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上海48小时,带你领略魔都最有腔调的地方,尽显摩登之气!

只有48小时,该以何种方式遇见一座城?如果碰巧你不想去人流如织的宏大景点,不在乎打卡多少地方,只想在走走停停中感受城市的独特风情,体验旅行中不经意的小确幸,那么这里,或许能为你提供一点线索。

上海,是一座不缺焦点的城市。陆家嘴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市中心热闹非凡的城隍庙,黄浦江两边光影流动的魔都夜景,都构成了他方游客心中对上海的美好向往。然而,繁华之景虽惹人垂涎,但总归以局外人的视角仰望,难有融入之感,景色不经咀嚼,便少了味道。

那上海最有“腔调”的地方在哪?你去问问在上海呆过些时日的人,便知道了答案。他们会跟你说出一连串的马路名称:思南路、长乐路巨鹿路武康路绍兴路复兴中路陕西南路……乍一听,有些懵,这是在给我报路名?其实不然,这些张口就来的马路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位于原上海法租界内,独具特色的建筑和街道,上演了一段段马路传奇,勾勒出上海的前世今生。

海法租界是近代中国四个法租界中开辟最早、面积最大、也是最繁荣的一个。从地图上看,主要位于上海市的卢湾区(已并入黄浦)和徐汇区两区内。

这下能晃荡的区域可就大了,它并非偏居一隅,也不是零散分布,整个法租界,任由你闲散逛荡,一路所见既引人入胜,又使人安宁,即便时间紧凑,却依然能享受自由自在的恬静心情。

冬日的上海,天气阴阴的,小雨时下时不下,自带朦胧滤镜。走在思南路上,两边的梧桐只剩下稀疏的黄叶,行人很少,也鲜有车辆驶过。典型的法租界小马路,具备其他马路所没有的独特气质:二十几幢花园式洋房沿路而建,几乎集中了老上海的全部民居样式。41号的华拉斯住宅、73号的周公馆、87号的梅兰芳寓所,曾经名人大家的入住,让本身就颇具历史人文价值的思南路,更显珍贵。

旅行中,能让你感到惊喜的,往往是不经意的相遇。漫步法租界,这种额外的奖赏可能会接二连三,哪怕你不做攻略,也不必担心前方的风景会无聊,不妨放宽心,跟着感觉走。一抬头,碰见个上海弄堂,石头门框,红 砖墙,阳台上伸出几根长管,晾晒着几条毛巾和秋衣秋裤,一下把你带入老上海人的日常氛围,当你想钻进弄堂时,又怕打扰了人家的生活,或许这样观望的距离才刚刚好。

一路上有很多不起眼的咖啡店,西餐厅和一些卖瓷器玻璃的小店,心想着,若时间允许,去任何一家店,都能消磨上好一段时间。透过窗户,看到店里暖黄的灯光,心情莫名愉悦,不禁羡慕起来往的路人,他们或许跟我不同,是这条路上的常客。

一天下来,脚力已所剩不多,攒着最后的力气,奔向武康大楼。1924年,年仅27岁的匈牙利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先生,设计出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诺曼底公寓,也就是后来的武康大楼。邬达克在上海留下了一百多栋单体老建筑,除了和平饭店之外,武康大楼算是他的作品中最具知名度的一栋了。

武康大楼,看一眼就不会忘记。首先位置奇特,坐落在淮海路、余庆路、天平路、兴国路与武康路交汇的五岔口,呈30°角的土地上;再者样貌复古,楼高8层,外观是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黄褐色砖块贴面,又尽显老上海风情。听说在上个世纪50年代,包括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王文娟等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在此入住。

如今的武康大楼,依旧是公寓性质。特意上网查了一下,房间对外出租,这对有老上海情结的人来说,真是一大利好。看着推门而入的年轻人,真想得知,入住此间,是何等的感觉呢?

(未完待续)

明日预告:上海的“市井名吃”

<END>

初见全世界原创内容,严禁抄袭

Hash:e94cfd2fc62de2613fcd055a7955c7907b8a91a5

声明:此文由 FirstMe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