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游诏安 品古城文化(上)

在海氛不靖的明代,诏安县滨海地区人民,

为了加强海防,抗御外寇,严防盗匪,

曾经用血和汗建造了十多座城堡

四五百年过去了,政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多数城堡已被拆毁,但是,尚有4座保存得比较完好,

仍然屹立在诏安东部南部的海滨上。

悬钟古城

在县南部,诏安湾西面,距离县城15公里,属梅岭镇。民国《诏安县志•建置》载: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奉诏兴建防御倭寇海盗的卫所,悬钟城即是其中之一,属千户所级海防要塞。按千户所建制,悬钟城初建时驻军将士1200多名,配备战舰、快艇等各类海军用船数十艘,至万历(1573~1620年)末年,驻防将士减少至332名,快船、哨艇二十艘。此地当年发生多次激战,城堡曾一度沦陷,传下许多壮怀激烈的故事。抗倭名将俞大猷、戚继光曾在玄钟城及周边海域屡破倭寇,创立显赫战功。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廷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任副总兵,俞、戚二将军驰骋于东南沿海,齐心协力痛歼倭寇。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戚继光于闽东大败倭寇后率大军挥戈进漳,二月,数千倭寇残兵窜入漳浦境内,设伏于蔡陂甘蔗林中,企图袭击戚家军,戚军识破其诡计,反将其团团包围,放火焚烧蔗林,倭寇被烧死千余人,大败而逃,路上被前来配合作战的俞大猷部队擒斩殆尽。第二年,倭寇勾结福建沿海的海盗,在梅岭至南澳一带抢掠作恶,戚家军以玄钟城和南澳寨为据点,发动大规摸的围剿战役,共歼灭和俘虏倭贼一万多人。隆庆三年(1969年),海盗与倭寇狼狈为奸,在诏安湾一带登陆,很快就被俞大猷的部队全部剿灭。百姓庆幸摆脱倭寇的蹂蔺,赞颂俞大猷、戚继光将军的功绩,在漳州一带流传着“俞龙戚虎,杀贼如土”的谚语。当年戚继光数次亲曾临悬钟城巡视防务,临阵指挥,并留下咏叹诗篇,其手迹镌刻于玄钟城内磐石上。

城堡依山势而建,周长1800米,以条石砌建垣面宽3-3.5米,高6米,女墙861垛,窝铺15座。东西南北四门各有城楼,东西二门阻海,北门通路,南门堵塞。隆庆六年(1572)增建月城三座,垛子60个,窝铺11座。在此之前二年,即隆庆四年(1570年),时任漳州府同知的罗拱辰(漳州府城威镇阁的设计、营建人),奉命巡视城堡的军政实情后,建议增设官兵哨守,筑城、立墩台、召募军士民夫、无偿向屯边军民提供种牛,以繁殖更多的耕牛,拓垦粮田万亩,这些业绩被一一载入府志。经过几代戍边军民的艰苦卓绝的惨淡经营,悬钟城也曾有过一段繁荣安祥的辉煌历史,古城内外呈现出使人心弛神往的“悬钟八景”。 此八景是:东湖战舰;西塞呜笳;倚石望洋;登楼望日;苍涯烽堠;蔀屋弦歌;晚渡扬帆;晴沙曝网。这八景曾令无数游客销魂,传下诗句优美的篇章,至今城堡内果老山上,就保存包括罗拱辰在内的当年驻防儒将留下多篇题咏之作。

悬钟城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城门尚存东南西三门南城墙保存较好,其他城墙残缺。东门保存较完好,建成瓮城式,全部由条石砌成,分为内外两城门,外城仅存城墙,墙脚凿一眼水井,井孔口径近2米,井栏由六片石板拼成,朝外板墙刻有“七三年军民共建”字样,该井泉水至今仍然是村民日常的饮用水源。内城门保存完好,门洞为拱形,高约有4米、宽3.5米、深3.5米。外城门石壁长一株高大的榕树,树根树干与古城墙交结在一起,形成树包墙的景观,树冠达方圆约二亩,城内保留海岛特有的古渔村风韵,民居也独具魅力。人间巨变仍未能抹杀史称“悬钟八景”的醉人风彩。城内外有摩崖石刻数十处,尤其是果老山的摩崖石刻群,更为古城增辉添彩。城内的关帝庙,是海内外同胞旅游朝圣的胜地。

梅洲古城

诏安县梅洲乡梅洲城堡,始建于五百年前的明正徳初年,初为土城,经过近百年曲折,于万历十九年改建为石头城。这是诏安县民造规模最大,而且迄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城。城周长约2100米,高5米,墙厚3米多,全部以花岗岩条石按“井”字或“丁”字形砌建。城垛森罗,整如列嶂,分东、西、南、北四个拱形城门和城瓮,并筑有城楼,还有月城数处。

