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双柏安龙堡石碑山——石碑山二十大景观 !

可以订阅哦!

安龙石碑山

——石碑山二十大景观

(注:石碑山,位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安龙堡乡,距离双柏县城90多公里,最高海拔2640米,群山峰峦叠障,奇花异草遍布山野,立体植物分布明显,民族文化色彩浓郁,主因历次农民起义发生在此而得名,古战壕、石碑群如古,还有石碑山下发现的恐龙化石群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彝族文化研究价值及旅游观光价值。)

词曰:

南安彝都,英雄如龙,哀牢义旗。百年石碑,万顷绿涛,一谷英雄,犹战马酣。悄悄天水,天路一线,赢得千秋一厥词。战壕古,马樱落红,女人如花。人子从容动地,日东方,风流至今朝。在天上人间,吹得雨潇,云腾雾软,男人似山。

把酒登高,酹江汤汤,浇取一条万里路!好江山,月色也溶溶,满庭芬芳。

-------《沁园春.石碑山咏怀》

1、千布岩

千布岩在距离石碑山顶近一百多米处,是石碑山第一景,因一形似千万匹布堆积而成的巨石盘踞路北而名。

巨石旁坐落着许多也如布匹般堆积的岩石,形态各异,阵形独特,形成千布岩小规模群。主石,高约4米,如皇帝坐朝,面南背北,层层布叠,紧密挨列,线条细直,色若青墨,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威视群山。如虎,如狮,如仙人睡,如王者君临其位,威猛独尊。四围灌木丛生,密不过兽。行人一路辛苦至此,在此终于可以坐石小憩,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成杰作。抬头就可看见有人在岩石上的题的字“千布岩”。

观题字,观石群盘卧,观四面郁郁葱葱的灌木丛,石碑山风景,由此引人遐想,渐行渐入,该是庭院深深吧!幽古迷人,巍峨曼妙。向南回望,群山一片,阳光温柔,绿意诗涛。

2、百年石碑

百年石碑一景是石碑山风景的精魂,其位于石碑山主峰,海拔2640米处。主峰如一天台,望天平布,游人从千布岩一路攀岩或扶膝而上,到山顶折步进入天台。天台宽约5米左右,形如长椭圆形,向西顺着山脊直通进入景点的林间小路,三面长满齐腰高的灌木林,形成天然屏障。

石碑身高3.3米,宽1.1米,厚16厘米。碑面刻“钦差镇守云南等处总兵官征南将军黔国公沐”;“钦差巡抚云南等处地方兼理军务都察院御史吕”;“巡抚云南监察御史王”;“钦差澜沧姚安等处兵备云南按察司副使归”;“云南按察司分巡安普道带官临安兵备佥事胡”;“分守云南临元副总兵万”;“署南安州通判王”等字。其中,沐为沐朝弼,吕为吕光洵,王为王诤,归为归大道,胡为胡延兰,后两人待考,都是当时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大明王朝政府官员。

残碑侧卧,望着阴刻的“镇宁裔土”四个大字,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壮丽感会涌上人们的心头。是的,只有知晓石碑山光辉的历史来源,只有了解石碑山下彝族人民灿烂的民族文化,登游石碑山才找得到那种预期的寄望,才会有文化感、历史感、文明感、使命感、崇敬感、美丽感。

嘉靖36年(1551年),双柏、易门峨山新平等地彝、汉人民在彝族通火李向阳的带领下,普文为军师,率领7000多义军,号称“混天大王”,以石碑山为起义根据地奋起反抗世袭云南总兵管、黔国公沐朝弼(明朝开国大将沐英第八代孙)的暴政,安龙堡彝族奚德、奚本、阿方带领数百农民参加。1564年,明朝云南总兵官黔国公沐朝弼、巡抚吕光洵统领监察御史王诤、按察司副使归大道、兵备佥事胡延兰及临元副总兵和安州通判在石碑山围剿义军。起义失败。次年,即嘉靖44年春,在石碑山顶立此《镇宁裔土》石碑。

明,万历39年(1611年),彝族人民在那舍、那古、那本、那奚等的领导下再次在石碑山反抗沐氏暴政。到明万历48年(1629年),明朝政府再次镇压义军,将义军首领杀害于红石岩,并在红石岩山顶立《镇压土夷》碑。石碑山,一山两碑,名声大震。

