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老街:小巷里的神秘世界

田家庵老街,位于淮南田家庵区,是指分布于淮河路周边的老城区。这片老城区定格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风情,是研究当年淮河流域中小城市的范本。我在《田家庵老街:一场市井风月》那篇文章中,专门交代了她老到什么程度。下面再引用一下那段文字: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山东流民田氏夫妇在淮河渡口搭建庵棚,开始有了田家庵这个地名。清宣统三年(1911年),大通煤矿公司在田家庵建煤场,这里人烟渐浓。民国七年(1918年),田家庵开埠通航,这里初具城市雏形。所以田家庵老街的老,可以老到100年左右的时间。

我阅读过有关介绍田家庵老街的文章,有的文章写到“田家庵老街是淮南市最古老的街巷”。这种说法失之偏颇,是不准确的。

寒来暑往,时间的金梭和银梭在日夜之间匆匆穿插,它于有意和无形之中,编织出了老街的一个个斑驳的故事。在日征月迈的光阴里,这些故事被述说着,说着说着,老街已悄然变老。老街的许多四通八达的风光小巷,都在不约而同地呈现出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

有道是其物如故,只是已其人不存。于是,就在一个注定会发生故事的早晨,我再次来到田家庵老街。我的第五次慢走,就是想去重复观瞻这里的市井生活;去审视它与强劲的时代脉搏相合拍的程度;去触摸老街人心的冷暖;去寻访小巷里的神秘世界。

我在寻访小巷神秘世界的当天,就把相关的一张图片和配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我的一位良师益友跟了一句话——此图?他的言下之意是:图片里的华彩建筑能坐落于寂寥的田家庵老街吗?

田家庵老街的确已经落寞。三两层的建筑,水泥色的暗黑墙面,牵扯着楼与楼的粗细电线,所有这些与那份奇异的华彩之间怎么会产生连接呢?我回复我的良师益友——此图确定,这是淮南市老佛堂,位于东城市场附近的小巷。

我今天要寻访的神秘世界都位于妇孺皆知的东城市场周边。说到东城市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可谓是八街九陌,市面繁华。其车水马龙的场景,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淮南人的脑海中。或者说其人声鼎沸的声音,至今还萦绕在这里的小巷。

老佛堂所在的小巷有一个响亮的名称——淮建路光华巷。我们知道,上海道路通常以“路”做词缀,北京则以“街”做词缀,天津的词缀是“道”。田家庵老街的道路命名选择的结果是“路”,比如前文依次提到的淮河路、淮建路。这和田家庵老街在民国时期与上海、江浙一代有密切的经济往来有关。

淮南的地理位置介于江淮之间,其实在淮南人的内心深处,早已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归于江南地区。因此我说,淮南人的心理地区是草长莺飞的江南,淮南人在稳健和粗犷之中是断然不失浪漫的。

刚才我在行文的时候,使用到了两个词语“自觉”和“不自觉”。估计你可能不知道这两个词语与佛教有一定关系。“觉”从学从见,在强调人的器官受到刺激后会对事物进行感受辨别,有醒悟的意思。所以就有了“觉悟”这个词,以及它的近义词“觉醒”。

佛教讲究觉醒,这可以给滚滚红尘中遇到困厄的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因此,淮南老佛堂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截至2010年,已有信众12000人,而且每年皈依人数都在以约500人的速度递增。

淮南市老佛堂,这座隐于曾经的闹市中的寺院,这座现在处于落寞的田家庵老街里的清修之所,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这么多人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今天要走进这里,而且我已经站在了寺庙大殿的走廊上。俯视楼下,院落里的香炉青烟缭绕,袅袅的尘烟带着香客的心愿缓缓上升,穿过拴在绳子上的一面面佛旗,向四处扩散,夏日之光与香烟一起氤氲动荡,缓缓地扩散……

老佛堂占地面积狭小,所以这里没有大大的鲸钟,只有一口唤钟悬挂在走廊上。钟对于寺院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法器。正所谓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深沉的钟声,音色绵长,能震撼人心,似乎超度了灵魂。

老佛堂的钟声丝毫没有影响燕子来这里做窝。我在参观老佛堂台账建设的时候,在资料室的门头上看到了一个燕子的泥窝。当觅食的老燕掠过不远处崛起的高楼飞近巢穴的时候,窝里的四只乳燕马上伸出头来,张开黄色的小嘴,呢喃的叫着,接住老燕觅来的食物。然后又缩回巢穴,一声不吭。在不能确定外界是否安全的时候,好像一切生物选择的都是自我封闭。

而人类的高明之处在于,会选择读书学习以增加判断能力。老佛堂有自己的书屋,每周都有读书会,这对提升信众的文化修养是大有裨益的,也完全合拍了国家致力于创建的读书型社会。

