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克良,水上浮村的流浪生活

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洞里萨湖紧邻湄公河水上浮村 Floating Village是生活在洞里萨湖边的一个个特色水上社区。长期漂浮在水面上生活,除了柬埔寨人,其中有一大部分是越南人。每个村庄的到达时间长短都不一样,完全依赖于旱季(公路时间长,水路短)和雨季(公路时间短,水路长)。雨季来临,洞里萨湖水来势汹涌,高高的吊脚能保护房屋不被淹没;旱季时候,湖水褪去,露出的泥土变成了可以行驶的陆路(土路)。

方便从暹粒前往的有几个浮村:

首先就是空尼Chong Kneas的水上人家,假如你告诉司机想去游洞里萨湖,司机大都十分愿意载你去空尼。因为它距离暹粒最近,才11公里,虽然夕阳西下不错,可熙熙攘攘的团队,河面上的船只多的再也安静不下来。

其次,空邦鲁Kompong Pluk ,比空尼更大一些,更难到达一些,高高搭建在桩子上的村庄,大多屋子用竹竿搭成,脚吊得老高。唯一遗憾的是,木头板房类的建筑很多,有点破坏电影中的景象。

再次,Me Chrey是个小社区模样,才被发现不久,由于比空尼远,起码这里的人比起空尼,要少多了。

最后,磅克良Kompong Khleang,洞里萨湖最大社区,沿途有多个村庄,还有金光灿灿的佛塔。 距离暹粒最远,也最少有人到达。

Rom说,雨季的水颜色浑浊,不好看。可我还是坚持要去磅克良。问他陆路时间要多久,大约1个半小时,再问他水路时间 呢,便回答说。‘不知道’,一切全凭水位。看上去是村庄路尽头,芦苇条搭起来的大棚下,一张简陋的破桌子,坐着一个‘周扒皮’模样的人负责收钱。不存在任何官方告示,不像个旅游点的样子,也没有救生衣之类。‘周扒皮’用英语说,船票每人20美金。Rom上前用土语嘟囔了几句,门票便降为15美金/人。据说,船票只由村庄收入。

浮在湖边的吊脚小镇本身就是个有趣的地方。无论几个人,收了每人20美金,用的都是一条船,就像个包船形式的。船上的‘包身工’是两个小伙子,一个15、6岁,一个8岁。问周扒皮船要开多久,被告知现在这个雨季,船上的行程是1个半小时左右。

一根划桨,一个8岁少年,起航

才8岁的孩子,已经满脸沧桑,能划浆能驾驶。爬上船头看,水上人家的生活清贫乏味,几座被高高吊起的竹楼便是一个村庄,取洞里萨湖里黄河还黄的水洗衣洗澡,洗菜做饭,在混沌的湖水里打捞着没法新鲜的鱼虾。锅碗瓢盆是品种最多,最富足的生活家居产品。

吊脚楼的木头桩子一般杵在水中,住的有柬埔寨的占族和高棉族人,从底部看不到有任何排污的设施。然而水上人家,浮在水上觉得总也有一根类似排污管之类的,就算有,排去哪里?除了排在湖水里没有更好的去处,这可是吃喝拉撒一锅湖啊。可惜船上除了两个未成年不会英语的包身工,无人能问。疑团一直没法解开。

执着来磅克良是因为,我喜欢小众风景。好处便凸显出来,这里没有团队的旅游大船,也没有小商小贩,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这里也更穷困。就像当地人一样在湖面上走街串巷。湖上的一条条船,也是一家家店。有鱼铺、加油站、餐馆、卖衣服的、卖轮胎的、卖食物的、还有学校。

马达轰轰,到达最美丽的地方。雨季,岸边青翠的绿色,泛黄的湖水,洞里萨湖边居然也风光无比。

像极江南的水墨。船行过,在泛黄的湖水里,荡起阵阵涟漪。

偶尔有船从我们身边经过,两三个欧美客人,加一个翻译,一条船。

时隔中午,我们把在路上买的几个甘蔗模样的食物送给了两个包身工孩子。这货当地人叫Kalon,外面是竹片,竹节处先后填塞了大米和豆子,封上芦苇叶,加火烘烤。8岁的船员就势剥开,大口吃了。好有力气继续上路。

游湖结束。15、6岁的包身工只会两个英语单词。

"Happy ?“

" Tips! "

Rom还在老位置等我们。于是便逮住他就问,为何有那么多越南人住在柬埔寨?

“他们是逃过来的。占了我们很多地方,曾有一年当地人极力反抗,甚至出现了暴力行为,你猜怎么?最后柬埔寨政府出面,帮助越南人,强力镇压了自己的人民!”忘了,不能提政治。

有些旅游手册说,入境柬埔寨的很多越南人都住在浮村上,范围远至西北部磅清扬等地的浮村,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因为柬埔寨政府曾经有过不少对越南人的劫杀行为。

真相到底如何,不得而知。

我是微博@啤啤女,微信公众号:啤啤女(annieluoly)

穷游精华作者

携程旅行家

搜狐金牌旅游自媒体人

小地球旅行盟友

Hash:8d78d58bce8a841a187192469afec5a67333e38a

声明:此文由 啤啤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