1851年,李文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杞彩顺一部在双柏鄂嘉建立都督府反抗清政府的统治,杞彩顺任都督。起义波及新平、峨山等地。土籍为新平嘎洒的义军将领方文忠率部到达石碑山,以石碑山为大本营,里海为前哨,兵工厂设在六各多,采矿营设在三街子,口号为:“锣是铁,鼓是镍,轰轰烈,轰轰烈”。坚持斗争。后又被大清王朝镇压,在红石岩山下的“草习代捞火”(又叫杀人箐,此文里叫英雄谷)歼灭。

革命火种不断。1937年,哀牢山区第一支革命武装中共滇南易门游击大队在陈茂吉的带领下在石碑山一带活动。1948年中共峨山游击大队在董治安的带领下在石碑山一带活动,1949年正式成立“中共仁德工作委员会”。仁德即现在的安龙堡。还有后来的新街十三烈士墓。

游人在一边观摩石碑一边回忆历史之间,对这块土地油然而生敬畏之情。

彝族人民的生命在这里英雄的展现,火一样燃烧的是刚强的灵魂,曾鲜血般洒落在历史的大地,开满红色的花卉。

3、远眺昆明

站在百年石碑的天台上,登高四望,一览众山小,心飞扬兮浩荡。巍巍群山尽收眼底,众山拱此,龙脉幽长,奔腾踊跃。一片绿的衣裳,暖暖的舞动着,绿汁江如一条玉带潇洒的向南飘逸。山下的彝族村庄幸福的栖居在这美丽的土地上。三县交界的自然奇观在此一览无遗。这莫不就是所谓的军事要地--交地,军家必争之地——石碑山。

据说从这里向北远眺,可望见吃过桥米线的昆明人。小时候,这里成了每一个青春年少的人欲一睹为快的圣地,年轻人都想在这里追寻远方的梦想。

远眺昆明之妄,是一种美好的遐想,致远的追寻,敢与追远的展露,是一种亮剑精神,走出去的第一步。从此,游人至此,都要驻足北望,放飞梦想。

4、立石古诗

一条唯一的路径从天台通向西,就在百年石碑10多米远的山脊上,一群巨石蹲坐在路上,大多成方形,顶部平坦,恰好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石路,隔断处行人需跳跃而过。两面便成了文人墨客题咏的好处所,许多普通游客也刻字留念附庸风雅。最有韵味的有两首:

游记

前人游名山,自者登高峰。

山水娇娇然,只学顶山松。

无题

天下名山处处奇,此处奇山名曰碑。

作人要作几千载,作山要作几千丈。

解组归来游至此,纵横青云幸有期。

饮酒要饮几千碗,待我大醉来题诗。

无题

乱石凌凌藏旧垒,荒草茫茫埋断枪;

石碑破垣残山犹在,野花簇簇散芳香。

三首诗中集中表现的那种自信、那种智慧、那种洒脱、那种豪迈、那种高大、那种从容,正是石碑山彝族人民精神的客观写照,像一幅“清平乐”图,又像一幅英雄功成身退后的归隐图。几次农民起义都发生在这里,不单是因为有了这座地形险要的大山,还因为有着山一样伟岸的英雄人民。

还有一块方形的巨石上题有“松老一山龙,石高千丈虎”的竖刻的题字,这似乎对石碑山的迷人风景做了一种经典的总结或夸赞。

欣赏、研究这些诗词是游人的一大趣事。从中,游人更能感受一种文化的魅力,一种文明的气息,一种与诗意的高贵邂逅。

5、一线天

曲径通幽,一直顺着山脊蜿蜒前进,鸟鸣闹静。山顶上的树木分布因阳光影响,面向东南的阳光充足,以矮小拥密的灌木林为主,向北一面以高大的树木为主,形成以山脊为分界线的自然奇观。一路古木苍石,到处是树须垂藤,奇花瑞草。流连美景间,不经意就可来到了“一线天路”的奇观。

说它是“一线天路”,是因为在这里东、西两头的石碑山由一条宽约10多厘米,长约10多米左右的羊肠土路奇妙的链接在一起,小路两边都是崎岖的悬崖,南面更是惊险万分,睁眼就见千丈悬崖突兀腾腾,那些险峻的所在就是麂子、獐子、岩羊等珍稀动物出没的地方。胆小者到此就与石碑山无缘了。