老佛堂成立于1911年,是淮南市成立较早的一座寺院。她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她的教义固然密不可分,佛教讲究慈悲为怀,认为生命轮回。比如佛教徒倡导素食,因为不吃肉的根本原因就是基于慈悲。吃肉的话,动物会产生痛苦,佛教就是要超度肉身,免于痛苦。因此,佛教徒不吃荤食,意在不制造痛苦。再说,基于轮回的理念,如果今天狠心杀戮了动物,那么来世就可能变成动物供人杀戮。

今天来看,素食是科学饮食,有益健康。轮回是否存在,这里不做讨论,不过,那种换位思考的做法,与儒家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效。

我在参观老佛堂的时候,适逢在此清修的阜阳人净言师傅,她盛情邀请我这位素昧平生的人进食素斋早餐。后来,我遇到比丘尼释宗净,宗净师傅是田家庵区政协委员。我请教她这里的一切费用是不是有专项的资金支持?她说费用主要来自于信众的供养,还有老佛堂膏药的售卖收入。

老佛堂的膏药有六种之多,是一位居士无偿教授的,距今已传了九代。对治疗痄腮、疮疔等病有显著疗效。据说当年的原淮南市委书记王乐平先生患“对口疮”,经医院打针吃药不见疗效,就是老佛堂配制的几贴膏药给治好的。

自古医、道不分家,中医的原始形态就是道教。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自然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交融。佛教也提倡出家人除了修行佛法之外,自身要学会一种技能。这样的话,既可以借此糊口,又能弘扬佛法。以药物医身,以佛法医心,身心都会健康无恙。而比丘和比丘尼所学的技能多与中药有关。

站在老佛堂大殿的走廊上看过去,对面就是老街的基督教堂,两家宗教场所仅仅隔着一条窄窄的光华街。我姓我的佛祖,你信你的上帝,睦邻友好,相安无事。

我开始下楼,准备探寻田家庵老街的第二个神秘世界——基督教堂。下到一楼大殿的时候,恰好有信众前来烧香。宗净师傅对香客说,烧香重在心诚,提倡文明进香,反对铺张浪费,不必从我们老佛堂购买许多的香焚烧。

这里的出家人是不急着兜售法物的!与外界物质化的寺庙相比,这种相对远离物质利益的地方才堪称净土。鉴于此,老佛堂比丘尼的形象自然会高大许多,与容颜无关。

走到老佛堂大门口,我才注意到墙上张贴着放生募集款项的使用情况。公开透明这些时代文明的产物一样渗透到了佛教领域。所以,淮南市宗教局授予老佛堂“文明寺院”的荣誉。而安徽省宗教局则授之“和谐寺庙”的殊称。

我要离开老佛堂了,宗净师傅把我送到大门口。此时,一个信众带着她的孩子走进大门,来参加读书会。信众对孩子说,快喊宗净师傅。那个小朋友伸出头,轻轻地喊了一声师傅好。宗净师傅回礼道:“阿弥陀佛。”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和知识形成的关键期,而社会是他们知识来源的三大场所之一。宗教组织都在培养后来人,我们的当代学校教育,理所应当肩负起为祖国培养大批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在这一点上,田家庵区做的很好。走在田家庵区的大街小巷,文明创建成果随处可见。好人栏,便民设施,儒家良言等等。所有这些因素营造的美好氛围就是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片社会沃土。

老佛堂的对面是基督教堂。在基督教堂不远处就是老街清真寺。在田家庵老街,这三处宗教场所各司其职,都在用自己的教义影响着自己的群体,向着真善美靠近。由于受文章篇幅限制,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专门介绍这两个地方。

宗教可以平息新欢去嘲笑旧爱,告诉你从迷到悟有多远,只在呼吸之间。珍爱生命吧,一起来善待肉体。因为短短的几十年之后,记忆就会飘落尘埃。

宗教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宗教哲学充满智慧,用她的深邃洞悉心灵世界,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宗教艺术涵盖的领域很广,可谓异彩纷呈,装点着千姿百态的中华艺术殿堂。还有那些风景秀丽的宗教圣地,早已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在民众的生活里,积淀成了旅游文化的重要资源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热爱汉字等同于眷恋自己的生命,所以对汉字的构词成分和词根较为敏感。包括基督教等宗教在内,她们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再生,扩大了汉语基本词和词根,它们已经潜移默化在了我们的生活中。

亲爱的,也许您没有在意田家庵老街,甚至您不知道她的存在。但是,我相信通过我的这篇拙文小介,您能够知道田家庵老街的旧有繁华,您能够了解在田家庵老街纵横交错的小巷里,还隐藏着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神秘的世界。这些外来的宗教,已经在中国大地上与中国本土文化一起,紧密构铸了中华精神文化的魂魄。

《田家庵老街:小巷里的神秘世界》2017.6.12

作者:崔小红,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诗意八公山合作伙伴:淮南旅游发布

推荐阅读以下篇章:

Hash:5a3b459d3dbc739df29eea11444e8c6d6aa6fac5

声明:此文由 诗意八公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