东门先春

经过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现在全城城廓基本完整。除东门城楼已毁外,四个城门、城瓮和三个城楼,均原貌保存。城门门匾刻字清晰可辨,东门书“先春门”,西门书“宝成门”,南门书“明万历甲申 阜财门 仲冬长至立”,北门书“拱辰门”。东门至北门之间还保存月城一处。城门内均有一间神庙面向城门,保佑来往人们出入平安。南西北三个城门内福德公妈庙,奉祀土地公妈;东门内是雄伟壮观的慈灵庵,供奉佛祖。城内街道狭窄,房屋鳞次栉比;城外人烟密集,设有一个农贸市场。城内外居住着近两万人口,是全县最大的一个自然村落,现分析为梅东、梅西、梅南、梅北、梅州、梅溪六个行政村单位。

南门阜财

为了方便民众生产生活,东南门之间及西南门之间的适当位置留设一个小门,称作“南门城隙”、“西门城隙”。古城内外各接连开造七个潭塘,称为”内七星塘”、“外七星塘“。内外七星塘起着旱涝双赢的作用:干旱时可供民众用水;雨涝时,可容纳乡里内外大量雨水,同时排出港口流入大海,起到缓和洪涝灾情的作用。

西门宝成

明正德二年(1507年),海寇开始骚扰诏安县沿海,乡里岁无宁日。梅洲乡民经过向官府报告,蒸土为砖,建起土城。虽是土城,当时却是“雄视屹立于山海,群寇不逞出入为灾,皆敛足而不敢犯间”。因而,海寇再度入侵时,其他乡里均被骚扰,唯梅洲一处却是无虞。远近乡里,一有寇讯,便投奔到梅洲,梅洲成为一处安全之所。可是到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大海寇吴平,驱率夥众万余,诈降受招抚而驻于梅岭,越年(1565年)谋入梅洲土堡,与堡内奸民内外勾结,把梅洲劫掠一空。这个惨痛教训,使乡民认识到土堡并不是万全之所。

北门拱辰

隔了十多年,在万历十四年(丙戌,1586年)春,“蒙三府丁公轸念边方保障,议款梅洲、西林、莆美系三县咽喉,宜加增葺固守,申详道院,行县委官”,要梅洲“计图久安”,改砌石城。乡民们商议后,决定“依业高下开派”,“每产百全筑城八尺”,”众欣欣色喜”。于是选举了吴廷槐为“城总”,吴子芳、吴汝运、吴君恩、吴维彬为“城干“,以综理城务,次第兴工。但中途有个大户,家资四千两,本应筑城三十二丈,但他因城外筑城自卫,不肯尽筑,而且向官府诬告吴廷槐等人“卖城侵银”,把银子拿去建筑楼台亭榭。如此互相诘告,首尾累年,筑城事停了下来。至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年),忽有倭寇警报,“众思身家所系”,再恳请吴廷槐为“城长”,重新负责筑城。但当时“城砖尽佚,家收户用无半片存者”。不得已,“急扶神灵立誓章,遍室而搜,尽人而矢,不日城砖四出,几与城齐”。于是,募工齐筑,垛子森严,整如列嶂。而后,又每产百金起银二钱,高筑四门楼,多设金汤器械,以防不测。城建成后,”虽不得与府县比较雄壮,亦我吴氏护卫鸿基,而诏中无两者也”。

自明正德二年到万历十九年,这座雄伟的梅洲城堡,从土城到石头城,一共经历了84年才大功告成。梅洲古城堡四个城门及其炮楼保存完整,唯有东门的炮楼在1949年12月12日解放梅洲时,因遇顽抗,解放军用炮炸平,人民群众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城门至今完好无损。

城堡四个城门的石匾及炮楼均保护完整。梅洲城堡于1995年3月27日被诏安县人民政府批准为诏安县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诏安县优秀官方微信平台推荐:

诏安县广播电视台:诏安电视台

诏安县旅游局:诏安县旅游服务中心

诏安县纪委监察局:诏安纪检

诏安县梅洲乡人民政府:七彩梅洲

诏安县图书馆:诏安县图书馆

诏安县西潭镇人民政府:古韵山河映西潭

诏安县白洋乡人民政府:动力白洋

诏安县四都镇人民政府:绿色山海四都

诏安县南诏镇人民政府:清新南诏

诏安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诏安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

全力打造优秀微信号联盟!(技术支持:诏安电视台兴媒部)联系电话:18759751905

Hash:644cb37d80b7eb9d2c98f469b89f29d0b470a48a

声明:此文由 诏安县旅游服务中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