小路另一旁虽然险峻,但有茂密高大的树木遮险盖危,只要你不刻意猎险捉奇,就显得温柔多了。小小的路径,长着稀疏的草丛,格外亲切。小径犹如山天之路,是名,“一线天路”。

6、一夫关

过了“一线天路”就顺着窄小的山梁上坡,路两旁布满石头,处处伸出怪异的山茶花,东南面是万丈深渊,路的另一面是嵯峨的巨石和陡坡上茂密的树木,只有中间一条小路攀岩而上,七拐八扭的小径就是通向山顶的唯一的希望之路。这里被人们称为“一夫关”。喻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

的确,自己的险峻就已经让人惊恐,加上“一线天路”的依托,这里就显得更重要了。从“一夫关”回望“一线天路”、侧眺万丈深渊也别有一番风味。跟英雄有关的许多词句就会涌上你的心头,自己都有一种悲壮的感觉。生命多么壮丽,美景多么妖娆,自然多么伟大。

7、 诗意地响

爬过“一夫关”的小路,踏上山顶,又来到了一块奇妙的土地,这里地势平缓,树木葱茏,遍地是如龙须般的地衣植物,像地毯一般铺满山坡,渐渐有石碑山之山花马樱花在四野峥嵘。

“诗意地响”是这里绝美的一道风景,一种诗意的感触,一种亲切的碰触,一种对自然、对大地大胆的抚摸以及虔诚的敬拜。当我们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时,我们惊奇的发现脚下的大地在发出轻快的节拍,咚、叭、嗖,厚实、沉沌、幽远、灵异、亲切、温和,那声音似乎是从十万八千里的地心传出的。我们也惊奇的发现,踩在这样的大地,我们身轻如燕,飘若游丝,心是轻松的,脚也是轻松的,心事则变得奇妙。一路的劳顿已消失得灰飞烟灭,人们都精神抖擞,游心四溢,激情满天,一种幸福也涌满心怀。

来吧!都来亲近自然!伸出你的手,俯下你的身,释放你干干净净的灵魂。

8、百亩马樱

马樱花是彝族的族花,也是石碑山的山花。近百亩马樱花生长在石碑山这片最空旷的高山之顶,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其规模之大,树木之高,枝干之粗,树龄之久,花卉之美,在别处真是难能可见。成了游石碑山不可错过的景致。这片生长马樱的山坡又叫本带母点。

三月是马樱花盛开的季节,三月便成了游山、赏花的最佳节日。三月的天,满山马樱烂漫,花团锦簇,点点红颜。四月,马樱一夜落了千瓣,落红点点。让人不禁驻足怅然,这是生命的逝去,还是青春的过去的声音。一种时不我待、青春不再的忧伤情绪逼上心头,这时我们不由自主的下决心赶了,赶时间,赶青春,赶生命,赶工作,赶生活,赶幸福的享受,赶自己最需要的东西。进入百亩樱花众,每一个人都会如神灵附体般浑身充满诗意,还有对自然和美虔诚的心,都如圣徒,似乎都听见了花开的绝响、花落的碎声,带着美丽的醉意,款款而行,诗人产生诗句,常人产生静意。

石碑山下的彝族人民在每年的正月初二和六月二十四火把节都要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来到石碑山祭拜祖先、踏歌跺脚、恋爱交友、观光游玩、商品交易、传承文化、交流学习,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此种风俗,源远流长,是当地民族的一个重大的节日。而盛会的舞台就在百亩马樱下。天然而美丽,宽阔又酥软,干净而安全。

9、 悄悄天水

从让人如痴如醉的马樱花庭园向南走50多米,柳暗花明处,有一静谧的山凹。一股清澈、甜美的山泉水从中涌出,这是石碑山山顶上唯一的一股泉水,它显得神圣又稀罕。它已经在这里千万年的悄悄流淌,似天水。

天水汩汩的水声是这里所有生命的希望。有水就有生的希望,古代的英雄们就是靠它过来的,满山遍野的野生动物也只能来这里取饮,今日的游人也必须靠它来解渴。因为,它是唯一的、甜美的,也是可靠的。它给这里带来了灵气,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带来了一切可能。像所有的水源一样,水往往是当地的希望,当地最有灵气的东西。如,滇池对于昆明,洱海对于大理,小妙河对于双柏。

