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安虎窝寺怪石奇洞自然天成

地处怀安县西南部的虎窝山,山势巍峨,碧岫堆云,青山绿水怪石嶙峋,故有“一方胜景”之称,在这苍松掩映的碧海波涛之中,坐落着一座千年古刹,它就是怀安佛教圣地——虎窝寺。

虎窝山属太古界怀安复背斜桑干群变质岩系,以黑云针长片麻岩为主,上部为众多巨石堆砌成山,所以,在寺院周围矗立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怪石,给游人增添了无穷的想象。

正如宗翰藻在《游虎窝山记》中写道:“远而层峦叠嶂,近而怪石奇峰,如虎踞,如龙蟠,如狮蹲、猫伏、鸟栖、人立,奇形万变……此亦一奇也。”还有一位游人看了虎窝山的怪石后作了这样一首诗:“崖兀崩裂而无危,怪石护寺且有畏。象形崖突满目是,难怪嶙峋逞奇威。”。

虎窝山上的怪石和奇洞,自然天成,巧夺天工,是构成虎窝胜景的一大奇观。

虎卧石

在祖师殿的右侧,有一块南北向躺卧的巨大石头,上面用红漆写着“虎卧石”三个字,巨石长9米,宽6米,高2.5米,石面平坦光滑。

相传此石系当年白额虎每日傍晚卧伏之处,巨石表面有虎爪扑痕,俨如巨灵之掌。上面有虎足三印和虎腹一印,前边一虎足蹄印尚可辨析:五个爪瓣相排列,掌印亦可看清,爪印最深处0.3厘米,整个爪印宽15厘米。

相传老虎正在巨石上卧着,德玉高僧走到近前与虎对话,让虎离开。老虎不耐烦了,站起身:你在吧,我走呀!调转身,跳下石头,遁入山林。就在老虎蹄一用劲时,留下了这一蹄印。虎卧石上的这些蹄印,很可能是有人在原虎足印的基础上凿刻而成的,以留念此景,垂观后世。

仙人洞

在寺院外东边的沟坡下有一仙人洞,洞口呈“A”字形,由两大块岩石板天然搭接而成。洞深4米,宽不及2米,高1.5米。

传说这是德玉高僧坐化成正果的地方。人们为纪念他,用草泥将其塑成仙人状,怀中还伏卧着生前的一只爱猫,形态十分自如。虔诚的人们世代谒拜,香火常年不断。直至20世纪60年代,德玉大师及猁猫的骨架还完好地盘坐、卧置在“仙人洞”中,如今尚存供奉香火的石香炉和一个尺许大的石凳子。

虎窝寺因为“仙人洞”而更加神圣,不仅僧人、居士们常去祭拜,凡是到虎窝寺游览的人们也都要去观谒一番。

通城

在寺院东侧门的门口有个通城洞(也叫翰林洞),上面写着“昔日通城”字样。传说此洞与怀安城万圣寺睡佛殿相通,据旧县志记载:“昔张公士范在此读书,曾往来于其间。”

传说,有一天老和尚搓下莜面,想起没有醋吃,忙让张士范去怀安城打醋。不一会儿,老和尚的莜面还没有蒸熟,张士范已从怀安城打醋回来了。

张士范在《再游虎窝寺》的诗曰:“忆别山灵二十年,重来风景半非前。披苔漫天碑难识,驱虎依稀石可鞭。今古常留尘外刹,阴阳逆授洞中天。分明记得三生约,曾是当年寺里禅。”不难看出,张士范曾在虎窝寺读过书。所以他对这里情有独钟,十分眷恋,并多次到此游览。

阴阳二洞

在寺院周围有两个天然石洞——阴阳二洞。

阴洞(也叫冰洞),位于寺院东北200米处,洞顶有块龟形的巨石覆盖。拨开洞口草丛匍匐爬入洞内,立显深邃宽敞,林立的怪石,危耸的乳岩呈现在眼前:春天,山水从洞周围石缝、岩上落下,宛若漏天飞雨,淋面沾襟;盛夏,洞内的水凝结成冰,凌空倒挂,若珠帘垂吊。置身洞内,就象进入冰清玉洁的“广寒宫”,寒气袭人,遍体清凉。

张士范题额曰:“冰天傲暑”。

阳洞(也叫暖气洞),位于寺院西南200米处,上有突兀的悬崖峭壁遮隐,洞口由桦林蔽盖,扒开草木便会露出一个直径约1.5米的洞口,洞内幽黑,难测深浅。每当冬天来临,洞口却“暖气如蒸,直冲汉表,望之如素烟入斗,匹练倒悬”。

张士范题额曰:“雪窦回春”。清拨贡张再良有诗曰:“两洞阴阳违造物,一天寒暑异人间。”民初文人时和也感叹道:“洞龛冰箸结,莹白寒如雪。”这阴阳二洞的反季节现象,成为千古之谜,令人惊叹。

明洞与香炉石

在寺院北面的高圪垯上,有个外表砌筑很整齐的圆形洞口,这是明洞,里面较宽敞,可坐数人。冬天,洞内暖气如蒸,常常冒出洞外。

过去,洞内曾置有石几、石案,传说这是张翰林读书之场所。后来,寺院的僧人在洞内打坐修行。

在虎窝寺东南500米处的一道山梁上,有一块凸出的巨石,老远看,形似香炉,当地人叫它“香炉石”。

过去,有的人来此求神拜佛,还要到香炉石上烧香,以表示对神佛的虔诚之心。

来源:怀安文化旅游

Hash:76672fe936ef0e65400c8864b9e871a866a7ee81

声明:此文由 书香满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