划,但动作着实是慢了些——几年过去了,拆除宾馆后实质性的复建进展几乎没有……但想想一处历史文化景点真的被尊重 、终有一天会被修复,那就耐心再等等又有何妨?!

Hash:4c8580b368ca05ee7bf51fb84c5cb9c68c9c9e94

声明:此文由 高兴旅游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