天水的四围都是茂密的树林,视野有限,下游形成一片小小的沼泽地。这里是游人野炊的最好的地方。两边也不时可见土灶痕迹。

10、古战壕

从本带母点山坡的百亩马樱往西南行,进入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林中可见横卧的古战壕布于林间,有的只是个坑,有的长达几百米,虽然不少战壕内已经长满了树木,但轻易就看得出,这是连在一起的战时工事。再往西去,可见一排排用石头堆砌的石墙,多数有齐腰高,有的长达百把米。这些石墙,不知是古城遗迹还是战墙遗迹。都像。顺着石墙西行就可摸到山梁。那里乱世突兀,林深树大、地形复杂。透过高大的原始森林,可见山脚下的绿汁江蜿蜒奔腾,江对面的峨山一带的大山绵延千里,江畔的田野充满生机。

追索这些古老的战壕、石墙,我们似乎听见人喊马嘶、刀剑齐鸣、枪炮隆隆。古战场悲壮慷慨激昂、壮士一去不复返的一幕跃然涌出,如在眼前。英雄不远。

11、天仙洞

从古战壕的山坡顺坡而下,就踏上了神秘的去天仙洞的路。

一路也是怪石林立,古木参天,古藤老枝,一种古朴苍劲的景象奔涌而来。在一条有着阳光温柔的山梁上,小路破林向西北甩去,沿着陡峭的山坡插下深箐,坡陡土松,需不时曳紧那条如向下滑泄的小路两旁的细竹、山茶等枝桠慢慢挪步。人们开始发出惊叫。这里林深箐幽,蝉鸣鸟叫,这里充满惊险和刺激。对面的万丈深渊扑面而来,遥遥相望,声音回荡在山谷,异常的尖锐而神秘,富有力量和激情。下行300多米,石头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美,对面的悬崖也越来越清晰。突然间,路断处,就看见脚下一高大的石柱横天劈出,绝壁而生。这不是传说中的天仙洞,而是现实中的天仙洞。它就在你眼前,生涩而美丽。它不是一块整体巨石的杰作,而是千百块巨石奇妙的堆砌咬合交媾而成的大自然的杰作。

游人第一步攀上天仙洞,唯一的路径就是没有路径,只能拽着从距离洞底二米左右高的石缝里横生出的一棵树枝,脚蹬石壁,如猴子般敏捷的攀爬而上。美丽的女士们往往须借助刚刚受英雄魂魄激荡的男士们勇士般的上拉下顶才能惊叫着艰难攀上,也有哭叫着被顶上石块幸运一游天仙洞的。迈出第一步,就有了海阔天空的前景。只见洞体如山,石间镶嵌着黑色的肥质土,滋润着石缝间长出的山茶、马樱、野樱桃、青苔、藻类等。拾级而上,越来越像座假山。也有平缓的地带,那里倒像个小花园,马樱、山茶、野樱花等布满其间,随时应季而开。加上巨石嶙峋,别有一番风情。所谓称洞是因为山顶是用几块巨大的石块竖立成洞。洞通向东南面,正对安龙堡一带。洞顶也是用巨石铺盖而成,天然成洞而名。从洞中进入,不久到绝地,向下又是险峻的山崖,若不是洞脚下树林葱茏,行人到此得不禁打个冷战。此时须冒险反折扶石缘爬上,才能上得了洞顶。洞顶更是令人赞叹,全是由更加巨大的石块铺积而成,形成不同的台阶或平台,有的伸出山体刺向崖空。站在巨石边缘,如晃如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临仙境。顶上稀疏点缀着马樱、野樱桃等树木,让这里更充满生命的气息。对面的山崖上长满成片的野芭蕉,显得格外亲切。

天仙洞是石碑山廿十景的压卷之作,登石碑山而不登天仙洞,就如没有跑石碑山一样。爬上天仙洞,你可以在这里鸟瞰、静坐、静思、晒太阳、吹风、可以在这里大哭、可以在这里莫名其妙的发笑、可以威震群山的咆哮、可以尖叫、可以练胆、可以回望故乡

这里属于自然、属于天生。故又名天生洞。

望着正对面,那我们出发的始点安龙堡一带,你的心,该有所思吧!

