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泗阳最美的风景在这里!

泗阳最美的风景在哪?如果回答是旅游景点,那只算答对了一半。而另一半风景,则是散布在泗阳城乡的劳模工作室,这些劳模工作室让泗阳的风景更加完美,更有特色,也更有底蕴。

泗阳共有全国劳动模范4人,省劳动模范81人,市劳动模范201人,涉及工业、农业艺术、卫生、电力、金融等20多个领域。近几年,泗阳县新建设“劳模工作室”,并以此为载体,弘扬劳模精神,放大“典范效应”,用一个人引领一群人。一起看看~

劳模工作室,诠释爱岗敬业涵义

在我县城繁华的北京路北侧,有一处劳模工作室格外抢眼。工作室的主人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劳动模范陈金梅。

这里,与其说是劳模工作室,倒不如说是陈金梅工作的示范窗口和宣传阵地。“只要我能做到的,你一定能做到;只要你能做到的,我一定会做得比你更好!”此时,陈金梅正在给队员传授自己干好环卫工作的心得体会,“把城市当作一件艺术品去精心描绘,是我们每一位环卫队员的追求。”

劳模工作室对于陈金梅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和力量的象征。她走到哪里,就会把劳模精神带到哪里,以身作则,引导大家爱岗敬业,当好城市的美容师。张东侠刚到环卫所上班时,怕人看不起、看到熟人不好意思。陈金梅耐心开导她:“职业没有贵贱之分,人格都是平等的。”由此,张东侠渐渐适应并且爱上环卫工作。

陈金梅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为名、不为利”这“五不”精神感染着身边的同事。泗阳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苏北最美县城”等荣誉称号,这些都与环卫工人的辛勤奉献密不可分。

劳模工作室,放大先进示范效应

在人们眼里,劳模工作室”通常是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掌握超凡技能、作出突出贡献的顶尖人物才能拥有的。

县总工会负责人

捷锋帽业的张兆丽,嘉泰纺织的陈玉珍,奉献乡村的朱勤喜,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泗阳供电的“工匠房”、泗阳农商行的“荣誉室”,泗阳地税的“工作室”,都在各自的行业上引领着人们创新、创业

55岁的周相民家住我县城厢街道。他通过自主创业、种植蔬菜而被评为省劳模。在他的百春锦蔬菜生产合作社,有一处与众不同的场所——劳模工作室。这个建在蔬菜田里的劳模工作室,令人耳目一新。

周相民

“劳模工作室,不光是好看,关键还实用。平时,我在这里举办蔬菜技术讲座,传授防治病虫害知识,就是一个人来咨询,我也要讲给他听。”

除了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外,他还无偿为低收入户繁育蔬菜种苗、售卖蔬菜产品,带领低收入户脱贫致富。在周相民的指导下,20多个农户种起了辣椒西瓜、有机花菜等蔬菜,亩均收入超过6000元。

在县总工会的组织下,周相民经常到宜兴常熟寿光等地学习蔬菜种植新技术、新模式。如今,周相民捣鼓起“农产品追溯”“蔬菜公众号”等新花样,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劳模工作室,传承弘扬工匠精神

在我县主城区上海路与北京路交叉口西北处,有一间60平方米的劳模工作室,工作室内展示一批精美的桃雕作品,还摆放着“宿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十大宿迁工匠、云渡桃雕第五代传承人、泗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荣誉证书。这些荣誉的获得者就是泗阳县临河镇云渡村村民云波先。

云波先,自幼在其父云守阳大师的熏陶下,喜爱上了桃雕这一传统工艺。他的十八罗汉、八仙过海、十二生肖等作品,深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还引来了央视的摄制组。

为了传承桃雕非物质文化遗产,泗阳县政府在云渡村成立桃雕传习所,云波先成了不二传人。云波先说,桃雕不能成为“独门”绝技,也不应专属于“云氏家族”,要让桃雕成为云渡村民的致富项目。

“桃雕传习所”开办以来,先后有50多个村民在这里学习桃雕技艺。如今,云渡桃雕已成为村民致富的文化产业,桃雕产业每年给云渡村民带来300多万元的收入。

劳模是一个饱含感情的符号,

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让我们追寻劳模的脚步,

共筑最美泗阳!

大家都在学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十九大在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时强调“两个没有变”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Hash:f48f43c8dd62c125d51faacd91e06fde01eeee3e

声明:此文由 泗阳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