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旅游频频发力

松原不仅是一座绿色之城,也是一座神奇之城,更是一座魅力之城,旅游之城。

这里,有资源,有历史,有故事;这里,宜居,宜业,宜游;这里,让本地人引以为自豪,外来人流连忘返,置身其中,你会吃得好,睡得香,玩得开心,游得轻松忘返。

随着旅游项目不断增加,旅游景区(点)不断完善和升级,松原旅游业风生水起,成效斐然。2016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34.9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113.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9%和25.44%。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64%提高到2016年的6.20%。今年第一季度接待海内外游客151.4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95亿元,同比增长19.53%和24.97%。旅游业已然成为全市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综合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的重要引擎。

松原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城市”和“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先后获得“中国十大自然生态类节庆”“最具国际影响力民族节庆”“最具文化传承价值中国节庆”“首批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殊荣;摘得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吉林省旅游商品博览会暨旅游购物节、吉林省旅游商品大赛等金、银、铜多项奖牌。

“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为统领,以建设‘绿色产业城市’‘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将旅游业作为四大主导产业(油气开采化工、现代农业、特色旅游、商贸物流)之一来定位和建设,突出辽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特色,积极推进查干湖和松花江沿岸旅游开发建设,打造湿地草原森林、乡村等生态旅游产品,构建产业集群化、业态多元化、服务智慧化的旅游产业体系,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的转变”是松原市党政领导的共识。市委书记李相国强调,旅游业事关松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强化措施,调动各方面力量,推动旅游业快发展、大发展。市长高材林态度同样坚定,利用五年的时间,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把松原建设成为东北水文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吉林省西部旅游中心城市。

松原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高层推动,主要领导在涉及全市工作的大会上必谈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经常检查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每到境内外重点区域招商都把旅游项目摆在首位。2016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出台《松原市促进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组建旅游投资集团,筹建“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各县(市、区)、开发区也都把旅游业发展纳入重要日程,谋划、招商、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提升旅游业品质,激发了旅游市场活力。

松原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生态旅游发展廊道为纽带,积极构建“一心一核,两带三区”的“1123”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一心”即将松原中心城区打造成松原市乃至吉林省西部旅游集散综合服务中心,使其在“‘一带一路’战略吉林旅游版”中发挥中俄蒙经济廊道上重要节点的战略作用;“一核”即将查干湖打造成旅游休闲度假核心区;“两带”即形成以沿松花江(松原段)布局、发展、串联休闲旅游载体的松花江旅游发展带和连接松原西部湖泡草原等精华旅游资源的西部瀚海旅游发展带;“三区”即打造查干湖国际休闲区、辽金湿地田园休闲区、草原瀚海生态休闲区。同时,围绕“1123”旅游产业布局开发、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四季有景、各具特色、内涵丰富、故事精彩”的精品旅游线路,做大做强“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

目前,全市重点打造和建设二十几个景区,包括查干湖、规划展览馆、哈达山、龙华寺江心岛三江口、鳇鱼圈、乾安泥林、沙洲森林公园、松花江度假村、郭尔罗斯王爷府农业科技示范园、大金碑、龙凤湖、哈达山至花敖湖百里干渠风景线等,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景区的通达性和可观赏性,科学设计旅游精品线路,增强重点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松原本着“发展旅游、规划先行”的理念,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组织开展了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相继组织编制完成市、县(市、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吉林省西部河湖连通工程(松原段)旅游专项规划,查干湖、哈达山、乾安泥林等一批重点景区也都制定了具体规划。依据旅游规划,积极主动谋划、实施旅游大项目,采取向上争取资金和招商引资等有效途径,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十一五”以来,累计投入35亿元,突出抓了旅游公路、景区重点工程、旅游厕所等30多个旅游大项目,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天河温泉小镇项目是“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重点建设项目,占地31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65亿元。项目工程分三期建设,目前温泉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安置就业500人,预计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以上。同时,谋划实施“绿动松原”工程,松花江(松原城区段)水利风景区、“花舞松原”农业旅游综合体、威尼斯水上乐园等一批项目也在积极推进。随着松原查干湖机场、长白铁路客运专线即将通航通车和五右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对旅游产业的促动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