12、红石岩

红石岩,在百亩马樱的西北面,与大麦地交界,因面向东方的山体全部由红色的岩石组成而名,红岩高约三、四百米,色如鲜血,赤地一崖,形成壮观的丹崖地质景观。

从安龙堡就可远远观望红石岩一带的风景,在茂密的树林中镶嵌一大片红色的山崖擎天而立,有一种特立独行、超群不俗的感觉。尤其是在朝阳之下,红石岩显的更加的光辉灿烂,阳光从东方而来,柔柔的,红石岩一片万丈光芒,如临凡尘的红霞。安龙堡一带便立即染上一片祥和吉瑞的氲氲。

明万历48年(1629年),大明王朝镇压那舍等彝族义军,将义军首领杀害于石碑山红石岩,并在红石岩山顶立《镇压土夷》碑。成为石碑山第二块石碑所在地。红石岩也因此而闻名。

13、英雄谷

英雄谷,又叫杀人箐,就在红石岩山下。从红石岩山顶朝下望,沃野千亩,一谷英雄的气息悠悠激荡。历史在这里凝固也从这里升华。

清朝咸丰末年,李文学、杞彩顺的农民起义军方文忠部在石碑山作为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义军在积极响应参加起义时没有军旗,首领方文忠就用他穿在身上的土红色的羊皮袄作军旗,被百姓称为红旗军,而清军是四川军,头包白布,身穿白衣,军旗也为白色,被百姓称为白旗军,故此次起义又被民间称为“红白旗之乱”。红旗军从里海到石碑山每隔数里设一烟火台,内塞枯枝败叶,一有敌情,烽烟燃起,几十里之外都可知晓,便于义军迅速集结,相互呼应。目前,新街附近的烟灯山就是当时重要的烽火台所在地。义军正面防守严密,清军久攻不下,采取正面佯攻,迂回偷袭的战术,佯攻里海,巧攻河口、大麦地、底土、峨足、青香树、说全、六纳,包围石碑山。红石岩主峰被占,红石岩山下的要塞岩子脚也被克,里海也失守,方文忠战伤病死于密此村。义军节节失利,在红石岩山下“草习代捞火”全军覆没。这里就成了目前的“英雄谷”,也称“杀人箐”,彝语叫“草习代捞火”。

14、看日出

看日出,也是石碑山一大美景,是游石碑山不可或缺的佳景。

为了看日出,人们必须夜宿石碑山,以便第一时间赶到最佳位置欣赏日出美景。如是,当夜就会成为一生美好的回忆。人们为了避风、避寒、避野兽在山凹处支起帐篷或搭起木棚,席地而卧,支火取暖。听夜在山顶的声音,听虫鸣声叫,听野兽之吼,听相互的恐吓,听奇异的故事,听夜中的松涛树响,听夜静静的声音。看高天上的月,看夜空中的星,看篝火点点,看路过的走兽,看山上的磷火。这样的夜,容易勾起人们许多的回忆,容易激起人们许多的思想,也容易产生许多美好的故事。

一夜的刺激和温暖过后。高山上的晨曦来的较早,东方微微泛白,树林间鸟鸣声闹。上天已有天晓的痕迹,而地上却还紧紧拥抱夜的被衾。人们择路向百年石碑天台奔去。这里是整座山最好的日出观赏点。它居高临下,视眼开阔,面向东方。

温柔的早晨亲切的走来。石碑山下的大地渐行渐明,四周的鸟儿飞鸣闹早,气温在上升,暖暖的,人们的心情顿时格外舒畅起来。东方的远山头吐出一抹红霞,轻柔的披在绵长的山脉。见证奇迹、体验伟大的时刻就要来临了!夜已经满意的退场,日慈爱的君临天下。云彩渐渐染上红色的霞光,一点一点,然后又飞快的向更高远的天空抹去。这种生命的孕育、诞生,如此奇绝和美丽,那样壮丽和妖娆。太阳还在掩面待露,但我们感觉得到她已经美丽的降临,她先在我们心中驻足,再款款自然溢出。关键时刻,就在千钧一发之时,太阳终于喷薄而出,有力有声,完美的出现在极边天地,柔柔的,圆圆的,就像夜空中的圆月,没有光芒,但能照亮天地。这阳光,温暖的唤醒着大地上的一切,包括人的心灵。须臾,日神光芒万丈,像男人一样开始展露他健美的肌肉。

力,统治着自然和世界。光,照耀着世界和人间。一切恢复以往。

15、东方第一石号

从说全上石碑山的半路上。有一神奇的石号。是一块近两米长的方形石块,它横卧在山梁上的路旁。它有何神奇之处呢?原来巨石上从西向东横穿着一孔洞,从说全梁子面向法念一带。据说,这是当年起义军就地取材使用的军用石号。吹号者,须彪形大汉方成。一般人的肺活量根本就吹不响。石号吹响,四方回音,八方震动,响彻云天,在军事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起义失败后,石号仍有神奇的魔效。当石号响起时,法念一带就会顷刻山体滑坡,井泉混浊,牛羊顿呆,田蛙逃水,六畜患病。故此,法念人因此忌讳,不给吹用。

游人到此,总要跃跃欲试,带着好奇,带着神勇。而英雄已矣!凡人如此。

16、天上人间

石碑山的“天上人间”一景也是出了名的景致。此景特指石碑山冬天的雾景。由于石碑山海拔高达2640多米,立体气候明显,山下亚热带风光,山腰高山峡谷风貌,山顶高原雪域风貌。植物也曾立体分布,山脚热带作物,山腰针叶林阔叶林,而山顶以灌木林为主。

冬天是“天上人间”一景最美的青春季节,如栩如生的天上人间一景在云雾的浮托下真实的展现。雾软软的从山谷涌起,像白色柔软的大海,波涛温柔的平托着大山。大山露着尖,露出最绿的,露着最美的。从山顶望去,白茫茫的大地,平整如毯,如白色的羊毛,如柔软的棉花,轻轻的,干干净净的,舒服惬意的存在着。山顶和山上的彝家山寨在雾中神秘可见,或如坐落在天上的人间。炊烟袅袅升起,人间烟火味在天上人间更显得人性和亲切。阳光从云雾间穿过,让“天上人间”更有一种更神奇的效果,处处是天门的奇境。每一朵云,每一团雾都带有仙气,带有灵气。平日,我们要自己心中有一层美丽的云雾才会看得见“天上人间”的。

冬天的日出在天上人间也是一幅绝美的风景,它就是一出真正的海上日出。

17、伊人峰

伊人峰,又称它宜龙悬崖,在石碑山麓最东方,是石碑山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它在绿汁江畔绝地而生,犹如削壁成峰,临江挺立。这里是石碑山第一大喀斯特地貌风光。游人要一直到崖缘,峰回路转之时才看得见那神奇的景象。只见万丈高崖犹如从地底突然逼出,高山巍峨险境,崖上的乳石灰黄嵯峨,处处可见成片仙人掌悬挂崖石,岩枇杷如虬龙般盘附在高崖。由北向南绵延近10公里的峰脊,镶嵌着形态奇异的海生溶石,望着这些这些规模宏大,气象万千的石柱,你想到的往往是大海、是波涛、是海浪、是历史的变迁、是地壳的运动、是火山、是地震、是雷霆般的声响、是石碑山下远古恐龙的惊慌失措的奔跑。抬眼向东北最高峰,离峰顶不远的最陡峭的山崖凸起处有一崖体形如一阿娜细腰的美女子向南昂首靠立高崖,举首向天,长发洒后,玉颈细长,胸脯饱满高挺,腹部起伏柔软。女子脖颈处有一形如蛇头的石体向南突出。伊人峰,因形如美女子而出名,也因一个美丽的传说而闻名。

在很古老古老古老的时候,石碑山下有一美丽、善良的女子,被江外的财主逼婚要嫁给财主跛脚的儿子。在抢亲的这天,抢亲的队伍来到现今的伊人峰下,因天气炎热,在高崖下绿汁江畔休息。突然一阵风沙走石。姑娘慢慢飘到了天空,附在高崖上,身上缠着一条巨大的蟒蛇,蛇头向南张扬吐信。原来是岩蛇也来抢亲来了。财主一家见抢亲无望,空手回到江对面。此时,姑娘在彝寨的情人也拿着弓弩追将过来。看见心爱的姑娘已被岩蛇掳到高崖上,失望之下,向塔铺山顶张弓怒射了一箭,纵江殉情而死。目前,塔铺山上仍有一缺口,据说就是那彝族青年射穿的。姑娘的父母也来救她,见无法施救,就用接起的三根竹竿撑饭给姑娘吃,但都被岩蛇用尾巴甩掉。姑娘告诉父母,要想救她,必须有“有节无叶树九棵,有叶无节树九棵,苍蝇蚊子油九两,黄粑粑天米饭团九团”。父母当然找不到这些东西。慢慢姑娘就变成了石岩,形如女身,栩栩如生,阿娜多姿,举首顾盼。