2015年,在对松原旅游网进行改版的基础上,顺应实际需求增设新栏目,充实新内容,整合全市旅行社及旅游景区(点)网站,开通松原旅游官方微博、微信。首批60台试推广的共享单车于今年5月8日在纳仁汗公园投入使用。

结合市里正在建设的“数字松原”工程,依托浪潮集团、北京博雅方略等国内先进企业,搭建“全览松原”资源信息库、“数字松原”大数据采集分析中心、"iSongyuan"无线WIFI重点覆盖三大智慧旅游基础平台,以及松原旅游“电商换市”电子商务合作、松原旅游“智慧官网”“松原随身游”APP移动互联服务、松原旅游“智慧管理”“畅游松原”智慧旅游线下终端五大应用型平台,推进“全程联网”旅游要素智慧工程。实施“松原大集”全业触网工程,推动“旅游商品网上购”和“农特产品电商换市”,探索“度假地产线上共享”创新模式。推进“自游松原”自驾游智慧工程,丰富大型自助游专项平台中的松原旅游信息,健全线上地图实现智能导航,推动“全城扫码”实现“移动畅游”。推进查干湖核心景区数字化工程,建设数字化指挥中心、高速光纤通信平台、管理服务网络体系、生态保护网络体系四大景区智慧管理系统。

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2013年以来,在央视投放以“生态松原 渔猎查干湖”为主题的旅游广告;每年冬捕节都邀请境内外媒体采访报道节庆盛况,“查干湖冬捕”先后登陆央视一套、四套、七套、九套、新闻频道,凤凰卫视、台湾亚洲卫视、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各大媒体;还通过列车广告、全国性杂志刊载系列文章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推介松原旅游;尤其是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使“查干湖冬捕”、国家AA级绿色食品“查干湖胖头鱼”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

2015年以省里组织的“交换冬天”主题活动为契机,在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杭州宁波等主要客源地进行宣传推介,同年加入东北17城市旅游推广联盟;2016年8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查干湖莲花文化旅游节,10月参加省政府在上海、深圳、厦门举办的“冬季到吉林来玩雪”专题旅游推广活动,11月参加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12月参加成都国际旅游展和在长春农博园举办的中国国际冰雪旅游产业博览会,并于查干湖冬捕节前夕举办域内外旅行商联盟大会,邀请东北17个联盟城市以及其他重点客源地市场的旅游部门和旅行商,体验冬捕活动,宣传推介松原冬季旅游产品;今年3月参加了辽吉黑蒙旅游协同发展与合作-内蒙古推广活动,4月与海口市旅游委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5月参加厦门第十三届海峡旅博会,通过会商交流,加强区域合作,互享客源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与机制,完善旅游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查干湖综合开发、查干湖冬捕节以及其它涉旅重大项目的思路和举措,市政府办公室于2016年8月制定下发《松原市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实施方案》,加大对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的行业综合监管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涉旅行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强化旅游安全、接待服务、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等各类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创建安全诚信的旅游服务环境。明确各景区的管理主体,破解景区重复管理、多头管理难题,区分经营主体,规范经营模式;引导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旅游投资融资机制,建立“万众创新”引导机制;鼓励、促进和扶持城镇和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其他条件从事小规模旅游经营活动;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促进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各类旅游接待服务单位发展到140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幅员辽阔、水草丰美、历史厚重的松原市,其旅游业已渐入佳境,一幅绚丽壮美的画卷也正徐徐展开,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片芬芳的土地必将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与青睐。

Hash:6f70cd59384009a143f012e6a914b961cb7e029a

声明:此文由 爱松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