目前,每年正月十五,它宜龙都要在伊人峰举办岩神抢婚节。与说全的三月八日查姆文化节(以前叫四弦节),新街的正月十三日花鼓节是安龙堡重要的民族节日。

18、饮马石

在从六纳到石碑山的半路山脊上,有一片巨大的石头群,错落在路旁,斜依山梁。石头上有许多对穿的孔洞,略显沧桑的诉说着什么!这就是传说中的栓马石,是当时起义军在此栓马、饮马、喂马的处所。我们给它取个战之名字,叫饮马石。观赏和抚摸这些饮马石。人喊马嘶,杀声震听的战斗之声又似乎回荡在山谷。让我们想起了关于饮马的慷慨激昂的诗句。

唐.李益《饮马磨剑石殇辞》诗云:“当时洗剑血成川,至今草与沙皆赤。……秦亡汉绝三十国,关山战死知何极。……满营战马嘶欲尽,毕昴不见胡天阴。……我今抽刀勒剑石,告尔万世为唐休。又闻招魂有美酒,为我浇酒祝东流。殇为魂兮,可以归还故乡些;沙场地无人兮,尔独不可以久留。”

汉.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诗云:“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诗云: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佛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间。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古兮!今兮!人心飞扬兮!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也!

19、仙人睡

距离百年石碑天台200百多米处,有一山脊向南蜿蜒。下行100多米左右,在矮密的灌木林丛中,有一山包如美女乳房丰圆的隆起,山上树木相对稀少,而是布满了许多形如金子一般、形如馒头一般、形如乳房一般圆拱的石块。据说这里是古时彝族酋长和义军埋藏金子的地方。故叫金子山。当地村民说,夜晚向石碑山张望,会看见有金光从这山闪烁。

在金子山的南麓就是陡峭的山崖,路尽头有几块巨大的石头,其中有两块格外冲击视眼。只见四、五米宽,平坦向天的巨石如桌,南北平行而卧,加上周围布满的怪石奇土、灌木稀疏、高崖险境、视眼辽阔、阳光灿烂。这里成了石碑山最好的晒太阳、山卧、休憩的地方,也是观赏石碑山风景的好去处。据说,这是仙人睡觉的地方。故名,仙人睡,也叫仙人桌。说到睡,我想起了清初彝族土官高奣映晚年为自己铸的铜卧像上的葫芦铭文:“有酒不醉,醉其太和;有饭不饱,饱德潜阿。眉毛不挂一丝愁恼,胸中无半点烦嚣,只是一味黑甜,睡到天荒地老”。也许,这种天荒地老的睡就是一种仙人睡,是一种淡然和恬静的生活。

从仙人桌向对面的西崖鸟瞰,可以看见石碑山有名的美女石,彝话直译为“碌阿唛碌(或捞)”。那是一块形如一美丽女子站立的石头,在悬崖峭壁间站立成她自己的故事和性格。

20、女人之花及其他

所谓女人之花,是石碑山对面峨山婀娜山婀娜村东北下的一处奇景妙境,因,此景只能从石碑山对望观赏,故归为石碑山美景之一。如果人们没能登上石碑山,此景从青香树村委会住址所在地,也可清晰可见。

女人之花似乎与石碑山下的彝族人民对生殖图腾崇拜的文化有着某种关联、某种默契。由于两性的交媾繁衍了人类的子孙后代,对人类的生产劳动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又加之两性性生活的悦怡,古人感到神圣又神秘,使他们对生殖器产生了敬畏的崇拜感情,这样就有了生殖崇拜,这是远古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使然。彝族先民一直有生殖崇拜的传统图腾,对生殖器的崇拜,召示了他们对人类生殖繁衍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体的人性欣赏。石碑山下大麦地镇峨足村的豹子舞(彝话叫“余沫赖果索”),法裱镇李方村的大啰笙以及麦地冲的老虎笙中都有生殖舞。

另,石碑山还有寡妇山(唛痴唛本)、野猪泉、挖山脉处(三处)、酋长行宫(子乃颇峩峒)等风景,都有着精彩的民间故事来诠释他们的神秘、精彩之处。

列位看官!作者至此也江南才尽了,就到此为止吧!若有意犹未竟处,不妨亲临选胜,快意登高!

来源:(文:安龙堡石碑山 博客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微双柏 苏三整理)

Hash:48f711689cb69bb08958d9d256d6762b9521fb96

声明:此文由 楚雄微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